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的升高,水邊成了孩子們的避暑樂園,清涼又愜意。然而,看似平靜的水面,卻常常暗藏“殺機”。據國家衛健委和公安部統計,我國每年因溺水身亡的兒童多達兩萬余名,溺水已經成為我國兒童致死原因的第一位。
溺水,這個每年夏季老生常談的話題,無論如何強調,依然是人們揮之不去的噩夢。如何最大限度地杜絕此類悲劇重演,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3月18日傍晚,黃粱夢鎮蘇里村,一名8歲男孩去橋邊玩耍,卻再也沒能回家。他的家人悲痛欲絕,母親跪在小橋畔,哭喊了一夜孩子的名字。
這場意外來得太過突然
6月24日下午,夏日炎炎,今年已經61歲的李朝旭披上剛晾干的背心,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慢慢品著一杯香茗消暑。突然,手機鈴聲響起。他習慣性地心頭一驚,身上剛歇下去的汗又冒了出來。
作為我市紅十字勇者救援隊的隊長,十多年來,李朝旭的手機號已成我市水上救援的公用電話,一旦響起,往往預示著溺水事件的發生。他深知,黃金救援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五六分鐘,而現實是,他和隊友哪怕是“神行太保”再世,打撈上來的人,也早已變成了冰冷的尸體。殘酷的現實,讓他對手機鈴聲有種天然的恐懼感。還好,這次接的電話是虛驚一場——當日上午,他和隊友剛在叢臺東路一個新挖的水渠里替一個孩子摸出一副眼鏡,這個電話是孩子的家長特意打來表達謝意的。
“為尋找這個眼鏡,我和隊員在3米深的渠里摸了30多分鐘。”李朝旭說,“這是一種治療散光的眼鏡,據家人說,只有北京的一家醫院能配。想到能為一個活蹦亂跳的孩子做點事,心里就高興。”但沒高興多久,李朝旭握緊了手里的串珠,哀嘆一聲說:“要是能救起那個8歲男孩,該多好呀!”說起這個令李朝旭念念不忘的男孩,時間還得回溯到3個月前。
3月18日19時許,李朝旭正在邯山區滏明苑小區值守。突然,褲兜里的手機響了起來。“是勇者義務救援隊嗎?叢臺區黃粱夢鎮蘇里村的一個8歲男孩掉進河里了!我們需要協助救援!”李朝旭掛斷市消防隊的求助電話,立即在“邯鄲市勇者義務救援微信群”中發布救援消息。頃刻間,幾十個隊友發來了回應。李朝旭與五名就近的隊員各自駕車往出事地點狂奔。20分鐘后,他們到達村口,門衛以及部分村民看到
救援車隊來了,馬上帶領他們到達小男孩溺水地點,即村北一座不知名的小橋附近。
現場,孩子的家人悲痛欲絕,母親跪在小橋畔,哭喊著孩子的名字,男孩的爺爺望著湍急的河水不知所措。數輛消防車停在河岸邊,消防員一遍遍搜尋著男孩的蹤影。勇者義務救援隊的隊員們穿上皮褲,勘測水面情況,準備實施水下摸排救援。“水流太急,救援難度不小。”目測完流速,李朝旭在胳膊上捆上消防隊的粗繩子,和隊友一起跳下河搜尋溺水兒童。
雖然抓著碗口粗的麻繩,但急流還是把他們沖得東倒西歪。太陽落山,岸上的消防車大燈全開,把事發區域照得猶如白晝,可經過四五個小時的摸排打撈,依然沒有找到溺水的小男孩。
“水流這么急,男孩很有可能會被水沖到岸上。”上岸后,李朝旭有些無奈地對村民囑咐,要他們時刻注意河岸,經過一夜折騰,尸體很可能在天亮后自己浮出水面。
19日早晨,正當他們收拾完裝備,準備出發時,消防隊打來電話告知,村民在岸邊發現了小男孩的遺體,并將其打撈上岸。
“一個幼小的生命就這樣被河水無情地擄走了,怎能不心痛呢?我們這些大老爺們兒看了都忍不住流眼淚啊!”李朝旭感慨道,“說實話,我現在是真的特別害怕接到消防支隊值班室的電話,一接到電話,十有八九是又出事了。”
在嘆息聲中,空氣中的氛圍也變得沉重起來。然而,事情往往不遂人意。
3月10日,雞澤縣一年輕男子外出后一直未歸。直到3月16日中午,他的遺體被打撈上岸。
3月16日凌晨1時多,一男子在叢臺區河西村滏陽河不慎落水。救援人員連夜展開搜尋打撈。凌晨5時多,在距落水點下游近百米處找到溺水者,但由于溺水時間太長,落水者已經沒有了生命跡象。
3月21日,一女子在中華南大街滏陽河不幸溺水。22時50分左右,救援人員終于將落水者找到,但早已沒有了生命跡象。
……
一連串的悲劇,讓李朝旭變得失眠多夢。“下一代的隊長我都物色好了。”一直想從救援崗位上“退休”的李朝旭說,“可接到電話的那一刻,我還是習慣性地沖到現場。”
防溺水重在“防”,要遠離野外危險水域
“遠離野外危險水域,是防溺水最好的防范措施。”李朝旭對記者說。
孩子的天性都喜歡玩水,在天氣炎熱的夏天去游泳,是很多孩子喜愛的運動項目,但游泳時如果缺少安全防范意識,到戶外的坑塘、河溝等危險水域游泳,就會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李朝旭說,他從事義務救援工作已經近十年時間了,在其所參與救援的大中小學生溺水傷亡案例中,至少2/3以上都是因為在戶外危險水域游泳發生的意外,每年的春夏季也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期,所以說真正要做到防溺水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安全防范意識差,防溺水的重中之重在于“防”。
“遠離野外危險水域,游泳一定要選擇到正規的游泳場館。”李朝旭說,野外危險水域內不確定性因素太多,危險性極大。一般來說,戶外的坑塘、河溝、蓄水池、水庫等地都屬于危險區域,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淺灘和積水坑,這些地方都是溺水事故的高發區,淺灘看似很淺,但它的水底可能會有斷崖式下落,讓人難以察覺,不熟悉水情的人,很容易溺水。有些水域雖然表面上看似平靜,但水下情況非常復雜,經常會有漩渦、暗流,還長有水草類植物,很容易發生意外。有些水域位于河道底部,水下泥土松軟,游泳者一旦陷入其中,就無法動彈,而且野外人員稀少,如果游泳者出現體力不支等意外情況,很難第一時間被施救,在野外游泳最常見的意外就是抽筋、水草纏身、遭遇漩渦等事件。
像前面提到的今年3月份的兒童溺水事故,李朝旭回憶救援過程時說,男孩溺水的地點是其居住村附近的河邊,救援過程并不順利,當時救援隊三名隊員同時下水施救,進入水中才發現,平靜的水面下水的流速非常快,水底還有淤泥和各種水草等植物纏繞,水的最深處大約4米,這些潛在的危險,在河岸邊是根本看不出來的,后來經了解得知,溺水男孩是在家長不知道的情況下到河邊玩耍,因意外不小心滑落水中,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期我市發生的兒童溺水傷亡事故中,出事地點基本集中在野外危險水域,農村地區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城市,溺水兒童的年齡跨度從七八歲到十七八歲不等,其中男孩所占比例較大,溺水兒童中,有的是因為在河邊玩耍,不小心滑落水中,有的是因為會游泳,放松了警惕發生意外。
一般來說,溺水后腦缺氧5分鐘就會導致腦死亡,所以溺水的搶救時間是越早越好,尤其是兒童一旦發生溺水,呼吸道就會出現損傷,溺水2分鐘后便會失去意識。李朝旭說,溺水者在水中超過5至6分鐘的話,考慮死亡的幾率是非常大的,在已經發生的溺水身亡事故中,90%以上都是因為意外,俗話說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危險往往是在不經意間發生的,尤其是在野外游泳,水面上下溫差大,受冷水刺激還容易引起喉痙攣,造成窒息或者缺氧,導致溺水發生得悄無聲息,所以,遠離野外危險水域,不去情況不明的水域游泳,不在河邊玩耍打鬧,只有我們提高了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識,時刻保持對防溺水的警惕性,才能避免更多的悲劇發生。
未成年人不可貿然下水救人,要學會自救互救常識
溺水是指大量水液經過口鼻被吸入肺內,造成呼吸道堵塞,引起人體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癥。一般多發生在夏季的游泳場所,例如海邊、江河、湖泊、池塘等處。溺水者往往面色青紫腫脹,四肢發涼,眼球結膜充血,口鼻內充滿泡沫、泥沙等雜物,也有部分溺水者因大量喝水入胃,出現上腹部膨脹。
據有關資料統計,造成兒童溺水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客觀環境因素外,還有兒童自身因素、家長因素等。受年齡和身體發育水平限制,5歲以下的兒童正處于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旺盛時期,這一階段的孩子不會很好地規避風險,從而導致溺水高發,到了青春期后,有的孩子由于缺少監管,又正是喜歡冒險的年齡,獨立或者和同伴一起參與水上娛樂的活動機會增多,所以在青春期晚期又會出現另一個高峰,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兒童溺水的發生和死亡均表現為男孩高于女孩,這與男孩性格好動、活動范圍更廣有關。
采訪中,李朝旭對記者說,現在很多家長都主動讓孩子學習游泳,但是在學游泳的同時,也應該學會簡單的自救互救常識。導致兒童溺水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水中抽筋,如果在水中發現自己有抽筋現象,首先要做的是穩住身體。如果是手指抽筋,可將手握拳然后用力張開,迅速反復多做幾次,直到抽筋消除;如果是腿或腳趾抽筋,要盡量接近游泳池的淺水區或池壁,倘若不能的話,最好的方式是先踩水,然后用力用手指將腳趾向上扳,幫助把抽筋的部位拉直。除此之外,因嗆水后慌張造成的溺水也很常見,游泳時被嗆水在所難免,這時候一定不要慌,要保持好身體重心,調整好動作就可避免。遇到這兩類情況時,如果是在正規游泳館游泳,可以選擇向泳池邊巡邏的安全員尋求幫助,或者向周圍游泳的人求助。如果是在野外水域,要盡量尋找到水面上的木板、竹竿等可漂浮物,讓身體漂浮在水面上,將頭部浮出水面,等待救援。另外,由于游泳前沒有做好準備工作,在疲勞、饑餓、緊張等狀態下入水,也容易產生不舒服或暈眩,這時候可以先到岸邊休息一下,平復好心情后再下水游泳,總之,遇到問題不要驚慌,遇到危險要大聲呼救,不逞能、不急躁,用平靜的心態去游泳,才能安全又有保障。
此外,關于兒童防溺水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說,那就是千萬不要貿然下水救人。李朝旭說,6月21日重慶市一則8名小學生落水的新聞,讓人看著十分痛心。當天,這8名小學生相約到河灘處玩耍,有一名學生失足落水后,其余7名同學前去施救,結果悲劇發生。
對于溺水,還是那句話,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要隨時保持警惕和防范,如果遇到同伴落水,在第一時間內首先要做的是尋求大人的幫助,絕不是獨自貿然營救,你可以尋找泡沫、繩子、長樹枝等物拋給溺水者,或者大聲呼救,尋求幫助,千萬不可手拉手進行救助,在沒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這樣做會引起更多的人落水溺水。
李朝旭說,即使是專業的救生員,下水救人都會面臨危險,中小學生連自己的安全都無法保障,又怎么有能力救別人?一般溺水者在落水后,出于求生的本能,一定會拼命掙扎,力量會非常大,要想成功救援除了有豐富的游泳經驗外,還要掌握一定的救人技巧,首先要繞到溺水者身后救人,用手托住溺水者的腋窩,采用仰泳的方式將他帶回岸邊,如果在營救途中,因體力不支等情況出現意外,就會被溺水者纏住,沉入水中。作為未成年人,本身力量就小,貿然下水救人后果不敢想象。
目前,正值學生暑假期間,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為做好學生防溺水工作,杜絕學生溺水事故的發生,市教育局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實際,大力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動,讓家長和同學們共同學習教育部防溺水“六不準”原則,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不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通過微信公眾號、釘釘、QQ群等平臺,每天即時發送防溺水宣傳知識,通過空中課堂、“邯鄲市學校安全教育平臺”,開展防溺水“九個一”專題活動和防溺水微視頻展播,召開線上防溺水專題家長會,引導家長切實做好居家監護和教育職責,教會學生如何避險、自護、自救、求救等常識,增強學生的防溺水意識,教育學生遇到同伴溺水時避免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并學會尋求幫助。同時,提醒相關部門加大對池塘、溝渠等危險水域的監查巡管力度,只有我們共同筑牢安全防線,提高安全意識,多方發力,才能為孩子們編織好安全網,預防夏季溺水事故的發生。
邯報融媒體記者 劉昆 周聰 實習記者 于儀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