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融媒:
“三個融合”激活市級媒體改革“一池春水”
安陽融媒記者 王慧敏 申昕 高倩
歲月如歌,征途如虹。在歷史的長河中,時間的刻度因其記載的重大事件而具有特殊意義。
2023年2月,安陽市融媒體中心、安陽融媒傳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安陽融媒)掛牌成立,開啟了安陽市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嶄新篇章。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融媒體中心新一屆黨委班子的領導下,“安陽融媒巨艦”乘風啟航、逐夢前行。
近一年來,“移動優先”成為共識、用戶意識深入人心、“爆款產品”屢屢刷屏、經營創收同比增長99.39%……從“相加”到“相融”,安陽融媒以自身融合、市縣融合、“主”“自”融合“三個融合”為突破點,向著“融為一體、合而為一”闊步前行。一個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不斷提升的新型主流媒體,在全媒體時代浪潮中茁壯成長,寫下新時代媒體融合發展的“安陽答卷”。
自身融合
筑牢輿論宣傳主陣地
2022年4月,安陽入選中宣部、財政部、國家廣電總局首批全國60個市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試點城市。
這是一場勢在必行的改革,更是一場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媒體融合發展重要論述引領下,在省委、省政府指導和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實現的創新發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級媒體融合工作。安陽被列為試點后,市委宣傳部迅速成立工作專班,統籌推進融合工作。2022年年底,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分別通過了媒體融合組建方案。2023年2月10日,在原安陽日報社、原安陽廣播電視臺合并的基礎上,安陽融媒正式成立。
安陽融媒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一套人馬”管理模式,整體布局以管委會、編委會、經委會三大板塊為支撐,建立“扁平化、大部制”管理體制,通過流程再造,構建了新聞內容生產與宣推、平臺建設與運營、產業項目與經營等全媒體融合發展生態鏈條,實現了以“中央廚房”為中樞,打造內容生產管理運行新機制;以“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為支撐,探索經營創收新模式;以“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為保障,推動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內生動力,朝著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的目標邁進。
新組建的安陽融媒堅持“融”字當頭,打破了廣播、電視、報紙、網站、客戶端等媒介的區隔壁壘,所有傳播平臺及業務機構基本實現從物理“相加”到化學“相融”,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邁進,各項業務數據持續向好。
第一,體現在優質內容生產上。安陽融媒堅持“內容為王、創新為要”,從內容生產流程再造入手,構建了集中指揮、高效協調、一體調度、全媒生產與傳播的新型采編運行機制。采編流程再造后,一大批優質融合新聞產品陸續推出——“牢記領袖囑托感恩加壓奮進”系列報道和《沿著紅旗渠聽故事》《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看安陽》《效能監督熱線》《營商環境看親清》等精品欄目深受歡迎,閱讀量呈幾何級增長;2023甲骨文識讀大會第一季,吸引全國11.3萬名選手參與,并在香港亞太第一衛視播出;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開館報道沖上全國博物館十大熱搜第一名;安陽紅旗渠機場通航一鳴驚人,安陽、濮陽、鶴壁三地網絡直播在線收看超500萬人。
第二,體現在自有平臺建設上。安陽融媒將改革前的53個新媒體賬號重新整合,重點打造“1+6+N”新媒體傳播矩陣,在“一體作戰”的大傳播格局下,自有平臺影響力不斷擴大——安陽融媒微信公眾號關注量從融合時30余萬達到50余萬,安陽融媒抖音號關注量從融合時不足40萬達到80萬,安陽融媒新浪微博關注量從融合時20余萬達到93.2萬,全媒體平臺粉絲量突破“千萬+”。中心新媒體編輯部主任李中華說:“以前,微信單篇閱讀量能有一篇破萬就激動半天,如今‘10W+’已經不再鮮見。”
第三,體現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安陽融媒堅持“破”“立”并舉,通過完善一系列體制機制,打通互通協同環節,實現全媒體矩陣間共融互通,最大化發揮一體效能。通過全員競聘、雙向選擇的方式對全部人員進行重新調配,實現人盡其用;通過設立“專項獎勵”,打通報紙、電視、新媒體間內容傳輸壁壘;建立以績效取酬的考核制度,績效工資、考核獎勵統統向一線采編人員傾斜;強化全員培訓和部室內專項培訓,“提筆能寫、對鏡能講、舉手能拍”的人才梯隊初步建成。
短短10個月,安陽融媒通過自身融合,釋放出了強大的聚合力。截至2023年11月,安陽融媒經營創收較上一年同期增長99.39%。安陽融媒領導班子與電視時政新聞部人員座談時,大家深有感觸地說:“融合改革讓我們心中有希望,眼中有亮光,干勁兒在增長。”
市縣融合
織密全域宣傳“一張網”
安陽融媒通過加強與縣級融媒體深度融合,在內容生產、渠道共享、技術牽引、人員交流、業務拓展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交流,有效整合各縣區域媒體資源、生產要素,實現上下通達、資源共享、聯合聯動的雙向奔赴,不僅織密全域宣傳“一張網”,更使主流輿論聲量成倍放大。
上下聯動,擴大宣傳陣營。去年4月,安陽融媒在林州市掛牌成立首個分中心站,隨后,其他8個縣區分中心站陸續成立。其中,北關區分中心站成立短短5個月,累計發稿250條電視新聞、16篇專題報道、200條短視頻,激活了區域內各類傳播資源。著眼于搭建共享平臺理念,以各分中心站為抓手,建立起重大主題策劃統一指揮協調機制,聚焦“新時代黨性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林州市),海峽兩岸周易文化論壇(湯陰縣)等全市重大活動,匯聚市縣兩級媒體力量,統一策劃、調度,主流輿論同頻共振,宣傳效果事半功倍。2023年11月13日,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欄目在黃金時段播出了安陽市湯陰縣秋糧收購消息,采訪內容翔實、生動。湯陰縣伏道鎮集鎮糧食收購點負責人與伏道鎮鎮長的采訪錄音來源于湯陰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整條錄音信息剪輯整理、文字校對全部由安陽融媒編輯完成。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安陽融媒共對上發稿893篇,央媒發稿276篇,其中11次登上央視《新聞聯播》,縣(市、區)融媒從選題和配合采制的發稿比例占到總發稿量的30%,這是市縣兩級融媒體“深融”“抱成團、結成網、連成片”,是真正服務區域、服務城市的功能體現。
突出地方特色,講好安陽故事。融合以來,市縣兩級融媒聯動,相繼打造了“云游安陽”“品牌安陽”等融合報道,這是共同發聲、凸顯地方特色,讓安陽故事更翔實、更生動、更具吸引力的生動體現。尤其是《上新了安陽》,作為安陽融媒聯合各縣(市、區)推出的大型融合報道,目的是為安陽市名優特色產品進行推廣宣傳,形式包括縣(區)長甄選、名優特色產品推介、主播沉浸式體驗等。該系列林州篇、文峰篇、安陽縣篇、湯陰篇、內黃篇均已錄制完成并陸續播發,視頻號、抖音號點擊量均在10萬以上,《崇召西瓜》《紅旗渠人家民宿》等多個爆款作品均達百萬級播放量,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網友評論近萬條,各縣(市、區)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好物美食火爆全網,勾起了眾多安陽游子的鄉情鄉思。“云游安陽”實況網絡直播活動,以媒體跨界融合方式,將紅旗渠、殷墟、太行大峽谷等精品景區以及跑帷子、呂村戰鼓、相州盤扣等特色民間藝術,直觀呈現在觀眾眼前。截至目前,7期直播共吸引4360余萬人次在線觀看,極大地吸引了線下潛在游客,彰顯了安陽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活力。
建立協同機制,提高傳播效能。安陽融媒探索與各縣(市、區)資源共享、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制定縣(市、區)發稿考核辦法,激勵縣級融媒充分挖掘區域優秀新聞資源和工作亮點,推動縣級融媒供稿提質增效。同時,安陽融媒依托新華智云公司打造的內容生產“中央廚房”,以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媒體融合,在為安陽融媒提供內容生產服務的基礎上,為各縣(市、區)提供信息站點,設立開放式端口和平臺匯聚基層信息,具有了資源共享、同平臺生產、多渠道發布等功能,力求以精準高效的傳播手段實現優質新聞資源的共建共享。
“主”“自”融合
讓黨的聲音傳播更深更廣
當前,自媒體以其內容的貼近性、趣味性等優勢,在輿論場上占據了重要位置。主流媒體與自媒體如何融合發展,成為安陽融媒著力探索的重要課題之一。安陽融媒當好“指揮中心”,立足主流媒體與自媒體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創新發展之路,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接線成網,蓄勢拓圈。安陽市融媒體中心推出一大批媒體融合成長項目,陸續打造出“華山論見”“AMG街訪”“小可大發現”等原創IP,共播發節目200余期,通過打造人設更顯鮮明、內容更加垂直的品牌賬號,圈定了受眾圈層,以更具專業水準、更加優質的內容制作,開啟符合融媒體內容品質傳播調性的系列IP產品。去年10月,安陽融媒與河南廣播電視臺大象新聞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實施“大象MCN伙伴計劃”,助力更多簽約主持人成為網絡紅人,一批主流網紅陸續誕生。安陽融媒主持人江天的抖音號“江天問安陽”接到了第一個推廣商單。
此外,安陽融媒聚焦重點行業、重點區域與重點單位,組建了一支新媒體通訊員隊伍,通過技術培訓、規范管理等具體舉措,推動更多自媒體人在主流媒體平臺上施展拳腳,成為主流媒體矩陣的有益補充,實現宣傳效力的N次方擴大。
整合資源,帶動引領。“終端隨人走、信息圍人轉”是當前傳播新態勢,主流媒體只有不斷整合自媒體資源,發揮好引導帶動作用,才能在輿論場形成更大聲量。安陽融媒打通自媒體向主流媒體的供稿渠道,吸引本土網紅賬號入駐安陽融媒APP,轉發自媒體從業者的優秀原創作品,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如今,《早安安陽》短視頻、文圖內容雙箭齊發,是很多安陽人早間必讀的網絡產品。推出以來,很多封面圖片與短視頻來自自媒體。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在《城市領讀人》《故事里的安陽》等欄目中,也有自媒體的參與,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眼下,安陽市正在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面對重要文旅宣傳任務,安陽融媒聚焦熱點、重點進行深度解讀,發揮引領帶動作用。自媒體抓住受眾關注的熱點跟進宣傳,雙方協同配合,實現“1+1﹥2”的宣傳效果。去年中秋、國慶“雙節”前后,安陽融媒加強策劃,與自媒體緊密配合,對“洹河夜游”“古城夜游”項目充分宣傳,安陽文旅文創四上央視《焦點訪談》,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知名度、美譽度。2023年1月至10月,全市累計接待游客531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605億元,實現了“雙增長”。
此外,對第十九屆世界漫畫大會、“精忠報國為黨獻歌”演唱會、中國(安陽)國際漢字大會等互動性強的大型活動,安陽融媒堅持資源共享,融合社會資源,變單向傳輸為雙向互動、多點互動,為自媒體增加了內容源,對受眾需求點、情感點把脈更準,豐富了主流媒體的報道形式,讓內容形式更接地氣、更加多元,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受眾面大幅擴大。
守正不渝,創新不止。在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的道路上,安陽融媒仍將持續探索實踐,進一步激發媒體融合發展新動能,不斷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發出時代強音,講好安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