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史習武通訊員沃倩倩 齊雄)在部隊他是正師級領導,曾冒著槍林彈雨,踏著生死線,闖過鬼門關,深入前沿陣地為部隊解決實際困難;在家鄉,他是村民口中的“常將軍”,德高望重,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就是磁縣籍軍退干部常全忠。
1945年他出生在磁縣觀臺鎮東清流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7歲當兵,歷任戰士、副班長、班長、排長、總后勤部首長秘書、總后司令部正團職參謀、總后第一后方基地副主任、正師級主任、聯勤33分部部長。40年來先后9次嘉獎,4次立功,特別是在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受到云南前線指揮部的表彰。
“常將軍,我家的水管怎么斷了!”“常將軍,把我家門臺階拆了,這個車怎么過?”在磁縣觀臺鎮東清流村人居整治現場,村民誰家有困難可以隨時呼叫“常將軍”。 “以前我回到家鄉都是唉聲嘆氣,現在這是歡天喜地,家鄉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鎮各個村莊都在拼命干。”常全忠笑著說,村民有困難,我特別樂意幫助。
“老常就是我工作上的靠山。”東清流村黨支部書記吳德俊說。去年冬天,磁縣為了改善空氣質量,在全縣開展劣質散煤清零行動,推廣使用潔凈煤取暖。東清流村在吳德俊的帶領下,挨門挨戶上門置換推廣潔凈煤,但也有群眾不理解,常全忠得知后,立刻決定站出來幫書記勸勸部分村民,當時已經是晚上11點多了,不會用智能手機的常全忠就手寫了一封信,讓老伴拍照片發到了村微信群內。信上對德俊書記同時也對全村群眾說:“你認真執行國家政策和縣政府的指示,幫村民置換潔凈煤是辦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任何單位和地方都有三種人,一是踏實肯干的,二是不干光看笑話的,三是個別搗亂唯恐天下不亂的。希望東清流村民都對著鏡子照照自己,看自己屬于哪種人”,使全村村民受到一次明辨是非的思想教育。經過鎮村干部共同努力,剛開始抵觸的人也主動到村委會申請置換潔凈煤,東清流僅用不到一周時間就置換潔凈煤120多噸,完成了潔凈煤推廣置換工作。
“吳書記,我的門臺階雖然沒有超占位置,但是我帶頭先拆,務必要把人居環境打造好。”常全忠在得知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需要拆除違建后,第一時間回到村中,對村支部書記吳德俊說。在常全忠的榜樣力量的帶動下,經過鎮村干部的共同努力,東清流主街道所有違建臺階被全部拆除,共拆除違建、車庫、房屋35處,清理垃圾1000余噸。在拆違結束后,有的水管被挖斷了,臺階和水管需要重新修繕接通,于是常全忠又積極做群眾思想工作,并自掏腰包把水管全部接通,帶頭修繕門臺。“拆除違建,把公共空間還給了群眾,群眾們也是從過去的不理解到現在的人人稱贊。”村支部書記吳德俊說。
疫情期間,在鄭州軍干所的常全忠響應國家號召,捐款6600元。老伴杜香枝時常關注村群內動態,在得知東清流村缺錢缺物,防疫工作進展難度大,常全忠通過微信向村內捐款2000元,村民也紛紛響應,共捐款6000余元,用于村內疫情防控。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常全忠經歷了苦難的童年、拼命掙扎的少年、奮發向上的青年、忘我工作的壯年,正向幸福的晚年過渡。“現在,在我們磁縣,在觀臺,在東清流村,路寬樹綠鮮花滿地,綠水青山好空氣,望得見山、看得見水,春季有花、夏季有蔭、秋季有果、冬季有青,家鄉已勝過城市,我愿以平靜的心態,和大家一起見證悠悠歲月的變遷,一起創造美好的明天。”常全忠微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