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夜景是復興的名片
下面來看一下彭家寨鄉的夜景亮化吧~
彭家寨鄉成立于1985年,
前身是西大屯公社,
1995年與郝村鄉合并為彭家寨鄉,
位于邯鄲市復興區前進大街4號。
2012年6月北5村(西邢臺,東邢臺,聶莊,前郝村,后郝村)
分出成立西苑辦事處。
現轄彭家寨、后百家、前百家、王郎社區、
孟仵、西小屯、西大屯、南十里鋪、龐村、下莊10個社區。
總面積6.89平方公里,耕地2993畝,全鄉人口數為3.7萬人。
前百家社區
前百家社區位于邯鄲市西部,
有著長達約6000年的悠久歷史,
戰國時期,因趙王及其王公貴族常在此地“擺鑾駕”,
故村莊取名“擺駕村”。
唐朝時期,寓興旺發達之意,寄謙恭知理之愿,更名為“百家村”。
至清宣統年間,百家村前街單設為前百家村!
后百家社區
相傳早在戰國時期,
趙王在此擺鑾駕,原叫擺駕村,后逐步演變,
到唐朝改為百家村,百家村分前后兩個村,
因村落相連,人們貫稱前后百家。
西大屯社區
“西大屯”村名的由來,
是緣于其位于戰國時期趙國故城商業、
手工業作坊區和居民區的大北城廓城之西,
趙王城宮城區之北王公貴族居住的小北城內,
是趙國軍隊糧草屯集之地。
屯兵之多,屯糧之豐,可謂盛矣!
故取名“西大屯”。
西小屯社區
西小屯社區位于西環路南水北調西側,
小區空氣清新,道路筆直寬廣,
兩邊法桐、綠化帶相襯,綠樹成陰。
健身廣場,土山公園(黨建園地),牛蛋地公園,
隨處可見休閑健身的居民,
使居民生活在推窗見綠、行路見蔭、
出門見園的優美環境中。
王郎社區
王郎社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村莊,始建于漢朝,
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王郎社區原名叫許游村,
后因農民領袖王郎在此建都稱帝,
后人為紀念王郎,將許游村改為王郎村,
現王郎社區建在“王郎城”的遺址上。
彭家寨社區
據史料記載初秋戰國時期有一戶姓彭的人士,
攜家小到此因在院落周邊設籬笆建寨門故得名彭家寨村,
當時已有18戶108口人。
1994年因邯鋼擴建彭家寨村從復興路中段路南搬遷到此。
現地處復興區商貿城繁華地段,東臨光華大街,
西至前進大街,南起先鋒路,北至八一路(復興商貿城)。
下莊社區
下莊社區位于復興區西南部,西環路以東,
趙王城遺址公園以北800米左右。
下莊社區境內“千畝花海”與趙王城遺址公園連為一體,
形成人畫合一的大美勝境。
龐村社區
龐村社區道路平整、平整;
村內有小學一所、幼兒園三所、
文化廣場兩處、便民超市四處,居民生活便利、
出行便捷、生活質量有了進一步提高。
南十里鋪社區
明末清初,燕王掃北后期,中原大地尸橫遍野,
人煙稀疏,良田荒蕪,一片狼跡,朝廷命重臣,
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組織大規模移民時,
將二戶劉姓安置在古烽火臺驛站東、南兩側,
后有馬姓入住,其他姓氏隨后,
開始農耕生產繁衍生息至今,
因該村位于邯鄲縣衙門南面十里地并有商鋪形成,
故起名南十里鋪。
孟仵社區
孟仵社區按地理自然區分共有4個分域,
即老孟仵村、新孟仵村、孟仵小區、光華苑二期。
孟仵社區優化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美化優化居民居住環境,
實心實意為群眾服務,促進和諧社區的建設,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夕陽西下,花燈初上
一盞、兩盞,遠的、近的
赤橙黃綠青藍紫,像是進了大觀園
姹紫嫣紅,似夢似幻,如入仙境
——這就是大美復興的夜
或許很多人覺得
城市只有在夜幕降臨時最美
殊不知華燈初上的夜色卻更為撩人
復興的夜
有些朦朧、有些迷離
彌漫著時尚的青春氣息
洋溢著濃厚的浪漫情趣
茫茫夜色中,揭開復興神秘的面紗
驚覺
復興的夜色美得如此驚心動魄
這座城市的燈火闌珊與絢麗多姿
都是小編不離開復興的理由
作為復興人,無比驕傲
如此美的復興夜色,你愛上了嗎?
快快轉發到朋友圈
讓小伙伴們一起欣賞我大復興的盛世美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