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復興區西部丘陵地帶的康莊鄉,礦產資源豐富,煤炭儲量較大,但礦產資源的不斷開采挖掘使得生態環境逐漸遭到破壞。
2008年到康莊鄉工作的盧小燕還清楚地記得,那時她們早上都不洗臉,因為上班路上就會蕩一臉灰,干脆到單位再洗臉。可這幾年不一樣,盧小燕和女同事們都是化好妝,才出門上班。
2017年以來,康莊鄉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對洗煤廠、石料廠等百余家小散亂污企業全部予以取締,堅持拆、清、綠結合,大力服務邯西生態區建設,逐步打造增加城市綠量、實施生態涵養、打造綠色景觀、促進農民增收的鄉村振興示范區。其中,南牛叫村、石坡村被評為國家和省級森林鄉村。
康莊鄉政府鄉長郭杰說,以前發展靠的是礦產,現在發展靠打造“靜、美、綠”生態宜居鄉村,依靠天然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旅游觀光產業,全面改善人居環境質量。
文體活動也成為邯鄲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叢臺區南呂固鄉東召里村,將文體活動作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載體,以文體活動室為陣地,將群眾文體活動延伸至室內、室外活動場所。
東召里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溫利軍說,村里組建籃球、乒乓球、書法等興趣小組,積極發展群眾文體活動骨干,最終建立相對穩定的群眾文體活動組織指導機構。通過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來為群眾服務,營造積極文化氛圍。
市農業區劃辦副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建城辦主任李永峰對記者說,市農業農村局主抓硬化村莊道路、整治環境衛生、規范秩序管理、普及文化教育、倡導文明鄉風、推進旱廁改造等六項重點工作,目前,全市鄉鎮及城鄉接合部呈現高位推進、全面開花的良好局面。
如今,全市鄉村和城鄉接合部將經濟建設與環境優化作為雙軸,使得鄉村美得有形態、有韻味、有溫度、有質感,不斷提升全域美麗成色。勤勞的鄉村人,靠著自己的奮斗,鋪開了鄉村振興美麗幸福的小康畫卷……
邯報融媒體記者 劉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