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針引線”式的抽舊繩、編新繩,插接繩頭、張緊新繩等工序作業是運輸二隊在井下南北翼架空人車大巷人員安全運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
井下架空乘人裝置,俗稱猴車,是當前高河礦井下一種輔助運輸設備,其工作原理類似于地面旅游索道,以架空、無極循環的鋼絲繩作為牽引承載。鋼絲繩的安全性能,特別是鋼絲繩插接頭質量對于設備安全運行至關重要。
“每次架空乘人裝置鋼絲繩換繩頭用時需要一個班,人員需求大,大概需要30人,為提升了檢修效率,隊組一直緊盯鋼絲繩插接創新,不斷探索,目前,創新更換架空乘人裝置鋼絲繩繩頭工藝,鋼絲繩插接檢修時間較之前的一個小班(8小時)縮短至4小時,檢修人員由30人減至現在 24 人。”運輸二隊黨支部書記申翔峰解釋。
該工藝創新分別在每個步驟上進行改進,從作業前準備著手,結合實際需求,創新制作專用鋼絲繩檢修工具。在摸索、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創新自制“葫蘆”改錐,使編繩作業更順手;自制鋼絲繩“剪刀”,將存在安全隱患的銅錘、剁斧配合的人力剁繩改為輕松安全的剪繩。
“我們改進鋼絲繩插接工藝,將單股拆繩改為三股同時拆,多人配合的“穿針引線”式壓退插繩,這樣鋼絲繩密實度、圓滑度較前有很大提升,繩徑增粗率嚴格控制在8%以下。”運輸二隊檢修工常亮介紹。
在提升檢修效率的同時,該隊組始終將安全管理的重點放在現場,加強薄弱環節、猴車特殊位置的安全管理,設身處地為方便職工便捷乘車著想。
“猴車轉彎裝置處吊椅在柱面自由滑行中經常存在因抱索器偏離柱面中心而掉落的情形,構成人身安全風險。我隊針對這一安全痛點,創新制作了“轉彎裝置防掉落裝置”,消除了人員乘車中通過轉彎裝置因吊椅抱索器自由滑行偏離滑軌柱面重心而掉落的情形的安全風險。”運輸二隊機電隊長王俊寶說。
“我們在井下巡線的時候,看到有猴椅亂扔亂放現象后,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是吊椅存放點少,位置偏,職工為了再用方便就把猴椅隨手放下,但這樣影響到其他職工使用,同時也產生安全隱患。我們每次巡線的時候都要把猴椅重新吊掛到指定位置。由此,我們有了在各聯巷口增加猴椅存放點的想法。”運輸二隊隊長徐晉宇說。
目前,該隊優化增添標識化吊椅存放架39處,既消除了聯巷口猴椅取用不便造成的亂扔亂放,又提升了巷道質量標準化管理水平。
安全生產沒有“一招鮮”,運輸二隊始終堅持問題為導向,將安全隱患排查與專業管理相結合、問題整改相結合,創新工作思路,讓安全“組合拳”招招有力,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
?。蝴惥?連雅男 申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