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全市53所學校近6萬名高三學生翹首以盼的日子。在闊別近3個月后,師生們重返校園。
終于開學了!校園里又響起瑯瑯讀書聲,老師親手接過同學們的作業本,最親愛的朋友又聚到了一起!為了這一天,全市相關部門和涉及學校精心籌備,周密部署,為學生入校保駕護航。
為了應對疫情,校園里發生了什么變化?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有哪些改變?邯報融媒體記者兵分多路,帶您走進“開學第一天”。
市第一中學:機器人助陣復課第一天
分時段入校
4月23日,市第一中學高三學生結束了“史上最長寒假”,正式開學復課。
當日早晨8點,住在經開區的高三學生徐宏泰早早來到學校門口。“開學第一天,心里有點興奮!”他早上6點就起床了,洗漱完畢,吃過媽媽做的掛面,檢查一遍書本、衣物、《防疫承諾書》,以及體溫登記表、口罩等是否帶齊,就央求爸爸早點出發。
“我校實行錯峰分時段入校。”正在校門口檢查工作的市一中副校長李永忠介紹,因為今天返校的學生達3000多人,為了防止學生聚集,我校規定從早上7點起,每間隔半小時,安排一批學生測體溫,遞交承諾書、健康卡、體溫登記表等材料,然后獲準進入校園。
機器人來幫忙
3000多名學生進校園,還要測量體溫、登記記錄,會不會發生擁堵?李永忠笑著說,“我們有高科技!”他指引記者來到南門外,這里有一臺半人多高不斷發出“體溫正常”聲音的機器人。
李永忠介紹,這是一臺5G測溫巡邏機器人,由市公安局提供,可以在5米范圍內同步測量10個人的體溫。說話間,已經有四五個學生完成了體溫檢測,交上材料,進入校園。記者觀察到,這個白色的機器人,在無接觸測完學生體溫后,校門口的大屏幕上會即時顯示出每名學生的人臉動態、體溫數據。當距離較遠的記者剛往前跨了一步,體溫就被機器人捕捉到,顯示在大屏幕上。
學生返校復課后,為既能夠實時監測在校人員的體溫,又能夠縮短師生每日測溫的時間,每天早中晚進餐時,機器人將會自動行駛到食堂門口開始工作,自動抓取每位進出人員的體溫數據,自動篩查體溫異常的人員,并留下相關數據。
“白天在校門口測量體溫,就像一位兢兢業業的醫護人員,而到了夜晚,它會在校園內執行安保巡邏任務,發現異常情況會實時報警到學校的監控中心,日夜守護著學生的健康和安全。”李永忠說,“這個機器人不僅為學生的高考沖刺增添了一份安全,同時也在學子心中留下一粒科技創新的種子。”
一張明白“小紙條”
因為目前還處于疫情時期,校方為防范風險,采用“一分為二”的辦法,60多人的大班被分成30來人的A、B兩個小班;原本一個宿舍住8人,現在最多住4人,一半學生被分到其他樓層宿舍;過去一起就餐的同班學生也會被分成兩撥到不同餐廳就餐。
“開學前,我們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學校提前讓各班的班主任向學生發放了明白‘小紙條’,把每個學生開學后,要住在哪個樓、哪個宿舍、睡哪張床,上課去哪個教室,就餐在哪一桌等,都標注得一清二楚。”“請拿出你的小紙條,往西邊走!”在校園南側的一棟宿舍樓前,幾個學生掏出小紙條讓宿管員過目。宿管員一邊給他們測體溫,一邊說,“每個宿舍門上有編號和提示牌,按照小紙條上的信息,往各自宿舍去吧!”不用多問,更不用帶路,這些學生都順利找到了新宿舍。
收拾完行李,一些學生又按著小紙條的指引,到達各自的新班級參加班會。中午時分,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又按照小紙條提示,參考墻上的提示圖,很快找到了各自的就餐位置。
“其實剛返校時有些擔心,怕這么大變動,會手忙腳亂。但顯然是‘杞人憂天’!”來自磁縣的高三學生索涵益興致勃勃地說。
市第三中學:走讀生中午統一在校就餐
當天,記者來到市第三中學,現場見證該校高三年級學生開學首日的復課情況。
早上7點50分,學校大門口東西兩側設置的等候區內,已經有同學在排隊等候。排隊同學按照地標指示,每人間隔1.5米距離。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手持消毒裝備逐一對同學們攜帶的書包、行李做消毒處理。等候區外,志愿者老師隨時待命,提供現場服務,現場沒有家長逗留,也沒有車輛聚集。
8點整,行李消毒完畢的同學們開始排隊入校,在學校正門口,經過測量體溫、手部噴灑消毒液后,記者跟隨同學們一起走進校園。和市第一中學一樣,該校校園內也有一個白色的智能測溫機器人,實時監測過往人員體溫,一旦有人體溫超標,即會報警提醒。學校操場上,高三一至五班的班主任老師,早已在指定區域等候同學們的到來。
該校高三學生分為走讀生和住校生。復課當天,實行分批返校、錯時報到、錯峰上學的方案。針對走讀生,為了方便管理,學校制訂了專門的政策,為其發放走讀生胸卡,要求中午統一在學校內就餐,晚上放學才能回家,在家繼續填寫體溫檢測表,第二天入校時再次進行體溫測量。
記者注意到,在校園地面上貼有走讀生通道和住校生通道兩種不同顏色的指示標志和箭頭,沿著住校生通道,記者跟隨高三(2)班B班的馬子怡同學來到宿舍樓內。馬子怡家在成安,這次返校她攜帶了被褥、書籍、生活用品等共四件行李,在志愿者老師的幫助下一次性把行李搬運到宿舍。經過測溫檢查,記者進入女生宿舍內看到,原本放著四張上下床的8人間宿舍,現在只有4個床位。在可用的床位上,都貼有一個藍色標志牌,上面寫明同學的姓名、班級信息,馬子怡很順利地找到自己的床位。
上午10點20分,記者來到教學樓五樓高三(9)班,陳澤浩同學在班級門口向老師遞交了“居家14天健康登記表”“復課入校承諾書和個人健康登記承諾書”。在第三次測溫后,陳澤浩領取走讀生胸卡后開心地走進教室。“超長假期終于結束了,見到好久不見的老師和同學,感覺心里很高興!”小陳說,在臨近高考的最后階段,他一定會好好把握在學校的學習機會,和大家并肩作戰,爭取考入理想大學。
開學第一天,迎接同學們的還有一份驚喜,三中校長何海江專門為每一位同學準備了小禮物——學習筆記本,鼓勵和祝福同學們調整心態、努力拼搏,夢想成真。拿著校長送的小禮物,高三(9)班同學張曉雯很開心,她對記者說,本來返校的第一天見到老師和同學就很開心,沒想到還收到了小驚喜,在今后的學習中,一定不辜負老師和學校的期望,再接再厲,沖刺理想大學。
據學校工作人員介紹,為了做好學生復課返校工作,學校先后舉行了四次復課返校模擬演練,反復模擬學生入校、入班、就餐等具體場景,根據不同崗位職責,制作了包括校長、副校長、班主任、消毒人員、宿管人員、食堂人員、走讀生、住宿生、家長等29類人員明白卡,職責分明。還拍攝了應對特殊情況的應急處置流程視頻,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傳達給每一位在校師生,讓大家系統了解校園應急處置辦法,給師生家長吃上一顆“定心丸”。高三年級復課后,學校將實行小班化教學,將原來22個班分成A、B兩個教學班,每個班不超過40人,授課老師不變,教學工作和假期直播課堂緊密連接,線上線下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學習指導,不會因疫情耽誤任何一節課。教室內每個學生書桌間隔1米距離,實行單行單人單桌。學生在餐廳就餐也一分為二,一部分在餐廳用餐學生,實行單人單桌單向就餐,其他用餐學生按A、B兩個教室分布。復課后,學校依托A、B班教學管理,分層教學,結合課間健康操、溫馨卡、懇談會、“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等方式,緩解同學們緊張焦慮的心態,幫助同學們提升效率,為高考保駕護航。
戶村中學:哪怕多一個學生,也要住“單間”
家長驅車送學生到門口即停即走,大件行李由學校志愿者幫忙運到宿舍,學生交齊材料后領取學生卡和明白紙,通過測溫通道測溫、攜帶物品消毒后趕往宿舍,收拾齊全后到教室上課……這是4月23日復興區戶村中學高三學生返校復課的流程。當天,從7點半到12點左右,該校6個高三班級共170名學生分批返校。
張成龍是該校高三年級88班的學生,他與24名同學是第一批返校學生,返校時間預定為7點半到8點20分。7點半左右,他剛一下車,送他到校的家長立即打開車的后備箱,在校門口的幾名志愿者把他的大件行李快速抬出來后,家長即刻開車離開。隨后,張成龍的行李由志愿者搬到校門口的三輪車上,另一批志愿者已等在男生宿舍門前,待三輪車到達后,幫助其送到宿舍。
張成龍走向早已等在校門口的班主任管冀東,面對長期未見的老師,他交上自己已填寫好的“一書兩表”(即個人健康登記承諾書、居家14天檢測表和家庭晨午檢預檢表),領取學生卡并將攜帶物品消毒后,走入測溫通道,待測溫正常后快速離開,回到宿舍。
全程在校門口督查的戶村中學校長馬俊杰解釋說:“幫助搬運行李的志愿者都是我校高三學生,他們都是提前返回,志愿幫助其他同學搬運行李。學生們領取的明白紙上,介紹了返校安排,具體包含每名學生的宿舍床位、教師座位、食堂座位等詳細信息,讓學生一目了然。至于他們領取的學生卡,則是用來刷卡進入校園和進出宿舍。學生卡與校門口和宿舍門口的紅外線測溫儀是同一個系統,通過刷卡測溫,可以實時檢測到學生體溫是否異常,準確記錄進入校園和進出宿舍的時間,方便緊急狀況下的流調工作。”
高三年級的男生宿舍位于該校東側,張成龍和班級所有男同學住在宿舍一樓。看到嶄新的宿舍,張成龍說:“原先的8人宿舍,變成了4人,分別跟鄰床住上下鋪,腳對腳睡覺。”教師冀小芬補充說:“為了減少班級之間的人員流動,每個班級同學不能和其他班級混住,每班4個人一間寢室,最后哪怕剩下一人,都要安排他自己住一個寢室。”
記者看到,在男生宿舍一樓還有三個教師值班室與一個隔離室,5名教師的名字貼在值班室的門上。馬俊杰校長介紹,該校目前推行所有高三年級教師與學生全部住校,實行封閉管理。高三教師要住到學生宿舍樓里,每名教師負責管護兩個寢室的學生,通過與他們同吃同住以有效應對緊急狀況。“每個樓層還設有一個隔離室,室內常備消毒物品,一旦師生有體溫異常情況,可以立刻進行隔離觀察。”馬俊杰說。
住校老師中,包括88班的副班主任、語文老師孫寶霞。作為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她心里有許多不舍,但還是義無反顧地把孩子留給了愛人,自己全身心投入復課教學。她說:“孩子們的高考是大事,能和孩子們同吃同住同學這么久,參加他們人生中這么重要的事,是我的幸運。我剛才見到同學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終于能看到你們的紙質作業了’。”
上午9點半左右,88班所有學生已全部返回教室。根據課程安排,第一堂課由該班班主任管冀東教學。“同學們,我們的‘開學第一課’是主題班會,這堂課上,我們將了解疫情中令人感動的逆行者,談談自己的感悟,我也將和大家一起分享防疫知識。”
12點左右,學生分班級在操場上站好,等待進入食堂。記者看到,每個學生腳下都有一個黃色油漆圓點,非常醒目,且兩個圓點間隔較遠。馬俊杰說:“目前學校實行網格化管理,操場、教室、食堂、宿舍都做到人員位置固定。每個區域都有固定的主管校領導和分包負責人,負責該區域的衛生、日常消殺和學生管教工作。”
順著地上畫的箭頭,同學分批走進食堂,洗手、排隊、打飯,拿著一次性餐具找到自己固定的座位,吃飯、洗手后離開食堂……在該校食堂里,記者看到學生進出食堂的通道不同,可以根據地上的箭頭指引進出食堂。學生排隊間隔和就餐距離有一米多,且每個洗手池洗手的位置間隔都有一米多遠。
記者了解到,戶村中學是復興區目前唯一一所高中,馬俊杰表示:“今天能夠順利開學復課,得益于前期高標準、高質量的準備工作,我校將繼續按照復課方案,嚴格要求師生。同時,我校將啟動學校初三年級的開學準備工作,確保初三年級也能如期開學。”
荀子中學:想狠狠地擁抱我的小伙伴們
春暖花正開,待盼生歸來。荀子中學迎來開學首日。開學當日早晨7點,由教師和學校工作人員組成的志愿者隊伍已經守候在通往校門的路口,幫助學生消毒、搬運行李。家長們在路口止步,不時能看到母親再三叮嚀的畫面。
高三(12)班馬靜蕾,剛一下車便匆匆和家人告別,戴著口罩、拖著行李徑直向學校走去。“早晨6點半我就起床了,前一天晚上,我已經提前把學習用品和住宿用品收拾好。想想馬上就能與老師和同學們見面了,心里好激動。”馬靜蕾說,高考越來越近了,現在是關鍵階段,回到學校心里才感覺踏實。
在校門外,馬靜蕾和其他同學在老師和學生志愿者的引導下,按照奇、偶數班級分別依次排隊進入測溫等候區,接受體溫測量、手部消毒和信息登記。同時,市第七醫院護士在檢查區,隨時準備對異常情況進行緊急處置。沿著校園內的專用通道,馬靜蕾和記者經過再一次測溫、登記信息后進入宿舍。看到久違的好友,馬靜蕾忍不住跑到對方面前,張開雙臂想擁抱,但轉瞬又收了回來。“想狠狠地擁抱我的小伙伴們,但現在只能忍一忍。”
與以往不同的是,早上進入教室的第一件事情不再是早讀,而是測量體溫。到達教室門口,馬靜蕾的班主任正依次對每名學生再次進行體溫檢測,體溫正常的學生進入教室后遞交學生居家隔離健康狀況登記表和健康承諾書。
馬靜蕾告訴記者:“開學后,學校把每一個班級分為A、B班教學,原本50多人的教室如今只有30名學生,其余10名學生和其他班級的學生組成一個暫時的新班級,由老師輪流上課。另一個變化是教室的布局改變,以前挨在一起的課桌被分成單人單桌擺放,就像考試時一樣,每個同學前后左右均保持1米的距離。”“雖然我們的座位變遠了,但大家的心貼得更近了。”馬靜蕾說,好不容易開學了,大家都十分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中午12點,荀子中學學生食堂迎來了當天實行錯峰用餐后的第二批“食客”。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每人之間保持大約1米的距離,有序分組排隊離開教室。從教室到食堂的路上,馬靜蕾和同學們步履匆匆。“不戴口罩,不許進入。進餐廳前要排隊測量體溫,還要用準備好的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認真洗手……”馬靜蕾一邊快步走向食堂,一邊向記者介紹進入食堂就餐的流程。“你看,我們食堂每個餐桌上都設置了防護板,每一張餐桌上還張貼著每一個同學的班級、姓名,單人單桌同向就座用餐。”特殊時期,為了避免人員聚集,老師把餐食提前分裝好擺放在餐桌上。
“能夠重回校園,重新和同學一起坐在教室里奮斗備戰高考,讓我充滿斗志!”就算戴著口罩,也藏不住馬靜蕾一臉的喜悅。她告訴記者,回到闊別已久的校園和課堂,不管是學習還是防疫上,自己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今天也是這段時間以來,自己過得最充實的一天。
曲周一中:“開學第一課”疫情防控再強調
4月23日,曲周縣1972名高三學生、永年區4400余名高三年級學生統一開學復課,沉寂了近三個月的校園又漸漸熱鬧起來。
早上6點50分,記者在曲周縣第一中學門口看到,交警們做好準備,提示過往車輛繞道行駛,對前來送學生報到的車輛,讓其按照順序停放在路的兩側;學校通道內每隔50米一位老師,每位學生至少間隔1.5米距離以上;學校保安負責幫助運送行李,每送一次行李回來后,對三輪車進行嚴格的消毒;學生按照要求排隊有序入校,雖然闊別數月,但同學之間并沒有“過度親密”,只是揮手打個招呼,便在學校疫情防控監管員的引導下,排隊通過體溫檢測通道……
“高考越來越近了,我們一點也不敢偷懶,爭取把耽誤的時間趕回來。今天能夠回到學校上課,心里很踏實。”曲周縣第一中學高三(23)班學生田萬里高興地告訴記者。
在永年區,區第一中學、第二中學、實驗高中的高三學子,為高考最后74天沖刺準備,三所學校實行全封閉管理,確保高三學生安全。
永年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李興告訴記者,為給返校學生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復學環境,按照全覆蓋、無遺漏要求,學校時刻保持與教職工和學生的密切聯系,掌握其健康狀況。嚴格落實“日報告”“日排查”制度,重點加強對師生日常體溫檢測。永年區還推行“健康副校長”派駐制度,從醫療衛生機構選聘業務骨干,向高中學校派駐“健康副校長”,確保學生的安全。
邯報融媒體記者 劉昆 周聰 趙正杰 郝雨 李治勇/文 范文平 郝群英 陳蘇冬 李磊 胡曉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