一所會生長的學校
——林州市西街學校“根文化”主題教育掠影
安陽融媒記者 郭榮
古董擺件、手工藝品、科技制作模型、手工創作坊、版畫長廊……6月29日,記者首次走進林州市西街學校,發現這里不大,陳列品卻包羅萬象。
操場上有4個讀書亭,下課鈴響后,記者看到幾名學生飛快地從教室跑到讀書亭內閱讀。“我最愛看伊索寓言,一下課就來這里讀,已經快讀完了。”二(4)班學生陳義元說。
為了最大限度地開發讀書空間,學校利用角落、樓梯、樓道設置讀書的亭、臺、吧、閣,讓學生隨時隨地可以閱讀。舊門板、老箱柜、樹疙瘩改造的書案,配上土草編、棗木墩、小矮凳,點綴在教學樓中,別有一番風味。
“為什么在樓梯拐角擺放電腦、小電視、音響、人體模型?”看到一些設備散落在樓梯拐角,記者不解地問。“這是廢物利用,這些大都是故障機或者是被淘汰的老物件兒,我們把它們放在這里,學生可以盡情把玩。”該校老師李巧平說,“很多學生下課來這里搞研究,有的學生能把音響拆開后再組裝好。”
最受學生歡迎的地方非紅旗渠精神體驗區莫屬。該區不僅有瓦刀、麻繩、馬燈、小推車等修渠工具,還有很多記者也叫不上名的古董物件兒。學生不僅喜歡聽紅旗渠故事,下課后還喜歡到這里“演”紅旗渠的故事。
近年,該校致力于開展“根文化”主題教育,以“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為核心,繪一張有生命的藍圖,辦一所會生長的學校。
漫步校園,記者感受到這里到處彌漫著生長的氣息。走進教室,高效課堂振奮人心;走出課堂,操場上除了有隨時可以閱讀的書和研究的物品,還設置了4個展示舞臺,分別是暢響壇、心愿墻、加油站、路徑牌。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習,還可以在課堂外思考探索。
凡是到過西街學校的人,無不贊嘆她的版畫作品。學校的版畫社團成立于2020年,是由原來的美術興趣小組演變而來的。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版畫的學生創作了《紅旗渠十大工程》《林州五部曲》系列版畫作品,宣傳紅旗渠精神。
該校校長王浩良告訴記者,學校開辟紅旗渠版畫長廊,全部采用學生作品,分為紅旗渠工程、修渠場景、修渠人物三部分。課間,這里人氣很旺,學生在這里駐足觀看,在自己的作品前講一段紅旗渠的故事。在別人作品前,學習創作過程。
校中有景,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學,非正式學習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隨時可以發生,空間成為支持學習發生的環境場。環境豐富了學習資源,萌發了學習意識,催生了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習興趣,促進了自主學習。
“教育即生長,向下生根,向上成長。”王浩良說,“我們學校要做一所會生長的學校。”
-----------------------------------------------------------------------------------------------------------------------------------------
中 原 新 聞 網 安陽熱線:15903638356 商務合作:13373918983 投稿郵箱:400459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