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集團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走深走實,古城煤礦牢固樹立“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引導干部員工過好“緊日子”,在“增”字上做文章,在“節”字上下功夫,在“創”字上謀突破,精打細算深挖潛力,持續強化精益管理,不斷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在“增”字上做文章
提高生產任務指標
“我們持續深化‘六個專項提升’,集中優勢、配置資源、精細組織,通過升級裝備、精準布局、優化工藝等方式,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環境,降低生產成本,打造安全高效的數智化礦井。”該礦生產技術中心負責人李鵬介紹說。
為持續走好安全、高效、穩產之路,該礦堅持“管理、裝備、素質、系統、效率”并重原則,大力開展精益化集約高效礦井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提前謀劃、合理編制《年度、月度生產、檢修計劃》,不斷優化初采、生產、收尾工藝,確保正規循環率達到90%以上;全面提升裝備水平,扎實做好系統升級,優化勞動組織,全力攻堅,努力提高單產單進水平,通過嚴格進行日常生產任務考核和月度計劃推進管理考核,全力確保單班和月度任務順利完成。
此外,該礦堅持“多出煤、出好煤”,根據自身煤種特點,從煤質管理和洗選管控兩方面入手,通過井下生產過程精準控制和地面洗選工藝過程精細控制,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提高噴吹煤產量,并引進先進采制樣設備,優化煤質檢測流程,加強煤質管理,保持商品煤質量長期穩定,提升客戶認可度及信賴度。同時,根據煤炭市場行情及銷售反饋信息,指導原煤“篩、選、洗”各環節,在提高原煤回收率的基礎上,千方百計確保煤質穩定可控,有效提升附屬產品效益值。
在“節”字上下功夫
全面做好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實現礦井經濟效益的關鍵,如何能讓日常工作效率更高一些?怎樣能提升設備材料使用率?怎么在不影響安全的前提下再節省些成本消耗?
連日來,該礦各隊組負責人對材料使用及廢舊材料再利用情況進行重點強調安排,引導廣大干部員工把節約理念踐行于現場管理,融入實際工作中,切實增強全員節支降耗意識,做到精打細算,持續推動成本管控工作抓細抓實。
圍繞“降本增效”工作,該礦積極踐行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在年初制定下發了全年工作費用計劃和降本增效管理辦法,嚴格實行全面預算管理,明確全年可控成本總目標,促使各部門運作開支與企業精益目標一致,做到“無預算不支出”。同時,以源頭控制為基礎,精準制定材料月度需求計劃,按照“三審”“三清楚”要求改進管理模式,提高物資周轉率,降低材料消耗成本。
此外,堅持“有新不領新,修舊不領新,交舊領新”原則,推動閑置鍋爐房改造為機加工車間、更新車間,并執行“節獎超罰”措施激勵,把材料消耗納入班組建設指標考核體系,定期對各隊組材料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嚴肅查處設備空轉、材料工具丟失、材料重復投入、隨意丟棄廢舊物資等浪費行為,并加大修舊利廢力度,減少外委維修,做到“應用盡用、應修盡修、應省盡省、應控盡控”。
在“創”字上謀突破
激發創新創效熱情
“后溜刮板磨損嚴重,去找一個新刮板替換一下。”在工作現場,向同事傳授經驗的古城煤礦綜采一隊跟班隊干趙忠強默默在心里打起了“鐵算盤”:相較于長度為980mm的新刮板,正在使用的刮板已磨損至940mm左右,如果將舊刮板補焊后,能有效解決后溜頻繁漂刮板的問題……想到這,他抱著“能修舊利廢,堅決不丟不換”的想法,不斷反復查看,最終決定在配件緊缺的情況下,對磨損的后溜刮板進行補焊350個,從而大大節約了材料成本近40萬元。
這樣的場景,只是該礦全員參與降本增效、創新創效行動的小小縮影。將“課堂”搬到工作現場,讓員工眼睛“亮”起來,真正做到在現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降本挖潛舉措落到實處,為礦井生產經營提質增效注入新動能。
該礦通過不斷增加全員創新投入,大力鼓勵員工開展“五小”創新活動,倡導“亮絕技、出絕活、使絕招”,持續激發員工價值創造活力,使各創新項目落地見效,真正讓“價值成就你我”成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動。同時,充分利用建設雙創中心契機,發揮創建技能大師工作室引領優勢,探索建立“筑巢引鳳”機制,以專業工作室為載體,不定期舉行創新交流活動,征集礦井安全生產難題,通過“揭皇榜”的形式,廣招賢才參與到創新活動中,形成創新人員通力合作開展創新活動的良好氛圍。
降本增效任重而道遠。接下來,古城煤礦將把降本增效措施落實到每一個生產經營環節,將“過緊日子”意識深植每一個員工的思想,力爭達到最優效果。
王濤、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