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潞安化工余吾煤業公司有這樣一支勇于擔當、沖鋒在前的“先遣隊”,他們從對標中找方法,在挖潛中探新路,僅用28天就完成了224組液壓支架的安裝工作,通過對標學習,實現了對溜工期從12天/部縮減至8天/部,每班安架作業投工數從6-7人縮減至4-5人,確保了綜采工作面安裝任務的高質量完成,這就是余吾煤業公司綜采安裝隊。
近日,記者在綜采安裝隊采訪時了解到,按照過去的支架安裝工藝和進度,安裝224組支架大概需要38天左右,提前10天完成支架安裝任務,這對于該公司完成全年采掘銜接具有重要意義。那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該隊隊長王建峰興奮地道出了自己的秘訣:“這一成績的取得是我們對標學習、取經問道的結果。”
年初余吾煤業公司擬定了全年采掘銜接計劃,全年需要安裝4個、回撤5個工作面,比以往多安裝、回撤2至3個工作面,可謂是時間緊,任務重,這給綜采工作面安裝回撤時間的控制上帶來了新的挑戰。
如何完成這項任務呢?綜采安裝隊隊長王建峰給出了答案。“我們需要一面鏡子,而這面鏡子就是對標管理。通過與行業先進及兄弟單位對標,堅持對標與創新結合,尋找差距,補足短板,找出快速提升安裝回撤效率的路徑。”
該隊從生產銜接大局出發,統籌部署、超前謀劃,結合本單位實際,要求參與對標人員堅持問題導向,認真思考工作短板,列出對標清單,從隊組管理、安裝回撤工藝、班組建設等多個維度、全方位尋標對標,帶著問題去尋求答案,先后到常村煤礦、李村煤礦、王莊煤礦兄弟單位進行對標,并到西安煤博會參觀學習了先進的機械化安裝和回撤工藝及設備。
“通過對標學習,我們眼界大開。在常村煤礦安裝隊我們主要就怎樣提升單班回架數量進行了重點對標。通過聽、聞、問的方式,對兄弟單位回撤工作面的現場頂、底板條件、回架工藝、流程以及頂板支護等環節進行了解。”王建峰向記者介紹。
相對于常村煤礦的頂板條件,余吾煤業的頂、底板條件相對較差,王建峰就結合實際條件,先是在工作面備料環節進行了改進,從以往的每班自行備料改為在工作面回撤前先使用前溜把整個工作面所使用的支護木料運到現場,為后期回架提前做備料準備,在正式回支架時就把運料的時間給“摳”了出來。
“另外我們還借鑒了兄弟單位每回撤三組支架打設一個木垛的支護方式對頂板進行支護,在此期間我們的員工又提出了合理化建議,最后就形成了具有我們余吾安裝隊回撤工作面特色、特點的‘回三架一頂板’管理辦法。”王建峰說道。
通過這一系列的對標改進,該隊組從原來的單班回撤兩組支架提升至單班回撤三組支架,但在勞動強度方面反而比以前的回撤方式輕松了很多,并且一個工作面算下來可以節省木料費用達18萬元。
“井下可以說是千井千面,每個工作面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我們在李村對標學習該礦的對溜工藝時了解到他們使用叉車對溜非常的方便快捷而且時間短,我們也想借鑒使用特種叉車對溜的工藝,但井下實際情況不允許我們照搬照抄,于是我們就進行差距分析,從自身和運輸兩方面入手找短板詢良方,解決對溜工期時間長的問題。”王建峰說。
經過分析研究,王建峰首先找準制約對溜速度提不起來的原因,并總結出一套對溜經驗,實行把溜槽分成50米一組,每天井上只裝一組,井下一個圓班只對一組的工作模式,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提前了對溜工期。
此外,通過在王莊煤礦支架組裝工藝的對標學習,該隊在現有基礎條件下,對前梁千斤頂組裝環節、尾梁千斤頂組裝環節、切眼擺架、就位支架環節同時進行工藝優化,簡化安裝環節,每班安架作業投工數從6—7人縮減至4—5人。與此同時,該隊還做到了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對回架期間窩頭放頂環節也進行了優化,通過提前將放頂繩布置在窩頭,隨著回架進度不斷前移,保證放頂繩一直位于窩頭安全區域,避免了人員進入危險區域穿繩放頂,提高了放頂作業的安全系數。
優化工藝“拓疆土”,提升管理“保后方”。針對作業點多、面廣、戰線長,安全管理難度大的實際情況,綜采安裝隊在加強與對標單位的溝通交流的基礎上,總結研究制定了“安全管理信息化、事故預防一體化、安全措施規范化、考核兌現及時化”的“四化”工作法,在安全管理工作上下足功夫。做到了在開工前,扎實做好危險源排查、安全確認等環節的準備工作,保證各項工作安全有序進行,開工后,執行跟班隊干兼職驗收員管理制度,跟班隊干現場驗收票,進一步提升現場安全生產標準化水平。同時,為提升全員工作積極性,該隊還對工作面安裝回撤期間的勞資定額分配方案進行了逐步細化完善,把零散工作、細節工作也納入了定額考核范圍。
“對標提升是一個持續創新和優化的過程,是對標管理的一項長效機制。”王建峰表示,下一步,綜采安裝隊將按照全年工作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全力以赴推動隊組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為礦井高質量發展貢獻新力量。
李佳琦 武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