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輔助運輸管理,優化運輸系統,減少輔助運輸事故“三違”行為的發生,四季度以來,古城煤礦運輸部結合自身實際問題,多措并舉,持續開展“起底式”安全風險管控,確保全年安全生產任務目標的順利完成。
運輸部按照“靜動態結合、井上下聯動”的運行機制,對四季度的安全生產作業計劃積極進行盤點,精準開展風險分析研判,找準關鍵環節,超前進行專項風險辨識,制定了《古城煤礦運輸部“起底式”安全風險管控清單》,按照較大風險、一般風險、低風險,明確了85項內容、制定了近300條管控措施,持續將風險研判前移至入井前、下沉到崗位上、深入到工序中。與此同時,針對化變化管理,運輸部按照“超前辨識、風險導向、源頭治理、精準管理,持續改進”的原則,結合風險研判,超前預測變化,實行變化告知、預警制度,制定專人落實。并將變化的管控措施提前完善在作業規程中,由專業技術負責人具體審核實施,全面分析研判各類風險,深入排查整治各類隱患,持續改進管理模式,實行重點調度和重點管控,確保有計劃變化的科學化管理。
“我們運輸部將本部室職責工作和責任區域合理劃分,制定了《運輸部四季度安全保障措施責任分工明細》,明確了15項主要工作內容,完成了包隊組、包巷道、包盤區、包系統的責任劃分,同時我們按照“六查”的方法,從人員配備、體制機制、設施設備、環境條件四個方面進行全面分析,找出薄弱環節,拿出清單、制定措施。同時針對每條排查出來的隱患進行五五分析,認真落實重大隱患責任倒查,重復隱患專項治理,一般隱患抓反復、反復抓,從兩個根本上解決問題。”運輸部負責人李松林介紹到。
在此基礎上,為持續提升輔助運輸系統水平,運輸部持續開展輔助運輸專項整治活動,明確了5大項、16小項的內容,持續對礦井所有運輸設備、運輸系統場所、運輸路線進行嚴格、細致的檢查,主要檢查內容包括所有司機持證情況、運輸車輛制動裝置的安全性;車輛各類安全保護和信號裝置是否齊全、可靠、車輛運行、檢查、維修保養記錄是否齊全;輔助運輸隊組管理機構是否堅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是否完整、規范、車輛管理人員及司機責任、分工是否明確;運輸路線是否執行驗收制度,運輸路線是否符合標準。
截至目前,累計排查隱患59條,制定防范措施86項,并完成班前會風險辨識16次,安全警示教育9次,持續打通決勝全年安全生產“關節經脈”。
(靳濤 郭宇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