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驅動礦井安全生產、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潞安化工余吾煤業公司堅持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強化科技創新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推動科技創新變“智”為“金”。
“一直以來,我們把小改小革作為創新創效的一項重要工作,從體制機制、物質和精神等層面大力支持創效型創新,為創新型拔尖人才的成長鋪路搭橋,形成人人崇尚創新、全員爭相創效、創新帶來創效、創效惠及員工的良好局面,讓創新創效持續為礦井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該公司創新辦負責人王楊表示。
井下局扇作為掘進工作面通風的重要設備,承擔著井下安全生產和人員通風的安保任務。該公司圍繞“數智革新、少人則安”的智能化礦井建設要求,依托供電系統大分列運行的大環境安全,實施了“依靠專業人員區域巡檢代替人員定點看護”的局扇管理模式,并制定了“330”巡檢管理要求,即“每班巡回檢查3次,每次在風機點停留時間不低于30min”,并建立現場和地面業務匯報群,動態記錄風機狀態、電壓電流等情況。
“我們還對井下局扇開關進行了智能化改造,今年共引進8臺智能局扇開關,分別在井下N2206回順、N3103底抽巷、南六進風下山、南六輔運下山等作業點投用,具備了無人值守條件。”該公司供電科負責人賈威彪介紹說,“我們專注專業擔當和科室服務提升,杜絕了人為對風機管理的不確定因素。截至目前,今年沒有發生一起因人員操作造成的風機雙停事故,風機影響生產事故時間下降60%。”
“小改小革的最終目的是把技術成果推廣應用到實際生產工作中。這些小發明、小妙招,既實用又接地氣,不僅解決了安全保障、降本增效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和難題,而且進一步喚醒了員工的‘主人翁意識’,讓廣大干部員工主動發現和改善實際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帶來的效果不容小覷。”該公司瓦斯治理研究中心負責人李云深有感觸地說。
在余吾煤業S1306工作面,根據鉆孔抽采設計,該區域鉆孔未進行水力造穴增透,為了增加煤層透氣性,提高瓦斯抽采效率,該公司瓦斯治理研究中心創新嘗試了順層鉆孔分段壓裂增透抽采,從而縮短瓦斯抽采達標時間。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在S1360膠順完成了12孔次的壓裂試驗,壓裂鉆孔抽采流量衰減變化明顯,增透抽采效果明顯。”李云介紹說,“下一步,我們還將從壓裂泵的流量提升、封孔器封孔效果提升兩個方面共同發力,提高壓裂的壓力,提高裂縫的延展范圍,從而使增透抽采措施規?;瘧?,延長鉆孔高效抽采時間。”
諸如此類的創新項目在余吾煤業公司還有很多,皮帶機雙向機尾滾筒的成功改造應用,通過雙向機尾滾筒改變出煤路線,有效提升了皮帶機開機率;選煤廠3#擴能系統提能改造,使每日入洗煤量大幅增加,平均小時入洗煤量同比去年增加了124t/h左右;北風井瓦斯發電利用并網方式調整,增加北風井區域瓦斯利用量,降低了碳排放,同時直接、間接為公司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一項項創新項目的推進、落實、突破到推廣實施,是余吾煤業公司始終堅持創新、注重創新、深化創新,提升生產效率、經濟效益、管理效能的完美詮釋。
“我們通過創新工作室、全員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師徒結對’等多種形式的有效培訓,搭建起科技創新、技術推廣、輻射帶動的平臺,引領廣大員工學知識、學技術、練本領。積極引導員工廣泛參與到‘五小’創新活動中來,鼓勵大家在通過技術創新推動企業創效的實踐中發揮聰明才智,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增添創新活力。”王楊說。
創新既出成果,又長技能。該公司先后涌現出一大批技術骨干、業務能手,掀起了肯鉆研、善學習、強實踐、重改善的技術研究熱潮。2024年,該公司實施技術革新46項,產生經濟效益931萬元,取得專利成果總數78個。這些看似很“小”的舉措,卻能在優化工藝流程、減輕勞動強度、降本增效、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發揮“大”作用。
如今,在余吾煤業公司,一項項創新成果破繭而出,一條條金點子、新創意不斷涌現,一個個由員工發明的新技術、新裝置在實踐中得到推廣應用,形成了一批干得好、立得住、叫得響的創新成果,有力推動了礦井安全高效發展。
探索不停歇,創新無止境。下一步,余吾煤業公司將持續聚焦安全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積極引導干部員工發揮聰明才智,通過小發明、小革新、小創造消除作業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降低員工勞動強度、提高現場作業效率,不斷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讓小改小革匯聚成高質量發展的大能量,為礦井安全生產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申呈琛 常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