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熱鬧毀啦!
這下安陽甲骨文廣播體操真的火(huǒ)了
也真的活(huó)了!
↓↓↓
“甲骨文廣播體操”是2023年2月由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組織發起,音樂學院編創完成,是致力于更具普及性的甲骨文活化利用的實踐。全操共9集內容,使用19個甲骨文,將古文字、音樂、舞蹈、體育等多學科融合創新開發,通過廣播體操的形式給古老的甲骨文字賦予了新的生命力,走進了大眾視野,以達到文化性、趣味性、訓練性一體的目標。
安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舞蹈教師、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助理研究員龔慕凡是甲骨文廣播體操的創作者之一。她告訴記者,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具有流暢的線條美。身為舞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她萌發了從甲骨文中提煉樂舞形態的想法。“經過對甲骨文‘書畫同源’特征的挖掘,結合人的肢體表現,我們挑出40個甲骨文,確定了最初的模板。”她說。
有了模板,如何更好地將這些文字演繹出來,讓大眾容易學、喜歡學?
有一次,龔慕凡經過一所小學,聽到校園里傳來廣播體操的音樂聲,這讓她有了靈感,“如果能把甲骨文與廣播體操‘嫁接’,就更接地氣、更容易走近大眾”。
可是,把甲骨片上靜態的古文字,“演化”為連貫的肢體動作,編創成廣播體操,并非易事。編創廣播體操選擇的每一個字不僅要有意義,而且要符合字形、肢體的美感以及訓練的運動軌跡,更要讓大家容易接受。
她和幾位編創人員反復演繹和修改每一個動作,又向國家相關部門的專家進行咨詢,最終精選出19個甲骨文,結合國家廣播體操要素和要求,編創了九節廣播體操,從開始的預備運動,到全身的舒展、各關節的活動,再到跳躍運動、全身運動,最后恢復平靜,使全身各部位都能得到鍛煉。
為了保證甲骨文廣播體操的運動負荷能達到國家運動標準,編創完成后,共開展三輪FIRSTBEAT訓練負荷監控實驗,數據顯示該體操達到國家五級標準中的二至三級,實驗結果為:“該體操運動負荷達到國家標準,可以進行推廣。”
在音樂制作方面,他們盡量使用商朝的一些樂器,尤其是打擊樂,像鼓、鐘、磬、鐃這類的古典樂器,讓大家在做廣播體操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中國古典音樂的浸潤式美育教育。
據介紹,從今年9月起,甲骨文廣播體操已在安陽市各個中小學校園和北京、山東、湖南等地的部分學校推廣開來。安陽師范學院專門組建了15支志愿者隊伍,走進該市周邊縣區山村進行公益教學推廣。
“通過短短5分鐘的廣播體操,讓每一個人至少認識了19個甲骨文,這就是創作這套甲骨文廣播體操最大的意義。”龔慕凡說,下一步,他們將走進更多中小學校,讓更多的孩子認識甲骨文、喜歡甲骨文,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目前,全市共有30余所學校推廣甲骨文廣播體操,參與師生超過5萬人,艱澀生僻的甲骨文字在孩子們的演繹下變得鮮活起來。
安陽市鐵佛寺小學甲骨文韻律操(圖源:安陽市教育局)
相關鏈接:
甲骨文進校園、進課堂!安陽:書寫甲骨文新時代華章
讓甲骨文“活”起來“火”起來
安陽是“文字之都”。在這里,隨處可見甲骨文的身影。近年來,我市將甲骨文元素融入城市規劃建設中。高鐵安陽東站,有甲骨文和簡化字兩種字體的站名;安陽文體中心,裝飾墻上能觸摸到甲骨文;市區主要公交站點和3.6萬套道路窨井蓋,處處有甲骨文、殷墟元素;全市105座甲骨文書屋,成為百姓身邊的“詩和遠方”……甲骨文已經融入安陽這座城市的血液里,成為對外形象的標志性元素。
為了讓甲骨文“活”起來,近年,我市大力開展甲骨文進校園、進課堂活動,讓青少年從小接受甲骨文文化熏陶。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級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23所、市級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39所,培訓了400余名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從事甲骨文專兼職教學。安陽師范學院原創首發甲骨文廣播體操已走進20多所學校,讓學生們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也能認識甲骨文。安陽融媒推出“一起學習甲骨文”專題,讓“冷門絕學”熱起來。
甲骨文體操
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甲骨文識讀大會
相關鏈接:
安陽:讓甲骨文“活”起來“火”起來
字都安陽
殷墟甲骨的文字傳承
打造中華文化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