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古城煤礦加大智能煤礦建設力度,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深化改革來破題,以智能化建設為抓手,不斷實現煤礦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和生產方式變革,持續推進智慧礦山建設,實現礦井提質增效。
創新驅動 集聚發展新優勢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2023年,古城煤礦《復雜條件下長綜放無煤柱工作面回采關鍵技術》項目被評為山西省煤炭綠色開采優秀案例。這一項目的研究有效解決了復雜條件下長綜放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和沿空巷道圍巖穩定性控制等問題,也為進入條件更加復雜地段的類似綜放工作面提供了參考。
傳統產業技術不代表落后生產力。“采掘失衡”對煤礦帶來的不利影響是復雜而深刻的。2019年該礦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針對首個無煤柱工作面N1305工作面的復雜條件和回采存在的問題,對通風方案和沿空留巷的支護設計方案及施工工藝進行革新改進,推動生產技術不斷突破,提高生產效率。
“通過關鍵技術研究,我們在多工作面都實現了無煤柱開采,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無煤柱開采技術體系。今年四月份,綜采一隊在N1306無煤柱350m工作面回采,原煤產量達到47萬噸,單日最高刀數達到6.7刀,煤炭資源回收率提高了10%,保證了安全回采及沿空巷道的安全穩定。”生產技術中心主任李鵬向記者說。
該礦在“采”上有所突破,在“掘”上也邁上了新臺階。走入井下工作面巷道,映入眼簾的是錨桿支護臺車、大功率巖巷掘進機等新裝備正在運轉著……自從使用錨桿鉆車支護代替人工支護后,支護質量得到了大幅的提升,錨桿錨索的合格率進一步提升。“我隊進尺從剛開始一個原班完成掘進5排進尺,現在提升至9排進尺。”綜掘三隊隊長陳麗鋒說到。為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工作,該礦將打造技術創新團隊、技能大師工作室、研究生創新團隊“三支創新團隊”,成立瓦斯防治、微震監測等重點實驗室,集中優勢資源進行創新攻關。
智慧領航 賦能礦山數智化
走入古城煤礦升級改造完畢的調度指揮中心,整潔明亮的工作環境處處充滿科技氛圍,大屏幕上實時顯示災防平臺、電力監控平臺、井下視頻監控等數據畫面。這里集聚了上萬個煤礦安全生產控制點傳感器,1000多個監控視頻畫面實時更新著各種監控畫面及數據,從多個角度反映了實時生產態勢,形成全過程“看得見、管得了、控得住”的數智化監督模式。
“為了能夠實時捕捉生產現場的各種信息,發揮協同聯動的‘信息使者’作用,我礦打造了‘1+X’煤礦智能綜合管控平臺。通過高效的數據集成與處理能力,實現對礦井生產全過程的智能監控與管控。”該礦調度室主任王凱介紹到。
為扎實走好“智能礦井”建設的每一步,該礦云數據中心、5G無線通信、智能AI視頻管理系統建設進入倒計時,主運輸遠程集控系統、智能物探、精準定位系統智能化改造穩步推進。下一步,古城煤礦將從“人財物、產供銷”核心業務一體化的數字化運營管控平臺、構建數智化安防系統等方面,全面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為高效生產提供堅強保障。
王亞楠、祁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