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鄲:突出“強、聚、聯”,黨員干部沖在前
5月15日,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卜寨村蔬菜大棚里的茄子,長勢喜人。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志軍的臉上洋溢著笑容:“今年的收成,可能會比去年更好。”
2019年,李志軍在大棚里種了5畝多豆角,掙了三四萬元。“多虧村干部幫我解決了資金問題,還請來專家進行指導。”他說。
今年55歲的李志軍患有癲癇病,一個月光藥費就需要兩三千元。村干部不僅幫他聯系治療,穩定了病情,還利用幫扶資金讓他建了兩個大棚,實現了穩定脫貧。
村干部在李志軍(左一)的蔬菜大棚里了解今年的銷售情況。郭慶敏攝
建強班子隊伍,凝聚干群合力,梳理整合資源,全程跟蹤監管……今年以來,邯鄲市扭住關鍵要素,扎實推進“抓黨建、促脫貧、保小康”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
“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各級黨組織的歷史責任。”邯鄲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張才表示,“我們堅持虛功實做、實功真做,在‘強’‘聚’‘聯’三個方面下功夫,突出班子建設、政策落實和單位幫建,確保貧困人口今年上半年全部脫貧。”
邯鄲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張才接受記者采訪。郭慶敏攝
建強班子隊伍,激勵擔當作為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
邯鄲武安的白沙村是全省有名的“幸福村”。在這里,家家住樓房,戶戶有汽車,米、面、油、肉、蛋、奶和蔬菜等生活用品一律由村集體免費發放,水、電、暖、燃氣、醫療和養老保險費用全部由集體承擔……村民人人享受的福利待遇有20多項,16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2019年,通過發展紅薯加工、豬牛養殖以及經營白灰廠、免燒磚廠等,白沙村實現產值16億元,利潤近4億元。
今年71歲的趙保成是白沙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兒子去世了,兒媳婦改嫁了,家里只剩下我們老兩口和正在上學的孫子、孫女,沒有勞動力。”趙保成說,村黨委對他們很照顧,每個月都給老兩口發錢,孫子考上大學的時候,村里還專門給了3000元的補助,并安排他到村委會的門崗上班,每個月又增加了1200元的收入。“我是不幸的,兒子去世了;但我又是幸運的,生活在白沙,村里有個帶領大家共同富裕的好班子。”
村干部在了解趙保成(左)的生活情況。郭慶敏攝
在上任時曾承諾“讓鄉親們過上好時光”的村黨委書記侯二河看來,抓黨建是“強基固本”的一件大事。“每個月的25日召開工作例會,每個星期一的上午召開黨員干部學習會,幾十年來,從來沒有停止過。”侯二河說,“通過學習,基本實現了思想政治受洗禮、干事創業敢擔當、清正廉潔作表率的目標。”
武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志新介紹說,白沙村堅持黨建引領,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
侯二河(右)在村里的蔬菜大棚里了解黃瓜生長情況。郭慶敏攝
邯鄲市抓住建強鄉村班子隊伍這一引擎,實施基層黨建全面提升工程。對全市5387個村和335個社區“兩委”班子進行屆中評估,同時,推行鄉鎮黨委書記星級化、農村黨組織書記專職化、農村黨員精準化、農村優秀青年系統化管理,提拔重用了11名星級較高的鄉鎮黨委書記,將200名優秀村支書納入事業編制。
“通過這些舉措,激勵鄉村干部在‘抓促保’一線擔當作為。”張才說。
提升履職能力,落實扶持政策
“我們對農村黨組織書記實行專職化管理,待遇由補貼制轉為工資制。”邯鄲市肥鄉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虎清說,這樣做,既解決了待遇問題,也進一步明確了責任,讓大家沉下心來,集中精力,帶領群眾脫貧增收。
原本在石家莊市做生意、年收入數十萬元的李紅瑞,現在是肥鄉區東賈北堡村的黨支部書記。
“原來的村干部年齡偏大,工作起來感到力不從心,有的人甚至連電腦、手機都不會使用。”李紅瑞介紹說,2014年,東賈北堡村被確定為貧困村。當時,村里90%的人口屬于貧困戶。2017年,有關領導找到他,希望他回村工作。經過一番思考,他終于答應了:“在外面掙錢再多,如果得不到鄉親們的認可,感覺也沒什么意義。”
“干就干好,否則可就太丟人了。”上任伊始,李紅瑞就把黨建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通過完善黨務公開、村“兩委”班子“承諾踐諾”等規章制度,規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們嚴格執行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讓前來辦事的村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方便。”李紅瑞說。
為了謀劃好產業項目,村“兩委”班子先后到魏縣等地考察,引進了扶貧微工廠項目,解決了17名村民的就業問題,其中,9人為貧困人口,人均月增收2000元。同時,建設占地300畝的采摘園、引進太陽能發電項目,優先安排貧困人口就業,每人每天能收入80元。
目前,東賈北堡村已脫貧出列。
“這幾年村里變化可大哩!”79歲的村民蘇玉芳說,家里只有她和在床上癱了30多年的兒子。村干部不僅幫她辦理了低保等救助手續,還聯系有關部門,幫兒子添置了專用床具。“村干部出錢出力,幫我家翻蓋了廚房、廁所等,院子里整齊多了。”她說。
李紅瑞(右)在村民蘇玉芳家里了解情況。王林紅攝
圍繞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目標,邯鄲市著重提升農村和社區“兩委”班子的履職能力,今年已調整農村黨組織書記69人。“同時,我們對扶持政策進行梳理,明確了32個市直責任部門,市、縣、鄉三級聯動,聚焦重點群體,凝聚強大合力,確保促脫貧、保小康各項扶持政策落實到基層。”張才說。
凝聚各方合力,聯手助力發展
大名縣發揮駐村第一書記的幫扶作用,積極組織開展“脫貧攻堅黨旗紅”活動,在農村培養出一大批創業致富帶頭人,幫助貧困戶實現了無障礙就業、多形式增收。
成安縣組織100家民營企業結對幫扶100個集體收入少的行政村,提供幫扶項目260多個,提供就業崗位1100多個。
武安市英腦村派系矛盾嚴重,村民人均收入只有3500元左右。2018年,在外地工作的李國增回鄉擔任村支部書記,從落實“三會一課”入手,以“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帶領村民種植佛手瓜、雞心果等,并與一家龍頭企業合作,栽培冬青,帶動村民實現增收……
“現在的村干部有文化、懂政策,對貧困戶很照顧。村里黨風正、民風好,矛盾糾紛沒有了。”村里的貧困戶、48歲的李建強說,他身體不好,村干部安排他“看大棚”,每個月能有900元的收入。
李國增(左)在與村民進行交流。 郭慶敏 攝
肥鄉區肥鄉鎮采用“村支部+企業”的發展模式,將扶持資金入股到當地龍頭企業“七彩園林公司”,每年可向全鎮39個村集體、403個貧困戶分紅24萬元,同時,每天吸納500多人就業,其中,貧困人口有100多人。“我在這里負責維修,妻子在這里做業務員。”肥鄉鎮東關村的貧困戶吳斌說,兩口子一年能在“七彩園林公司”掙四五萬元……
吳斌在“七彩園林公司”負責維修工作。王林紅攝
清單管理、評估排查、定點解剖、專班推進……為確保“抓黨建、促脫貧、保小康”活動扎實推進,邯鄲市委主要領導帶頭調研、具體謀劃,市級黨員領導全員聯縣包點,組織部門牽頭謀實方案、出臺12項落實措施,動員各級各單位、各類組織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貢獻力量。
“工作中,我們發揮金融、保險等垂管部門的作用,整合行業、系統優勢,包鄉聯村,實現聯合抓黨建、聯手促脫貧、聯袂奔小康。”張才說。
目前,邯鄲市77個扶貧產業園區、49個扶貧龍頭企業、527家扶貧微工廠已全部復工,帶動1.6萬多人實現就業,其中,貧困人口4600多人。全市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090.79元。
【記者感言】在“抓促保”主戰場考察黨員干部
開展“抓促保”活動,是推進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力舉措,是對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最好的政治檢驗和能力考驗。
邯鄲市發揮組織優勢,突出黨建引領,強化責任落實,在“抓促保”主戰場考察識別干部、提拔干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級干部率先垂范、履職盡責,苦干實干、擔當作為,在班子、隊伍、陣地、制度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倒計時,必須以只爭朝夕、扎實有效、較真碰硬的精神狠抓各項任務落實。“抓促保”活動中,黨員干部既是“指揮長”,又是“施工隊長”,要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查找薄弱環節,補齊短板弱項,確保工作成效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長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