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邯鄲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就邯鄲市就全市交通重點民生工程建設進展情況做發布。
今年以來,邯鄲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了系列重大民生建設項目,市交通運輸局緊緊圍繞建設區域交通樞紐中心總目標,在全系統深入開展“三重四創五優化”和“轉作風、提效能、比擔當、作貢獻”活動,一大批交通民生項目助力開好局起好步,目前各項工程有序推進實施,項目建設成效明顯,取得階段性成果。
高質高效編制完成交通發展總體規劃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原經濟區規劃》均將邯鄲定位為“區域性中心城市”,近期公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也明確將邯鄲市列為全國80個“國家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市交運局專門邀請交通運輸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和河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專家,為邯鄲交通“十四五”及中長期規劃進行審查把關、出謀劃策,高質量編制完成交通專項規劃,高效完成區域交通樞紐中心推進工作方案。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邯鄲市交通運輸局圍繞建設區域交通樞紐中心這一新定位,通過優化布局,補齊短板,統籌推進,逐年建成一批交通重點項目,進一步完善綜合路網體系;通過實施高等級公路建設、主要干線公路、重點連接線改造、現有高速站口改造拓寬和提質升級,進一步提升交通綜合服務保障能力,逐步構建起“五縱三橫一環”的高速公路網。
到2025年,基本實現邯鄲至省會城市3小時到達、熱點旅游城市3小時到達、京津冀城市2小時到達和周邊城市1小時到達的“3321”交通圈,實現縣域內15分鐘上下高速,邯鄲全域一級公路直接快速通達,基本建成區域交通樞紐中心。
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市交運局作為“四站一場”疫情防控牽頭部門,會同市公安、衛健部門持續加強聯防聯控,全體交通干部職工堅守防控一線值班值守,持續開展交通運輸行業常態化疫情防控,對進出站旅客逐一進行體溫測量,根據公安身份驗證系統排查入境、中高風險區返邯人員,要求乘客佩戴口罩,提醒旅客保持1米以上距離,嚴格做好場站消殺通風和衛生保潔工作。發現發熱人員立即由現場醫護人員送定點醫院進一步排查,入境、中高風險區人員立即交由各縣(市、區)現場接轉人員,完成閉環管理,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城市公交、出租汽車、長途客運、高速公路服務區疫情防控工作,堅決守好河北“南大門”,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
截止目前,“四站一場”共檢測旅客22877031人次(邯鄲火車站9694877人次、高鐵東站7082587人次、客運中心站923973人次、客運總站4375246人次、邯鄲機場800348人次)去年,我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青蘭高速擴容升級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群眾出行高速站區的擁堵問題,緩解收費站口通行壓力,邯鄲市全力加快實施青蘭高速公路沿線11處收費站擴容升級工程。該項目是重要民生工程和惠民實事,以壓縮收費站站區、減少占用土地,節約、高效為原則,對全線現有的80條(31入、49出)收費車道進行擴容升級,將增加到113條(51入、62出),總計增加33條(20入、13出),提高滿負荷交通量30%以上,滿足當前和未來15年交通需求。同時,收費外觀選擇具有邯鄲特色的叢臺、廣府城、磁州鼓樓、成語典故等地理歷史元素,與當今邯鄲發展相契合,展示邯鄲文化古城的新風貌。
市交通運輸局也正全力推進項目前期,按照程序進行立項申報和程序審批,項目工可編制和施工圖設計已初步完成,按照工作安排部署,11個收費站(呂營、肥鄉、邯鄲西、林峰、館陶、邯鄲東、黃粱夢、史村、淑村、和村和涉縣東收費站)擴容升級年內分批、分期開工建設,并以最短的時間完工,確保實事干好,全面提升現代社會物流運輸和通行效率,為打造交通樞紐中心提供強有力服務保障。
全面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提質升級工程
截止去年,全市有14個縣(市、區)獲“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數量位居全省第一。邯鄲市被國家確定為全國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市,廣平縣被列為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縣級試點。
今年,主要是結合旅發大會抓提質升級工作。道路改造升級和交通環境整治是高質量舉辦旅發大會的重要環節,觀摩路線涉及邯鄲市7個縣(市、區),道路全長650.48公里,其中國省干線131.58公里,農村公路518.9公里,尤其是部分山區公路技術等級偏低,路面破損嚴重,橋隧凈高凈寬不足,通行服務水平無法滿足省旅發大會要求。該局將交通部門承擔的道路改造提升任務,列入“轉提比作”活動重要工作目標,成立推進專班,細化分解任務,明確各級責任,全力推進實施,為旅發大會創造“暢、安、舒、美、綠”的路域環境。
旅發大會涉及道路改造提升相關項目共有三類:其一是國省干線公路提升工程,涉及邯鄲市國省干線9條、131公里,需全部進行中修、綠化和安全設施提升及環境整治;其二是農村公路新改建工程,共需新改建農村公路道路80條、519公里;橋隧改造21座、5577延米;安防工程實施33條、263公里;其三是農村公路文化節點打造和綠化項目,共需綠化提升農村公路278公里,沿線文化節點新增與改善48處。
圍繞上述任務目標,市縣兩級強力攻堅,省政府及省交通運輸廳初步追加農村公路補助資金2億元,各項目第一時間全面開工建設,目前正按照時間節點加緊推進,確保高質量、高標準做好交通配套服務工作,為省旅發大會做好交通支撐保障。
作為旅發大會重點道路改造項目,朝陽溝隧道是邯鄲市旅游環線的標制性工程,項目采用主洞加平行救援洞方案,主洞全長3355米,雙向通行機動車,建筑限界寬10米,高5米;平行救援洞長為3247米,通行非機動車與行人,建筑限界寬4.5米,高5米,批復總預算為2.86億元。隧道涉縣段于2017年8月開工建設;武安段于2018年10月開工建設,3月18日,平行救援洞完成貫通,3月28日主洞貫通,目前正在進行附屬工程施工,今年8月底建成通車。隧道起點位于武安市管陶鄉龍井村,終點位于涉縣偏城鎮歡峪溝村,建成通車后可將原來30公里的繞行路線縮短為5公里直達,武安天龍山、朝陽溝和涉縣青塔湖、莊子嶺等景區連接形成邯鄲新的旅游環線,對實現西部旅游景區一體聯通,完善西部路網結構,推動邯鄲旅游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全市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1.73萬公里,212個鄉鎮5218個建制村,已有201個鄉鎮通三級以上公路,2441個村通雙車道瀝青路(水泥路),農村“出行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邯鄲市被確定為全國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市;涉縣、邱縣榮獲 “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省級示范縣達到14個。涉縣圣福天路榮獲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創建省級美麗農村精品示范路12條。
下一步,邯鄲市交通運輸部門將著力健全完善“四好農村路”工作體系,構建廣泛覆蓋的農村公路網絡,有序推進鄉鎮通三級公路建設、翻漿路整治。“十四五”期間,計劃解決11個未通三級路鄉鎮和1280個建制村通雙車道。加強農村公路橋梁隱患排查,2023年前改造農村公路危橋45座。推進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891公里;健全長效穩定的管養保障體系,加快推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全面深入實施農村公路“路長制”;提升農村客運通達廣度深度,加快推進農村物流節點體系建設,推進“四好農村路”與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
邯鄲城市東南路網南北貫通工程順利通車
圍繞邯鄲至臨漳快速路(原趙王大街南延)“斷頭路”擱置長達十年之久歷史性難題,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該項目土地征拆解決方案,經過交通公路建設者兩個月的日夜艱苦奮戰,邯鄲城市東南路網南北貫通工程(國道G309至邯大公路段)于今年4月29日正式通車。
邯鄲城市東南路網南北貫通工程全長7.3公里,分為南、北兩段同期實施。南段里程全長5.2公里,其中1公里按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邯大高速公路市區連接線邯大公路至賈中路段剩余工程);其余4.2公里對原雙向四車道道路進行罩面改造提升(賈中路劉南線至藺相如大街段1.8公里,藺相如大街賈中路至國道G309段2.4公里)。北段里程全長2.1公里(藺相如大街北延至人民路段),按雙向兩車道三級公路標準建設。目前北段正在加快進行路基施工,現已完成總工程量的30%,計劃7月1日前全線貫通。
邯鄲城市東南路網南北貫通工程群眾期盼已久、社會關注度極高,是緩解邯大公路交通壓力和解決擁堵的民心工程,也是促進區域融合和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大民生工程。今天通車路段為南段,全長5.2公里。該段道路的通車,預計將減輕邯大公路、劉南線、國道G309等約30%交通負荷,尤其對緩解邯大公路茶棚至河沙鎮段交通擁堵狀況,將起到極大促進作用。通車后,可以為臨漳、成安、魏縣、廣平、館陶、大名等邯鄲東南部六縣400多萬人往返主城區提供出行方便,自此結束了東南部六縣多年僅依靠邯大公路進出市區的瓶頸制約,較之以往預計將縮短20分鐘時間,真正拉近縣域群眾與主城區流通的時空距離。該道路的建設通車,對完善東湖新城綜合路網體系,提高人流物流效率,促進高效便捷通行,提升城市交通品質,助力區域交通樞紐中心建設,促進東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該項目時間緊,任務重,標準高,特別是工程質量容不得半點閃失。為確保創建優質工程,參建人員搶抓項目建設黃金期,全力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項目施工現場,在高效完成垃圾清運和回填12萬立方米路基的同時,水穩攤鋪、路面鋪設等各項施工工序均嚴格質量標準,檢測、實驗和監理各個施工環節精準把關,在確保安全施工前提下,夜以繼日,人員倒班,機械不停,一手抓工程質量,一手抓工程進度,高質高效推進施工任務,做到安全文明施工和環保綠色施工,創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優質工程。工程建設中,還涌現了項目經理安少娟等范愛保式的交通先鋒模范人物,充分展示了交通筑路人的風采,樹立了邯鄲交通公路建設史上的新標桿,是完善東湖新城綜合路網體系建設新里程碑,跑出了交通重點項目建設的開年“加速度”。
此外,在建的趙王大街道路工程北起邯臨公路,經聯紡路、叢臺路、媧皇路,終于人民路,全長6.45公里,按照城市主干道標準建設,項目總投資8.41億元。該項目邯臨公路至媧皇路段5.4公里已于去年9月底完工通車,剩余1公里為支漳河大橋。該橋是趙王大街道路工程的控制性工程,也是邯鄲市東區將來的標志性建筑。目前,該大橋兩個主塔柱正在進行上部結構施工,完成工程量約40%,預計今年10月份實現主橋合龍,明年6月份完工通車。
當前,全市交通運輸系統發揚“樹正氣、傳遞正能量,敢擔當、踏實干工作”新時期邯鄲交通精神,市縣兩級搶抓項目建設黃金季節,全力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和安全相統一,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交出一份滿意答卷。(記者張紅軍 邢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