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是礦山企業發展的生命線,是保障員工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今年以來,古城煤礦深刻領會《關于防范遏制礦山領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硬措施》出臺的重大意義,堅決從嚴從細貫徹落實《硬措施》,切實把“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轉化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著力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切實增強抓好貫徹落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地見效。
壓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
嚴格履行各層級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責任,堅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帶頭遵法、學法、守法、用法,履行安全承諾,經常深入井下、地面作業現場,帶頭落實好跟班帶班,做到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絕不當“甩手掌柜”。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古城煤礦進一步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構建“完善責任、落實責任、層次管理、追究責任”閉合管理機制,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推行網格化包保、清單化管控,明確井上下所有區域安全主體、業務保安、安全監管三項責任,確保責任落實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并實行責任目標承諾制。同時,加強對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和考核問責,對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的,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安全部部長杜軍說:“我們通過追究責任來完善責任、落實責任、推動層次管理,讓廣大干部職工真正做到知責、明責、履責、盡責。”
多措并舉“打非治違”
將“五假五超三瞞三不”納入日常月度檢查,從源頭設計和現場管理上全覆蓋開展自查自改,一旦查到違規行為或重大安全問題,立即責令施工隊組停工整改,制定整改方案及網絡圖,掛牌督辦跟蹤落實并整改到位。嚴格執行山西省限員規定,結合古城實際,嚴格控制單班井下總人數和采掘工作面作業人數;大力推動“機械化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比如采用機械化清淤代替人工清淤,引進灑水膠輪車和瓦斯管路安裝機器人,推廣應用錨桿支護臺車,優化調整科隊職能,實現“一人多崗、一崗多能、能兼則兼”。“我們合理組織生產,避免在同一作業地點或區域安排相互影響且可能會造成重大安全風險的平行作業、交叉作業和混崗作業,從源頭上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生產技術中心主任李鵬說。
加強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
古城煤礦持續鞏固和提升“精益化”雙重預防體系,按照“1+4+1+N”風險辨識模式開展年度、專項、崗位和重點工作風險辨識評估工作,建立全員風險辨識和防范措施清單。各業務部門每天參加風險辨識會,不定期開展專項辨識評估工作,隊組班前會進行崗位辨識,作業人員現場確認,對于重大安全風險落實“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等措施。同時,深化“事故調查式檢查”“系統專項檢查”,科學運用“六查”工作法和隱患“五五”分析法,利用事故隱患“六+五+五”智能分析整改平臺,實行溯源管理,查明問題根本原因,突出重點、靶向發力,做到高質量整改隱患。
“我們健全完善責任倒查、隱患收購返還、安全獎懲等機制,做到‘凡隱患必追究、凡事故必追查’,確保風險可控、隱患清零。”安全技術科科長楊波濤說道。
抓好從業人員素質提升
古城煤礦踐行“培訓不到位就是最大的安全隱患”“要效益就培訓、向培訓要效益”“管系統就要管培訓、管業務就要管培訓、管安全就要管培訓”理念,制定年度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計劃,組織全體干部職工開展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安全操作規程、應急救援知識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員工的安全素養、操作技能和應急處置能力。
“我們加強對新入職員工、轉崗員工、特種作業人員等重點人群的教育培訓,所有員工入井前必須熟練掌握各類避災路線、30s自救器盲戴、自救互救基礎知識,確保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職工培訓中心主任楊樂介紹說,在技能人才和技術人才培養方面,抓好操作工崗位技能培訓和業務科室管理技術人員培訓,大力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活動。同時,完善技能大師工作室相關規章制度,發揮技能大師工作室孵化站作用,突出自主培訓常態化、強化技能鑒定工作、壯大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全面提升員工綜合技能與專業水平,力爭持證類安全培訓考核合格率達到100%,安全崗位作業人員100%持證上崗,培養一批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此外,落實“管理人員上講臺”“逢查必考”“逢會必考”,建強兼職教師隊伍,全面實行培訓“教考分離”,推行培訓“線上+線下”“理論+實操”“專職+兼職”“業余+專項”的“四結合”模式,重點推動隊組實操模擬平臺建設,每月針對性地開展一次關鍵崗位現場實訓工作,強化效果檢驗。
強化重大災害治理
在頂板災害防治方面,古城煤礦建立健全“監測、預警、卸壓、支護”四位一體動壓防治體系,所有采掘工作面全部進行沖擊危險性評價、科學分區及有效治理。突出頂板特殊環節分級管理,嚴格執行橙色預警、巖性寫實和支護綜合評價制度。全面推行電子測力計,試驗推行電子離層儀和電子表面位移,礦壓分析向數字化轉型。第五套綜采裝備升級為12000KN支架,配套兩巷維護選用超前支架代替單體柱,綜掘工作面全面淘汰前探梁等臨時支護方式,全部實現機載臨時支護。
在水害防治方面,推進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全面摸清礦井采掘范圍內的隱蔽致災因素,確保治理超前化、常態化,積極推進智能化水害預警系統的建立,完善水害監測預警制度。
在瓦斯及有毒有害氣體防治方面,強力推進“以巖保煤”工程治理、底抽巷超前治理等模式,精準實施“一面一策”瓦斯治理方案,進一步規范瓦斯抽采“打鉆、封孔、并網、放水”關鍵節點的管理,解決塌孔、串孔、封孔問題,做到“鉆到位、管到底、孔封嚴”全過程監督追溯,保證提濃提量。
據抽采部部長張振彬介紹,“針對大長厚采場回采中部區域瓦斯治理困難的實際,采用‘采前預抽鉆孔(邊采邊抽)+水力造穴、高抽巷抽采、千米鉆機定向鉆孔覆蓋工作面中部空白帶相結合’的瓦斯抽采模式,規避了傳統普鉆施工中因距離過長而引發的鉆孔偏移問題,從而有效減少了工作面瓦斯空白帶的出現,單孔瓦斯濃度穩定保持在80%以上的高水平,單孔純瓦斯抽采量可達0.5m3/min。”
(文/朱春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