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河北省電影局作為指導單位的電影《村里來了個洋媳婦》在中國影協舉行了觀摩研討會。該片是一部由中央戲劇學院教授路海波監制,邯鄲籍導演任意飛編劇并導演的農村喜劇電影。據悉,該影片全程在邯鄲市復興區戶村鎮牛角河村拍攝。
研討會邀請了中國電影界著名專家: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閆少非,中國電影評論協會會長饒曙光,北京師范大學文創中心主任、教授尹成奎,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中國編劇協會副會長孟中,清華大學教授司若,電影頻道節目部主任董瑞峰,河北省影視家協會副主席汪帆,文藝報藝術評論處主任高小立,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中國電影報副社長唐榕,阿里文娛網絡電影中心總經理谷芳芳等,分別圍繞影片題材、敘事手法以及作品所展現的新農村、新面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中西方文化沖突等話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今年是我國“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鄉村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近年來,農村題材電影在商業類型化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用喜劇類型完成農村題材敘事,取得了不錯的市場表現,成為了農村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成功范本。在新時代堅持“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的方向感召下,今年農村題材的影視作品又有了更新的展現形式。
《村里來了個洋媳婦》講述的是在非洲工作的農村小伙郭小軍,帶著非洲黑人姑娘璐璐回鄉,經過一段激烈、搞笑的“較量”,最終小伙與黑人姑娘共同留在農村建設美麗家鄉的故事。該片延續了農村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成功經驗,拓展了農村喜劇電影的新視角。
中央戲劇學院教授,電影監制路海波:這是一部非常接地氣的電影,影片以情感、性格和文化沖突為情節核心,將新農村建設的背景巧妙融入故事中,毫無說教意味,始終充滿觀賞樂趣。這既是一部按照藝術規律來創作電影,也是響應中央號召的電影,影片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畫上了句號,同時又吹響了“十四五”全面鄉村振興的號角。
中國影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閆少非:電影在故事推進的過程中矛盾沖突設置得非常自然且真實,并且在輕松愉快的同時還把時代需要表現了出來,比如說中非友好、“兩山理論”都納入到故事中去,恰到好處地彰顯了新時代的主旋律。
中國電影評論協會會長饒曙光:我個人很喜歡這部電影,我覺得這部電影很獨特。它在中西文化沖突當中來建構整個敘事結構,相較以往農村題材電影有很大的突破性。
北京師范大學文創中心主任、教授 尹成奎:整個影片完成度非常不錯,是一部很容易代表中國走向世界的電影,尤其會對“一帶一路”中非交流起到很大的影響。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中國編劇協會副會長 孟中:從劇作的角度來說,這部電影很工整,包括故事結構也做得非常漂亮,臺詞很好,喜劇推動力比較大,很多情節都扣得很好,不像是一部處女作電影。
清華大學教授 司若:有高度、接地氣。影片整體看下來非常輕松快樂,矛盾沖突設置得也非常自然真切。我覺得有出品人愿意投資制作這樣一部有思想高度的電影,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電影頻道節目部主任 董瑞峰:影片從很多小的細節處理都能夠看出來,劇本肯定是反復打磨過的。主題表達很清楚,鄉村振興、精準扶貧,還涉及到環保問題,是一個很好看的故事。
河北省影視家協會副主席 汪帆:近兩年來,河北的小成本電影如雨后春筍,影片為邯鄲的文化和旅游,為鄉村振興做了很好的榜樣。希望導演任意飛繼續努力,做出更多更好的影片。
文藝報藝術評論處主任 高小立:這是一部輕喜劇風格的農村題材電影。我覺得笑點很自然,電影中無論表現形式,還是矛盾設置,都體現著對農村喜劇電影的思考和創新。
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故事雖然以洋媳婦為出發點,但影片中發展綠色經濟、旅游文化,其實都與當代中國鄉村戰略相一致,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中國電影報副社長唐榕:影片以一種幽默風趣的表現手法拉動劇情,展現了一種撲面而來的鄉村生活氣息,又以環保的方式將我們拉回到農村建設的正題上,這種方式既巧妙且獨特。
阿里文娛網絡電影中心總經理谷芳芳:這個電影是一個鄉村振興非常好的一個作品,作為一位新人導演完成度很棒,無論在內容的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是一部很優秀的影片。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河北省電影局作為指導單位,中國影協會員工作處、北京電影家協會主辦,邯鄲影視家協會承辦。中國影協會員工作處處長劉建凱主持會議,北京影協秘書長賈偉,邯鄲市文聯副主席崔彩平,河北影視家協會副主席、邯鄲影視家協會主席王亞飛,邯鄲影視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王淑芬,邯鄲市復興區宣傳部副部長岳繼鋒,邯鄲惠民農村數字院線總經理李樹華;片方代表出品人李海杰,聯合出品人姚森木、劉向禹,總制片人范江浩,制片人李思言出席了本次研討會。各位領導、專家評論員、片方代表分別對于該影片的主題立意、人物塑造、故事情節、風格樣式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對邯鄲的文化旅游與影視作品融合提供了建設性意見,并對影片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給予了更多期望。
記者申同慶 通訊員岳繼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