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周邊 > 邯鄲 > 正文

?白衣執甲,以己為盾 ?——涉縣醫院護理人員抗疫紀實

來源:中原新聞網編輯:劉穎才發布時間:2020-05-18 08:39:36

  文/樊飛龍

  一、

  1990年8月的一天,19歲的寧國芳,乘著一輛拉煤車,前往離縣城11.2公里的索堡醫院報到。這年的她,剛剛從邯鄲衛生學校畢業。前路的未知,讓她既憧憬,又略加有些迷惘。

  這一年,8歲的王麗楠,在西戌小學讀一年級,一本《楊家女將》的小人書讓她愛不釋手。從小生活環境優渥的她,在這本微小的圖畫中,給自己幼小的心靈埋下了一個深深的遐想。

  這一年,3歲的王利珍,還在懵懵懂懂中喃喃的背著李白的《靜夜思》,自己的童年時光,也在這幼年的美好和童真的伴隨中,開始天真爛漫的成長。

  誰也不會料到,多年后的王麗楠,會和寧國芳畢業于同一個校門。

  二、

  到索堡醫院工作后的寧國芳,一干就是五年,這也給她積累了豐富的基層經驗。1994年她被調往涉縣醫院,成為兒科的一名護士,出色的專業技能,認真負責的態度,使她在2000年時被提升為兒科護士長。

  自幼聰穎的王麗楠,在西戌讀完小學、中學后,憑借自己優異的成績,于1998年考入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前身邯鄲衛生學校),在冥冥之中成了寧國芳的小學妹。

  而此時的王利珍,還在井店四街村上小學,自幼性格溫順的她,在家人的眼中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在老師的目光里更是一個懂事的學生。

  三、

  2003年,SARS病毒席卷世界,全球彌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恐慌。國內更是一片風聲鶴唳,世人在焦慮中惶惶度日。

  這一年的寧國芳,已在兒科做了3年的護士長。非典的突襲,讓山城的醫院份外的緊張,兒科的幼童發燒,無疑讓科室里的醫護人員添了幾分憂慮與焦炙。

  也正是這一年,勞碌過度的寧國芳,查出了心肌炎,這也讓她留下了胸悶的后遺癥。

  這一年的王麗楠,從學校畢業后,到涉縣醫院婦產科臨時工作。非典襲來,醫院把她調至發熱門診的一線。

  初出茅廬的王麗楠,生來就帶著一種不服輸的性子,兒時看過的小人書,更使長大后的她敢打敢拼,無所畏葸。

  這一年的王利珍,已在井店聯中讀中學,少時的她喜歡畫畫,一個人在安靜中獨享自己的昭華時光。

  而95后的申田已是一名小學生,97、98年的張宇桐、錢亞榮還在幼兒園里蹦蹦跳跳的戲耍童年。

  這一年,

  寧國芳32歲。

  王麗楠21歲。

  王利珍16歲。

  這一年,

  申田8歲,

  而張宇桐才6歲,

  錢亞榮只有5歲。

  也許她們誰也不會想到,十七年后,命運會把她們交織在同一個陣地上的不同前沿,讓她們在2020相遇...

  四、

  己亥歲末,年關將至。當國人還沉浸在愈來愈近的濃郁年味時,一場新型病毒的襲來,撕碎了世人的新年夢冀。

  霎時間,天地冷峻,日月凝重。

  公元2020年1月20日,武漢疫情官方通報“人傳人”,一場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警報正式拉響。

  1月21日,涉縣醫院緊急召開動員會,成立醫療救治專家組,寧國芳的名字赫然在列。

  從2003年到2020年,十七年后的寧國芳,已是涉縣醫院五百多名護理人員的總護士長。

  一場從未有過的嚴峻,正在悄然中考驗著她。

  五、

  1971年,寧國芳出生于涉縣西達公社的甘泉村,甘泉村風光迤邐,景色宜人。因村中有三股泉水,故稱三泉村,后因泉水甘甜,大旱不涸,改成甘泉。

  1987年,寧國芳考入邯鄲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后參加工作至今,她已積累了三十余年的工作經驗。悉心的崗位,使她養成了細致入微、忠於所事的工作態度。

  面對這次突降而至的疫疬,直覺告知她這場戰疫非比尋常。前路的未知數,遠遠比當年剛參加工作時的心情更加迷惘。只不過在歷經三十年的磨礪后,她的內心多了幾分從容與鎮靜。

  這位有著豐富管理經驗的資深護士長,開始井然有序的統籌整個護理團隊。擺在她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從臨床科室內抽調出護理隊伍的骨干、精英,組建第一批抗疫隊伍,分批前往預檢分診、發熱門診、隔離病房等一線崗位。

  在這幾個特殊的崗位中,重中之重就是給患者治療的隔離病房。而帶隊前往隔離病房的護理第一人,就是王利珍。

  六、

  1987年,王利珍出生于涉縣井店鎮四街,非典過后的第二年,即2004年,她便考入邯鄲衛生學校。

2007年畢業后,王利珍進入涉縣醫院,成為急診科的一名護士;

  2014年她被調到血透室;

  2017年成為血透室護士長;

  2019年涉縣醫院成立感染疾病科,隨即,王利珍便調至感染疾病科任護士長(當時主要是以門診為主)。

  2020年1月21日,涉縣醫院召開動員后,王利珍成為感染疾病科的第一位護理人員。

  1月22日,王利珍與李珍珍、張俊麗、戎峻瑤、李靜麗、任貝貝、呂龍葉7名護理人員組成第一梯隊,先前進駐感染疾病科,她也成為隔離病房樓中第一任護士長。

  也正是這一天,產科的97小護士張宇桐,接到自己成為發熱門診第二批成員的通知。

  七、

  年少的張宇桐,聽到這則信息,內心的確有些忐忑,當下的肺炎疫情,新聞已經報道的很嚴重,武漢也即將在次日(1月23日)封城。

  整個社會的關注,都聚焦在疫情上。少不更事的張宇桐,在恐慌中有幾絲膽怯。百感交集的她,并未在現實中畏怯,而是鼓起勇氣去調整心態面對。

  王利珍帶領護士進入了隔離病房樓,屋內設施簡陋,環境條件簡易,地面未有標識,桌椅等生活物品配置也尚未齊全。

  就這樣,王利珍一邊同幾位護理人員一起清掃、消毒,一邊與寧國芳積極協調相關問題。

  此時的寧國芳,正忙碌著不可開交。不僅調配護理人員入駐隔離病房,亦要抽調人員前去預檢分診、發熱門診執勤,還要安排留守科室的護理人員做好陪檢、消毒等日常工作。

  八、

  1月24日,這一天是大年三十,往年的除夕,都會聽到鞭炮聲,而這個年不僅沒有了炮響,更在疫情的彌漫下,丟失了春節的味道。

  這一天,也是王利珍帶隊進入感染疾病樓的第二天,隔離病房內除了醫護人員,暫時還沒有入住患者。

  在疫情肆虐的形勢下,這個年份注定是不平凡的。涉縣醫院作為全縣治療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一絲不安與緊張。

  在一向看似平淡的王利珍的心中,內心還牽掛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大的八歲,小閨女才兩周,只是這個正月,她這位年輕的母親,要守護更多家庭孩子的平安。

  很快,隔離病房的沉寂,在正月初一的晚上被打破。

  九、

  1月25日晚19時許,一名武漢歸來的女研究生,發燒39℃并帶有咳嗽,入住隔離病房。這位女學生也是涉縣境內第一個被隔離的發熱患者。

  王利珍與幾名護士全副武裝,身著厚厚的防護服,備好防護措施,核酸監測后,對她進行輸液監護。

  起初,女研究生的心理很沉重,武漢歸來,又突感發燒,心情低落難過,王利珍與護士們注意到姑娘的狀態不太好,便貼心的寬慰她。

  其實在王利珍與其他護士的內心,何嘗沒有一絲忌憚。生而為人,都是第一次面對這般大場面下的大場景,此時的她們,想必更加能頓悟人生平淡的彌足珍貴。

  不久,另一名在湖北孝感市學心理學護士的學生,因發燒入住隔離病房。旋即,第三名、第四名相繼入住…

  十、

  此刻,擺在王利珍面前的局勢愈來愈迫切。

  隔離病房內的16張病床,已住滿15張。每個患者,都需要兩名護士陪同,病號多,人員少,護理人員一個班就要連續上十二個小時,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

  新來乍到的第一批護士們,在經驗缺乏下,開始意識到必須要穿紙尿褲了。

  物資短缺,時間且長,條件艱苦,環境異常。王利珍帶領著這一支隊伍,真的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她們為了省物資,就延長吃飯時間。有時候突然接收一個患者,護士們就把自己的護士餐送給病人吃,而自己吃些零食。有的患者甚至連生活用品也沒帶,護士只能把自己備用的新物品贈予患者。

  在所有的隔離患者中,最小的只有兩周,護理人員相對還好看護。稍大一點的也才六歲,輸液不配合,也不好好吃飯,護士們只能把自己的零食餅干拿出來,喂孩子吃,哄他不哭。

  口罩下的勒痕,護目鏡下的淚光,沒有人會去想象第一批護士那段時間的不易與艱苦,但從她們的身上,仿若看到了一個城市的希望。

  十一、

  這個正月,對于閑適的人來說瞬時而過,放了一個長長的假期;而對于隔離病房的護士們來說,卻是秒針計時的在急促中辛勞。

  王利珍帶隊的第一批護理人員在不覺然的勞碌間,開始陸續撤下崗位,而她卻還要繼續堅守,交接給下一批護理人員物資、器械、病人情況、工作流程等。

  2月7日晨,王利珍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順利的交接完畢,接下來的時間她要去隔離觀察,即便她接管的所有患者核酸全部為陰性,但是大疫面前,絕不容許半點疏忽。

  這一天,第二批護理人員進入感染疾病科,而小申田,便是這十多名護理人員中為數不多的95后。與此同一天,原本抽調去發熱門診的張宇桐,被調往預檢分診報到。

  就在這兩天前(2月5日),98年的錢亞榮進入發熱門診。這些95后的小姑娘,開始用她們柔弱的肩膀,扛起這個特殊時代的重擔!

  十二、

  懸在張宇桐心中久久不墜的大石,終歸是塵埃落定。

  張宇桐所在預檢分診的崗位,不同于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預檢分診,可以說是責任重大,牽一發而動全身,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設想。

  從疫情開始,預檢分診的每一位工作人員每日都要自測體溫,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還要嚴格按流程防控疫情,實行24小時工作制,不舍晝夜,堅守崗位,嚴把第一道關卡。

  每一位進入醫院的患者及家屬不僅要監測體溫,還要詢問其是否武漢歸來、是否與涉武人員接觸、是否有咳嗽等情況,這是預檢分診的第一步,也是疫情防控中最重要的一步。

  體溫高者,要將發熱人員及時送往發熱門診,預檢分診雖然不是臨床,但此時的她們卻是在最前沿,也是接觸發熱病人的第一站,更是醫院把守外來人員的第一道防線!

  這個年,是宇桐上班后的第一個春節,而她要面對的成長,可能不同于尋常護士。

  十三、

  在預檢分診執勤,按工作流程,每一名進入人員都要出示陪護證及體溫檢測才可以進入,但這也是最讓張宇桐鬧心的。

  當張宇桐測量部分入院人員體溫時,個別人不以為然,認為是形式主義虛花樣,并說出很難聽的話。純樸和善的宇桐,有時候很難接受,但是她從沒有鬧過情緒,而是諄諄告誡,認真對待每一名進入人員。

  暮色四合,寒意漸濃。

  一天勞累的宇桐,從早八點上班到晚八點,身體很困乏。但讓她發憷的,卻是下班回家的路。月下的空曠,格外使她感到靜寂。

  當時的山城已經實行管控,昔日人頭攢動的馬路變得無比蕭條,紅艷艷的燈籠在小城里的樹梢上孤零零掛著,大街上卻空無幾人。整個夜色,在岑寂中充滿著惶恐不安的氣息。

  從小乖巧的女孩,一個人披星戴月回家,家人怎能安心,尤其是路過大轉盤時,連路燈都沒有。宇桐的爸爸很支持她的工作,每當宇桐上白班便去接送她上下班。對于宇桐來說,家人是她堅強有力的后盾,哪怕爸爸媽媽也會提心吊膽的擔心她,但是都從未給她打過退堂鼓。

  坐在爸爸車里的宇桐,看著清寂的車窗外,心想這人間什么時候最美,太平世界最美!

  十四、

  在預檢分診執勤,最苦的應是在朔風凜冽中值夜班。預檢分診不同于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而是長期在室外工作。

  雪虐風饕,嚴寒刺骨。

  這是宇桐最銘心的一個夜晚,四顧凄寒,滿目皚皚,舊時的華燈初上,仿若在這須臾間變得闌珊。

  由于室外溫度過低,體溫槍測不出溫度。宇桐捂著臃腫的軍大衣,穿著高腳的皮靴,懷揣著暖手寶,自己纖纖小手緊緊的握著體溫槍裹在大衣里。用她自己的話說:“這樣既能暖體溫槍,又可以暖手,一舉兩得。”

  宇桐在寒風肅殺中,又冷又困。從小嬌嫩的她,此時毫無畏縮。她心中應該有那么一束光,照向了黎明,也照亮了她自己。

  這個平日里愛美的小丫頭,也顧不及再打扮自己的容顏了。她也恍如在這一刻,長大了起來。

  十五、

  作家方方寫過一句話:“時代的一粒塵,落在個人頭上,可能就是一座山。”

  宇桐,便是如此,這個從小生活殷實,待人溫順,性子柔嫩的女孩,她終歸要在這人間的爐火中淬煉自己,亦要在這時代的洪流中歷練人生。

  比張宇桐小一歲的錢亞榮,則作為第二批護理人員前往發熱門診,98年出生的她,可以說是整個醫院中年齡段最小的工作人員。

  錢亞榮與張宇桐是高中同學,倆人幾乎在同一時間進入涉縣醫院成為見習生護士,也在同一時間成為第二批一線護理人員。

  與宇桐不同的是,錢亞榮生來就有種云淡風輕,面對特殊崗位,也許會有恐懼,只是不形于色,小小年歲,性子中就藏著一份從容不迫,實為難得。

  十六、

  錢亞榮,原是骨二科的一名護士,驟然而降的命令,讓她始料未及。心如止水的平靜,使她抱著一顆學習的心態走進發熱門診的崗位。

  錢亞榮所在的第二批護理人員共十一人,在申燕霞護士長的帶隊下,從第一批護理人員手中接過交接棒。

  發熱門診的特殊性,關系到整個醫院的安危,這個崗位前后銜接著預檢分診和隔離病區。

  所以,面對每一個發熱患者,錢亞榮和她的護理小姐姐們都要認真細心的對待,決不允許有絲毫的麻痹和大意。

  工作帽、防護眼鏡、鞋套等,每一個環節錢亞榮都小心翼翼的記在心里。

  十七、

  在發熱門診,病患最多時一天就要接待二、三十人,護理人員幾乎沒有閑暇的時間。

  面對發熱病人,護理人員都要一一詳細詢問,仔細了解患者近兩周的詳細情況。全面系統的檢查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查血象,作胸透檢查。有高度疑似的要立即報告院里疫情專家小組,送往隔離病房進行隔離整治。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只要體溫≥37.3℃,就必須住院隔離,有的病人非常不想留觀,護理人員就和主治醫生苦口婆心的給她說明利害,有的護士講到最后嗓子都啞了。

  護理人員就這樣,每天晝夜輪轉,吃住在一起。錢亞榮雖然年齡最小,但日常工作卻和其他人員無異,測體溫、抽血、咽拭子、裝卸醫療垃圾…

  每一個看似輕而易舉的環節,在這個時期都要小心再小心。

十八、

  醫院為增強一線同志的免疫力,每天都會給她們配送中藥,這也是錢亞榮苦惱的一件事。

  看到護理姐姐們,都一飲而下,錢亞榮想到只有自身免疫力增強,病毒才不會入侵,這也許就是最好的防護,自己便捏著鼻子咕咚咕咚的喝下。

  在發熱大廳為了保持良好通風,全天開窗不閉門。到了深夜,天寒凜冽,上夜班的錢亞榮即便穿的膠皮雨靴,雙腳也會瑟瑟發抖。

  但是這個小姑娘,在輪班休息和父母視頻時,她卻絕口不提。

  父母既對她關心,又對她放心。關心的是她的平安,放心的是她的沉著。

  十九、

  發熱門診是抗疫前線的主戰場,錢亞榮資歷淺,經驗少,能成為一線人員,讓人看來很是詫異。

  這其中離不開總護士長寧國芳的用人膽識,護理部嘉敏說過這樣一句話:能夠被選入一線防疫工作的年輕護理人員,都是靈活、細微的同志。

  相對于錢亞榮和張宇桐,申田的性格與她們截然不同。

  申田,是一個純真、活泛且陽光的女孩子。

  她不啻比宇桐和錢亞榮兩位小妹妹多吃幾兩鹽,在面對如此驚怖的社會氛圍里,你看到她的,不是淡然,亦不是懼怕,而是一縷明澈的光束。

  二十、

  2月7日,王利珍帶隊的第一批護理人員撤出隔離病房后,申田作為第二批護理人員,隨護士長白志芳進入感染疾病科。

  就在去隔離病房的前一夜,申田也沒有感到害怕。只是內心有幾分擔憂,對于參加工作不久的她,顧忌到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實踐經驗缺乏,會給這批隊伍拖后腿添亂。

  進入隔離病房后,申田還是有些許的擔心,穿脫防護服還不熟悉,生怕哪個環節做不到位,又怕因為戴了護目鏡、防護面屏、橡膠手套,給患者扎不上針,抽不了血怎么辦?

  好在,一切都沒有她想象的那么艱巨。申田適應新環境能力很強。加上在白護士長的帶領下,護理小姐姐們的幫助下,工作循序漸進。所有的操作她都嚴格按照標準執行,不敢有一絲松懈,認真的對待每位患者。

二十一、

  這是一支隊伍,也是一個團隊,而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性格爽朗的申田,任何困難都難使她愁眉不展。肇始間略有心愁的她,也漸漸地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每天先穿工作服,再穿防護服,然后是隔離衣、雙層手套、護目鏡、面屏、頭套、腳套,每一步驟申田都異常小心。

  在病房中,除了打針輸液,就是幫病人打熱水,給病人送飯,包括病房內所有物品都要消毒擦拭,勤奮的小申田總是在逼仄的房屋中忙來忙去。

  2月9日,申田護理一位武漢歸來的發燒患者,當時他的癥狀讓人們高度懷疑,剎那間大家杯弓蛇影。一旦確診,就意味著接觸過他的醫務工作者全部要集體隔離。

  申田初見這位患者,看到他一臉茫然,厚厚的N95口罩裹著大半張臉,一雙眼睛眨巴眨巴好奇的看著"全副武裝"的申田,眼神里暗藏著緊張又沮喪的心情。

  二十二、

  樂觀的申田,看到患者內心很是壓抑,就主動寬慰他,和他聊天嘮家常,有時也跟他開玩笑,逗著他樂哈哈的笑,有申田在的屋子,總是充滿了笑聲。

  很快,核酸檢驗結果出來,確定他是陰性,申田和她的小姐姐們也松一口氣,患者出院那天,大家都開心的不得了。

  在隔離病房的清潔區,曾有一位護理人員過生日,那天申田正在輪班休息,聽到有人過生日,便跑去唱生日歌。

  在歡快的氣氛中,小申田竊喜的說:自己吃的奶油蛋糕最多。

  護理部的亞娜護士長曾這樣說過申田:“這是位妙齡女孩,她的陽光會溫暖周遭的人,她爽朗的笑也會溫存到患者的心叢”。

  二十三、

  陽光是一種樂觀,樂觀是克服壓力最佳的良藥,樂觀也是在逆境中積極向上的心態。

  一個人的樂觀,真的可以打敗任何困苦。在驚悸的氛圍中,小申田的笑,像一柄利劍似把蒼穹劃破,把陰霾推開,將陽光帶來。

  也許,樂觀的人,任何荊棘,對她而言都是一種希奇,一種挑戰。

  申田與宇桐、錢亞榮年歲相差無幾,性子卻迥然不同。她是個樂天派的女孩子,性格大方,性情開朗,伶俐寬厚,待人禮貌,熱愛運動。

  而錢亞榮愛玩輪滑,卻是位溫文爾雅、內心平和的佛系女孩,身上有種說不出的空靈輕逸、禪意嫻雅。什么事情,貌似在她的眼中都不動聲色、安之若素。

  宇桐,則性格內向,卻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只是她已不是年少時那個愛看《貓和老鼠》的嬌美小女孩。當宇桐提及預檢分診,會很輕松熟稔的把隔離衣的穿脫、口罩、面罩、護目鏡的正確使用和體溫槍的標準使用方法娓娓道來。

  二十四、

  疫情肆虐的蔓延,驚心動魄的數字,整個社會氛圍,異常驚駭,讓人惴惴不安。世人都在談之色變,而這群剛走出校門的女孩新硎初試,成為了抗疫中最可愛的人。

  她們都是社會中不起眼的小角色,是萬千護士中普通一員。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過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

  當她們走向各自的前線,時光,也在悄然中拉開了她們一代人青春的大幕。

  人生,有這樣一首詩,當我們擁有它時還無法讀懂,當我們讀懂它時,它卻悄然遠去。這首詩,就是青春。

  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年輕。

  惟愿歲月在匆匆無情中,對她們寫盡溫柔;惟愿時光在飄飄風雨里,讓她們依舊堅守。

  相信,這些女孩,終不會淹沒于人潮、迷失掉自我。她們會在長河中淬琢自己,砥礪前行。

  二十五、

  在這千年古縣,有這么一句老話:“要瞧涉縣俏姑娘,西戌馬布胡峪莊。”

  申田是馬布人,與宇桐的老家宋家莊相隔十多里。在宋家莊之旁不遠處,有一古村,俗稱西水。相傳此地在戰國時為趙國西部屯兵戍邊之地,遂得名西戍,后人把“戍”改為“戌”。這里便是王麗楠的老家。

  1982年,王麗楠出生于西戌;

  1998年考入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2001年畢業后,王麗楠到涉縣醫院婦產科工作;

  2003年調往神經內科;

  2006年底,王麗楠正式考入涉縣醫院,是涉縣有史以來首次公開招聘的醫護人員,也是考試入院中唯一一批在編人員;

  2007年6月,她成為組建重癥醫學科的第一批護理人員,也是時至而今唯一仍在重癥工作的開科元老;

  2008年前往北京協和醫院進修學習;

  2014年2月,王麗楠任重癥副護士長;同年7月主持工作,任護士長。

二十六、

  重癥醫學科,即人們常說的ICU,主要收治病情危重隨時需要搶救、復雜大手術后、需要持續使用呼吸機或CRRT治療、其他有生命危險隨時需要監測生命體征的患者。

  在重癥中的病人,多為氣若游絲、朝不慮夕。有的半清醒,有的重度昏迷。重癥中絕大多病人的身上通著呼吸機、胃管、氧氣等,以此來維持生命地延續。

  瀕臨死亡的氣息,每日都會在重癥室外格外沉重。可以說這里是人間離陰間最近的地方,有人說:每天閻羅王都會派小鬼來這里抓人。

  ICU里的病人從最初的呻吟,到后來沉寂中的無言。沒有走進過的普通人,是很難想象那里面生與死的凝重。

  也唯有在這里,才能真正頓悟生命的意義及人生的輕重。

  二十七、

  在重癥醫學科,王麗楠帶領的護理人員有40多名,這也是醫院所有臨床中護士最多的科室。

  能夠進入重癥的護士,多為素質高、學歷高、專業技能一流的護理人員,因為她們要護理的是全縣境內最危重患者。重癥醫學科匯集全院最先進危重患者的監測及醫救水平,這里的醫護人員掌握著危重病人最先進的科學診療技術。

  在科室中,每一項新技術,王麗楠必須要自己先熟悉掌握,唯有如此,她才可以更好的傳授給其他護理人員。用王麗楠自己的話說:“在重癥醫學科,是我個人學習成長最快的地方。”

  從2007年組建重癥開始,近十三個年頭,不論是六月三伏,還是數九寒天,王麗楠的手機從沒有調過靜音,哪怕是休息過節,她都是不舍晝夜24小時隨時待命。

  特殊的工作性質,也使她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

  張亞娜護士長曾說:“麗楠精明干練,工作上一絲不茍,是一個事業型的女強人,在家庭上自然會在時間上虧欠,所以她的孩子都會對她生疏,和她有點疏遠,好在她的愛人對她的工作很是理解”。

  二十八、

  新冠疫情陡然襲來,世人目下,草木皆兵。王麗楠與寧國芳、王利珍都在涉縣醫院的醫療救治專家組中。

  此時王麗楠的工作較為急迫,既要護理好重癥患者,亦要讓所有護理人員做好自我防護,以避免疫情感染。

  而長她十一歲的寧國芳,在統籌整個醫院護理隊伍的同時,還要確保600多名住院病人的防控安全。

  隨著疫情防控的嚴重,寧國芳手頭的工作,也愈來愈繁冗。分批調度的護理人員已逐漸成形,人員培訓,臨時調配,撫慰心靈,病房防控等工作都在有條不紊中進行。

  同一時間,隔離病房的滿員,不得不騰出其他病層,進行發熱隔離,統一管理。

  二十九、

  心思縝密,考慮周全的寧國芳,在柔和的性情中有著一份堅毅。一波又一波人員的調配,也使即將艾服之年的寧國芳略加有些倦容。

  疫情形勢危殆,舉國上下,矚目關注。

  1月24日,上海、廣東、解放軍相繼派出首批馳援武漢醫護人員。

  1月26日,河北省派出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

  1月28日,全國除西藏外,全部派出醫療隊馳援湖北。

  時光稍緩,歲月葳蕤。

  2月15日凌晨2點半許,寧國芳的手機鈴聲響起,一場史無前例的戰疫正在吹響歷史的號角…

  三十、

  電話是市衛生局打來,通知寧國芳迅速選派6名赴鄂醫療人員,要求次日便前往武漢馳援。

  掛掉電話的寧國芳,內心有幾絲憂郁。這一晚,她一夜未睡好,幾位熟諳的護理人員姓名,在她的腦海中過了一遍又一遍。

  2月15日清晨,涉縣醫院四樓西北角的護理部燈火通明。

  寧國芳一早來到單位,深思熟慮挑選出來的名單讓她感到有一種上戰場炸碉堡的感覺。

  赴鄂馳援,那里可是疫情的重災區,所有人都唯恐避而不及。去武漢,一定要是業務技術精湛、實踐經驗豐富的人可以。

  早7時,醫院召開緊急會議,寧國芳草擬的人員名單被否,并在她原定人員的基礎上重新篩選赴鄂人員。

  這一天的王麗楠,在科室正常上班,剛剛參加完早交班的她,接到護理部打來的電話,讓她前去跑一趟。

三十一、

  在醫院領導的慎重挑選下,選出了6名優秀的護理人員,并由王麗楠擔任涉縣赴鄂醫療隊隊長,其余5名同志分別是:老年病科副護士長張文利;重癥醫學科護師張勇(男);腫瘤外科護師王潔;急診科護師李文芳;手術室護師程偉曉。

  命運的齒輪,開始緩緩轉動。

  此時的王麗楠并不知道自己已被選派支援武漢,走在前往護理部的路上,碰巧遇到涉縣醫院副院長呂學麗,呂院長告知她,院里已決定由她帶隊前往湖北。

  一頭霧水的王麗楠,糾糾結結的走進了護理部辦公室。事發突然,情況緊急,還在工作狀態的王麗楠絲毫沒有心理準備。接到這個使命,就需要她去勇挑重擔。

  走出護理部辦公室,縣里的電視臺記者已經等候在門外采訪王麗楠,此時的她大腦一片空白。

  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結。王麗楠匆忙給愛人發了條信息,讓他驅車來接她回去收拾行李。

  人員已定,寧國芳的心中,既有一份擔心,亦有一份榮譽感,擔心著是這些護理人員的平安,榮譽感是上級對縣醫院的肯定與信任。

  三十二、

  為了使王麗楠等赴鄂人員沒有后顧之憂,醫院領導迅疾安排,給她們準備了充足的物資和藥品。

  考慮到6名同志沒有統一的著裝,寧國芳便讓護理部的申方方和劉嘉敏前去購置。

  此時的山城,萬巷閉戶,街頭空無幾人,二人疾馳了大半個縣城,最終在步行街,找到一家運動衣的店面,給店主打電話開門,才買回來6件沖鋒衣。

  6名援鄂人員定時在中午11點準時出發。在匆促中,收拾行囊的王麗楠,害怕父母擔心未敢手機通話,想起3歲的小兒子和備戰中考的女兒,此刻王麗楠的內心五味雜陳。

  上午9時,縣醫院領導和同事在門診大廳為6名逆行勇士舉行簡短的出征儀式,縣領導出席并為她們踐行。

  同事們一句句叮嚀囑咐,一聲聲珍攝保重,她們的擁抱和淚水,都使王麗楠的心中百端交集。

  三十三、

  武漢危急!

  湖北危急!!

  華夏危急!!!

  整個赤地神州都在陰霾的籠罩下,赴鄂前行刻不容緩。王麗楠的逆行,也容不下片刻遲疑。

  此時,講不出再見;此刻,訴不盡離愁。這是猝不及防卻必須承受的生命之重。

  2月15日11時,王麗楠與5名逆行勇士,帶著同事們萬般不舍、殷切期望,登上了前往正定機場的專車。縣醫院黨委委員李樹魚與寧國芳一同前往正定送別。

  此刻的寧國芳,看著自己的護理人員前往武漢,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上戰場沖鋒般感慨萬端。

  武漢,這個疫情的病源地,一想起她們的目的地是武漢,寧國芳的護犢之心就油然而生,只不過即近大衍之年的她,比任何人都明白,什么是大局!什么是國難!

  三十四、

  到達正定已是下午15:20,王麗楠等人與河北援鄂醫療隊集合后,于傍晚17:00準時坐上飛往武漢的專機。

  晚19:10分,王麗楠隨河北醫療隊抵達武漢天河機場,天色朦朧朧的下起了小雪,機場內一行“八方馳援戰疫情,眾志成城共克艱”的大字讓人看著格外醒目。

  王麗楠乘著大巴趕向住所,透過車窗,望著武漢的街邊一片死寂,昏黃的夜燈,在影影綽綽的暗影里,讓人不禁悚然。

  跨越山川河流,千里馳援而來。王麗楠從未想過會以這樣的方式來到這座城市,誰也難以預料明天會是怎樣的風云變幻!

  晚上20點,寧國芳從正定趕回了涉縣。一路上靠在車窗座位上的她沉思良久,王麗楠等人的出征,讓她滿心期許,又滿心憂愁,此刻的她心中只有兩個字“平安”!

  三十五、

  青山一道,共擔風雨。

  王麗楠等6名勇士逆行赴鄂馳援的新聞,被山城的官方廣播電臺及自媒體潮涌般報道。一時間,她們6人牽動著四十三萬老區人的心。

  2月16日,王麗楠到武漢的第二天,她戰戰兢兢地撥通了父母的電話,囁囁嚅嚅地給父母通了話,家人與她簡短的言語,都是真真切切的叮囑。

  在父母的眼中,這個從小敢打敢拼的二閨女,早已過了年少輕狂的歲輪,她的性子中藏著一份深沉,含寓著一份擔當。

  這位在重癥錘煉了十三年的資深護士長,在她的生命觀中,可能洞悟的人間生死比常人更加厚重。

  也就在這一天,開創重癥醫學科首批護士長、王麗楠亦師亦友的好姐姐李彥偉,望著6名護理人員遠去的身影,心情久久難以平靜。隨想寫了一篇《送戰友》的辭。

  全篇改自北朝民歌《木蘭辭》,文中含蓄多語,轉換自然,生動細致,神氣躍然,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讓人讀后唇齒余香。

  三十六、

  16日下午,考慮到進方艙醫院要穿防護服,長發易引起交叉感染,王麗楠與其他4名涉縣女護理人員,一同剪去烏黑的秀發,舊時的長發飄飄,轉瞬間散落一地。

  隊員中頭發最長、年齡最小的王潔,含著淚絲看著鏡子里剃成寸頭的自己,感慨萬千,心中有種莫名的傷感,讓她難以言喻。

  2月18日上午8:10分,王麗楠隨河北醫療隊參加上崗培訓,感控專家李六億教授為她們講解新冠肺炎防控指南。

  專業的解讀和分析,讓王麗楠的心中消減了之前的疑慮與惶恐,也讓她對病毒有了全新的認識。雖然疫情形勢波譎云詭,但它是可防可控、可治可愈的病毒。

  早在涉縣時,王麗楠的雙上肢因輸液患了嚴重的靜脈炎,到武漢的日子,她備受折磨,左手背腫的像面包,右手都不能端碗,與她同去的張文利細心的幫她貼滿了水膠體。

  三十七、

  2月20日7:20分,在河北援鄂醫療隊的帶領下,王麗楠等前往武漢體校漢陽區方艙醫院,熟悉通道、流程。

  這里將是她們在武漢的真正戰場。

  這座方艙醫院,原是體校的體育館,一共分為3個區,1009張床,河北隊接管C區210張床位。

  2月24日,王麗楠等住地搬到離漢陽體校方艙醫院較近的酒店。這一天她們接到通知,方艙醫院已經收治101個病人,B區已經收滿,河北隊接管的C區馬上就要接收病人。

  這也就意味著王麗楠這些遠道而來的新生力量,將步入真正的戰場。

  三十八、

  2月26日凌晨2:30,王麗楠隨河北援鄂醫療隊出發。這一夜,武漢的雨從淅淅瀝瀝,變成了傾盆滂沱。她們也恍如在槍林彈雨中奔赴了自己的戰場。

  有些戰斗,聽不到炮火,卻可以聽到沖鋒。

  按照規定,每個隊都要選咽拭子采集人員,王麗楠作為領隊,義不容辭的挑起了這個重擔。

  咽拭子是護理人員用消毒長棉簽從咽部和上呼吸道提取分泌物病毒樣本。這里的咽拭子不同于尋常,方艙醫院內的所有患者,都是百分百確診新冠的。

  患者隨口的一個張嘴,就會產生大量攜帶病毒的氣溶膠,這個崗位是離新冠病毒最貼近、最危險、感染系數最高的工作。

  在整個河北援鄂隊伍中共有100余醫護人員,但只有4人在咽拭子的崗位上,這其中就有王麗楠。

  三十九、

  進入方艙醫院后,王麗楠與河北隊員開始執甲沖鋒,她要像小人書里楊排風那樣上陣殺敵。

  兩層隔離衣、一層防護服、三層手套、三層鞋套、N95口罩、外科口罩、護目鏡、面屏、頭罩,這樣繁瑣復雜的裝備,就要穿戴半個小時。

  王麗楠咽拭子的工作,僅需要核對的內容就有十項之多,患者的姓名、床號、住院號、身份證號、手機號碼、家庭住址、采樣編號等等,她都要一一核實,不敢有絲毫紕漏。

  每一位病人咽拭子采樣時,王麗楠都要跟他們指導采樣時的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項,幾十個病人,她都耐心解釋。

  半個小時不到,王麗楠便頭暈目眩、呼吸費力,渾身冒汗,但她始終堅持最標準動作:瞄準位置、把準深度、確保速度,靠著自己熟稔的經驗,靈巧的技術,她每次出手,都一擊而中,隊伍的護理人員和病人都為她的精湛業務點贊。

  王麗楠勤懇的工作,出色的表現,使她被委以第六批河北援鄂隊信息員,負責各種資料收集、整理、匯總、上報;協助省隊進行物資的統計、發放。

  四十、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武漢牽動著國人的心,王麗楠等6名勇士更讓老區人牽腸掛肚。

  每日的山城,都會有大量人群在閱讀、轉發赴鄂逆行同志的抗疫日記。

  她們已然是紅色太行山走出的英雄。

  一個人不是生來就是英雄,在大災大難面前能迎難而上、逆流勇進,這就是時代最美的人!

  四十一、

  3月8日,王麗楠所在的漢陽體校方艙醫院正式休艙。

  3月10日下午,武漢洪山體育館武昌方艙醫院最后一批患者出院,至此,武漢方艙醫院全部休艙。河北省第六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圓滿完成任務。

  3月18日清晨6:40,王麗楠隨河北援鄂醫療隊到達機場,于上午8:20分登機,10:50分抵達河北石家莊,河北省省委書記親自歡迎英雄回家,機場為她們“接風洗塵”過水門。

  下午16時,王麗楠隨邯鄲援鄂醫療隊返回到邯鄲市峰峰響堂山風景區山居酒店,市委書記在此等候并以最高規格迎接她們歸來。

  警車開道,車聲鳴笛,鮮花掌聲,勇士條幅,一路上的人群圍觀,一路上的祝福呼喊,英雄的稱號冠在王麗楠的頭上。她,當之無愧!

  四十二、

  4月1日下午,在邯鄲峰峰響堂山隔離15天,通過三次核酸檢測為陰性后,王麗楠、張文利、張勇、程偉曉、王潔、李文芳6名逆行勇士凱旋。

  涉縣醫院院長張偉與寧國芳一同前往邯鄲峰峰迎接,此刻寧國芳的內心很是輕松,為她們的逆行感到驕傲,也為護理人員得到社會的認可感到自豪。

  這是她們的榮耀,也是她們人生的光環。

  天色朦朧,下起了毛毛細雨。接送英雄回家的大巴車上緩緩馳來,車身上一幅“勇于擔當,勇于勝利”的橫幅引人注目,這八個字詮釋著崢嶸年代在涉縣抗戰的一二九師革命精神。

  王麗楠等6人逆行赴鄂,她們的果敢、英勇、無畏,將會成為時代烙印,這是革命精神的紅色傳承,也是歷史的寄托。

  四十三、

  下午15時,王麗楠等6人在出征33天后,回到了故土,回到了家鄉。

  王麗楠第一個走下車來,狹長的道路,早已擠滿了迎接英雄回家的擁躉者,王麗楠急促著走在人群夾道中,在她的腳步里,我仿若看到了她的桑梓之情與莼鱸之思。

  醫院為她們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縣委書記親自致詞,王麗楠等6人不辱使命、赴鄂逆行,將在醫護歷史上留下濃重色彩的一筆。

  就在王麗楠回到涉縣7天后,公元2020年4月8日,自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人類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封城,在歷經76天1814個小時后,全面解除!

  一場十四億人全民參與抗疫的戰役,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四十四、

  眾人操弓,共射一箭。

  正是這九州白衣的身先士卒,才能使武漢這座城復活。頓然間,全社會也對醫護工作者肅然起敬,特別是護理人員,她們身處疫情最前沿,她們的付出,她們的身影,都將沉載著時代的印記。

  涉縣全境的零感染,離不開涉縣醫院的嚴防把控,這其中護理人員肩負著巨大的壓力,也正是她們守護著43萬老區人的平安。

  整個抗疫的工作,可以說離不開每一位護理人,這既有老一輩人的堅守,也有新一代人的擔當。

  從寧國芳一代的段龍芝、白志芳、付永平、靳海魚等資深前輩的以身作則,到王麗楠、申燕霞、馮利斌、梁瑞芳、王美麗、范珍珍等人的奮勇當先,再到90后成長起來的張耀珍、史文玉、申夏飛、王義瑋、張敏、張苗、張李濤等,她們每一個人都是時代的提燈者,為疫情下的山城,照亮了前行的路。

  四十五、

  新冠尚未停息,國際風云突變的疫情,仍在愈演愈烈。內防感染,外防輸入,仍是我們當前工作的重點。

  就在王麗楠回到家中第13天,她便返回重癥醫學科,開始忙碌。而申田、宇桐也早已在科室里繼續平常的工作。

  王利珍則在第六批護理人員從隔離病房撤出后,由她重新帶領7名護理人員,于4月15日再次進駐感染疾病科。此后,她們將以常態化在隔離病樓中工作。

  在王利珍隊伍中,有個年齡最小的女孩,她就是錢亞榮。

  而此時的寧國芳,已不再千鈞壓頂,她的內心感恩這個團隊,感謝這些同志,感知歲月輪轉,感懷人間溫暖,更為她們的故事而感動。

  春回大地,陽光普照。

  這些白衣使者,她們以生命為盾牌,踐行著醫者的使命和擔當。這就是英雄的老區,是她們,讓我們看到了太行風骨,看到了新時代的南丁格爾。

  人生漫漫,今后的時光,對于她們來說,或許還很長。希冀她們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在未來的飽經風霜中能本色依舊...

  每一個堅守在自己崗位的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謹以此篇致敬抗擊疫情的白衣天使!

  寫在5.12護士節前夕

  二〇二〇年五月十日

  夜 23:11分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网 | 亚洲欧美日本大码在线 |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 | 亚洲欧美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 亚洲精品国产AⅤ综合第一 在线丰满视频网址 |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第九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