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菏澤市的玉米收獲已全部結束,各地群眾搶抓晴好天氣,正有序開展小麥播種工作,田間地頭一片忙碌的“秋播”景象。在定陶區馬集鎮姚堂村農田里,多臺大型旋耕機械正開足馬力來回穿梭著整理土地,伴隨著機聲隆隆,小麥播種機也緊隨其后。村民們忙著添加種子、肥料,搶抓晴好天氣,加快播種進度。
定陶區馬集鎮姚堂村村民姚付堂:趁這兩天把小麥播了,為來年的豐產豐收開個好頭?,F在鎮里面給我們播種小麥調來機器送到地頭,我這幾畝小麥一會兒就播完了。
為保障小麥“出苗率”,農業專家小組下沉到不同鎮街,針對農戶在播種時存在的一些問題,專家建議,莖基腐病和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在播種之前,一定要做好“二次”包衣。同時,要控制好“播量”,不要盲目增加。
定陶區農業農村局農藝師李婭:“最適宜的墑情是相對含水量達到70%~80%,土壤深度達到三至五厘米為宜,在適期播種內每畝播15~20斤為宜。晚于適期播種的。每晚播兩天,增加一斤播量。同時建議廣大農民朋友有條件的盡量播前播后雙鎮壓。這樣可以提高小麥播種質量,為小麥苗齊、苗勻、苗壯打下堅實的基礎。”
科技助力小麥高效播種,定陶區南王店鎮種糧大戶閆德彬今年首次嘗試在小麥播種機上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農機手只需在系統上設置地塊信息,就能規劃作業路徑,實現小麥的精準播種作業。
定陶區會彬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閆德彬:“通過剛才實地查看,小麥的播種質量明顯提高,株行距很均勻,也減輕了駕駛員的勞動強度,為明年的苗期、苗壯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科技感十足的新裝備不僅省時、高效,也為小麥的豐產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保質保量完成900多萬畝小麥播種工作,我市積極整合農機購置補貼3098萬元,大力推廣新型智能機具,持續引導農機裝備轉型升級,推進小麥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種植。(記者張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