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廣平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任振朝展示《唐開元造像碑》顏真卿碑刻拓片。
近日,經過廣平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文物保護管理所工作人員不斷研究,珍藏于廣平縣文保所的《唐開元造像碑》一側書法被認定為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二十歲左右的行楷書法。
《唐秦獻造石浮圖像記》也叫《唐開元造像碑》,唐開元十五年(727年)立。據康熙版《畿輔通志》卷十記載:明代天啟丁卯年(1627年),清漳村居民掘井,得到斷石,能看到“開元丁卯,洺州清漳縣令上柱國秦獻,為神武皇帝造七級石浮圖彌陀像清漳庵”的文字,因唐代開元十五年即是丁卯年所立,明天啟丁卯又重見天日,乃稱異事。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廣平縣清漳村民拆廟宇時再次發(fā)現(xiàn)該造像碑,經過輾轉現(xiàn)存放于廣平縣文保所庫房得以妥善保管,后被市專家認定為三級文物。經過近幾年的悉心研究,廣平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文物保護管理所工作人員翻閱了大量的資料,走訪了多位書法和文史專家,基本上認定造像碑一側書法為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早年的行楷書法。極具書法天賦的顏真卿,早年追隨褚遂良、馮承素、智永和尚,特別是臨王羲之字帖已達神似的境界!博眾家之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風格,終成一代大家。
造像碑是一塊鏤空大石龕,上部浮雕螭龍,中部浮雕神龕,下部雕刻兩位力士人物,力士和螭龍雕刻十分精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寬58厘米,高78厘米。左側陰刻有一男性官員狀人物,神態(tài)安詳,手呈作揖狀,人物具體是誰有待考證。碑記陰刻于碑右側,寬27厘米。碑記文字殘存10行,滿行22字,其中第10行為斷面,碑文共計216字。因為掩埋地下多年,飽經腐蝕,有的文字分辨不清,但是日期清晰,其文物研究價值依然很高。
清代《唐文續(xù)拾》卷三,有秦獻《造石浮圖像記》的文章,介紹秦獻是“開元中朝散大夫,行洺州清漳縣令,上柱國”。
通過對此碑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廣平縣的悠久歷史和千年古清漳縣的歷史沿革,碑刻給我們帶來的歷史價值、現(xiàn)實意義和書法研究價值,引起書法界以及歷史學家的極大興趣,為推動廣平縣經濟發(fā)展、對外交流,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