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水位、油位充足,燈光、胎壓、制動系統性能完好……”安全確認完畢后,古城煤礦運輸隊司機范兵兵駕駛著無軌膠輪車平穩地駛入巷道。
今年以來,古城煤礦圍繞“改善輔助運輸現狀、釋放運輸能效”的工作思路,以“裝備可靠、現場安全、技術創新、管理規范”為抓手,全面優化礦井輔助運輸系統,不斷提升運輸效率,為完成全年任務目標提供了保障。
現場管理保安全
針對井下作業點多面廣、系統復雜、流動性大等特點,該礦緊盯運輸作業流程中的關鍵部位和薄弱環節,不斷夯實管理基礎,完善車輛檢查、隱患排查、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等重點工作要求,形成系統化的輔助運輸管理制度體系。同時,嚴格規范司機操作,加強輔助運輸路況治理,規范現場裝卸料的人員安全站位管理,加大現場管理力度,嚴格執行“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的運輸管理制度。
“隱患排查治理是預防事故的重要手段,我們持續運用‘六查’工作法開展輔助運輸專項檢查。每周分組開展有針對性的小組檢查,對重復性共性隱患進行分析治理,各包保人員也定期對包保范圍進行全覆蓋檢查,確保排查不留死角。”該礦運輸部部長李松林介紹說。
針對輔助運輸相關事故,該礦運輸系統也開展了自查自改,深挖輔助運輸安全設施、換裝環節盲區死角、補充短板漏洞,消除事故隱患,落實各項管控措施,形成動態和靜態管理并舉的管理模式,發現問題立即組織人員處理,確保安全作業。
系統培訓提素質
輔助運輸作為礦井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系統,承擔著人員、材料、設備的運輸任務,由于戰線長、設備多、流動性強,歷來都是各礦井單位安全管理的重點和難點。為此,該礦整合運輸系統崗位標準、行業標準等相關內容,結合NOSA安健環管理,編輯制作成應知應會卡片,下發到相關運輸隊組,并定期組織培訓,對學習情況進行抽查。同時,運輸部門每月組織人員集體“充電”,開展相關事故案例和行業標準等集體學習會,提升理論知識儲備。
“我們每月都組織膠輪車司機及檢修工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術水平和責任心,保證膠輪車安全運行檢修到位。”據該礦運輸部員工郭旭陽介紹。為了分析車輛運用效率和運輸成本,該礦還引入運輸里程指標作為司機考評指標,分車型駕駛難易程度不同系數加成,如鏟板搬運車和支架搬運車系數1.6,鏟運車系數1.3等,出現磕碰、事故,進行相應里程扣除。目前,該礦無軌膠輪車材料運輸量同比增加14.82%,支架運輸能力大幅提升。
輔助運輸智能化
輔助運輸系統是智慧礦山建設中的重要子系統。該礦聚焦井下輔助運輸系統轉型升級,持續推進智能化輔助運輸系統構建,讓井下“便捷運輸圈”和人員物料“一站式”直達成為常態。
無軌膠輪車智能運輸管理系統,由車載設備、網絡傳輸系統和管理平臺三大部分組成,每輛無軌膠輪車上安裝液晶平板電腦可以連接井下4G網絡,管理人員也可根據生產實際需要,利用車輛定位實時監控入井車輛的行駛速度、車輛位置及運行軌跡。
針對無軌膠輪車智能運輸管理系統,該礦運輸部李利文介紹:“目前該系統已經完成安裝,正在調試階段,投入后將實現輔助運輸綜合調度,智能安全預警、管控,車載無線通訊、行車記錄、雷達預警,物料追蹤等功能,不僅提高了運輸效率等,還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井下運輸事故。”
與此同時,架空乘人裝置智能集控系統也已完成智能集控操作平臺的搭建,利用精確定位、無線通信、AI視頻監控等基礎設施,通過在東翼進風大巷一部架空乘人裝置安裝礦用隔爆兼本安型控制箱、操作臺等設備,并連通井上下千兆環網,實現了有人啟動、無人停車的無人值守功能。
下一步,古城煤礦將科學籌劃,高效有序地推進智能礦井建設工作,充分發揮智能化設備優勢,持續提升輔助運輸能力,逐步完善輔運裝備,有效提高礦井運輸效率,為礦井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王濤 張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