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勝利橋街道王郎前街長達400米沿街違章建筑,長期臨街門市占道,造成管道堵塞、環境污染,院內居民意見極大。在創城的攻堅階段,拆除涉及利益的臨街違建可謂一塊“硬骨頭”。勝利橋街道王郎東社區,利用兩天時間集中拆違,打響了大規模拆除臨街門市第一仗。
召開王郎前街拆違動員會
勝利橋街道辦事處王郎前街形成于上世紀90年代,中間經歷數次翻建,占地大約2300平方米,共有9個小區16棟樓, 523戶,約2485位居民。據王郎東社區書記王鼎瀚稱,王郎前街內的房屋產權涉及到市供銷、鞋廠等單位。
連夜對王郎前街相關業主進行政策宣講,確保拆違工作順利推進
該院從建院起便沒有物業管理,衛生常年由居民自治、社區協管,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雜院”。轄區內還有幼兒園、王郎市場、王郎電子市場,周邊流動人口較多。“有需求就有市場!”
每到早晚下班高峰期,王郎前街院外熱鬧非凡,各種涼皮、烤鴨店、小攤夜市等門店就開始張羅生意,人聲鼎沸,致使臨街二樓住戶根本不敢開窗戶。此外,臨街門店私接亂排,經常造成王郎前街地下管道堵塞,污水橫流,造成出行困難。據附近居民說這條街違建形成有三十年了,期間經歷了五六次拆違,到都沒有拆徹底,這次終于徹底拆除了,給百姓留出了空間,行車不在擁堵,居民意見極大,院內衛生秩序也受到影響。
辦事處社區拆違攻堅小組每日召開臨時調度會
“今年全區拆違攻堅月動員大會召開后,我們就開始宣傳拆除違建,但臨街違章門店涉及個人利益,讓其自行拆除,根本不可能。院內大多數居民則持觀望態度,紛紛表示大戶不拆,自己絕不動。”王郎前街38間臨街違章門店占整個街道轄區臨街違章門店的60%,在拆違攻堅階段,只有啃掉這塊硬骨頭,街道轄區拆違工作才可勢如破竹,然而,拆除違建又談何容易,可以用“難上加難”來形容。但街道與社區是站在大多數居民的立場上,也得到了大多數居民的擁護與支持,因此再難也得干。
思路一旦明確,說干就干!4月11日晚,街道與社區干部挨個向王郎前街所涉及的臨街門市發放拆違通知書,一些店主接到拆違通知書后極不配合。4月12日至13日,持續兩天,街道與社區人員每天不厭其煩地上門對租房戶與出租戶做工作,并且告知如果拆遷,街道與社區隨時派人、派車前來幫忙。但仍有10多戶臨街門店依然照常營業,紋絲未動。
怎樣才能打開缺口呢?街道和社區召開多次專題會議,經過研判后于4月14日,要求門店禁止營業。看見這一陣勢,臨街門店的戶主知道,這次政府要動真格的了。當晚,就有一些門店開始拆招牌、收拾家具。“門店戶主一動,我們也就松口氣,心里更有底兒啦! ”
區委副書記張軍、政協副主席郭麗萍深入勝利橋街道王郎前街一線督導拆違工作
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慶杰、辦事處主任趙濤來到拆違一線
4月15日早晨7點,街道、社區、公安組成聯合拆違攻堅組,出動鉤機、鏟車等設備4臺、排廢車輛上百輛,辦事處和社區所有工作人員開始對王郎前街全面拆違。但王郎前街的個別“大戶”依然態度強硬,面對這些“大戶”,街道、社區干部現場辦公,通過各種渠道來進行勸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感動了“大戶”。截至目前,王郎前街沿街違建兩天時間全部拆除。
拆違過后,形成良性循環,讓小區居民看到希望,引進物業,科學規劃管理,下一步通過老舊小區改造,把王郎前街內的所有小區打造成煥然一新的高標準、高規格的小區。
更新于 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