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現代農業體系的關鍵是人才和技術,但市人大代表、魏縣農業農村局植保站站長王書芳在工作中發現,我市部分鄉鎮因缺少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業技術人員,導致農業技術推廣緩慢,制約當地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人大代表王書芳接受記者采訪。
她說,以魏縣為例,該縣下轄12個鎮、9個鄉,農業人口為80多萬人,可全縣農業技術人員僅有34人,具有高級職稱的只有13人,其中三分之一以上農業技術人員的年齡超過50歲。這樣的隊伍已不能適應當前農業發展的新形勢和新需要。
她調查發現,農業科技人員呈現出“老齡化”“青黃不接”的現象,年輕人才流失率高,其主要原因為工資待遇低、工作條件差、離家人太遠等。除魏縣地區,全市其他地區各鄉鎮農村也均有這種現象。
“農村需要大學生,大學生也需要農村,不論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因此,王書芳代表建議,財政、人事等相關部門應聯合出臺鼓勵大學生到鄉村基層就業的優惠政策,共同研究制定農業技術人才培養規劃,制定目標,切實解決長期困擾農村地區發展的“人才短缺”難題。
同時,各縣(市、區)政府部門每年應提供事業單位聘用崗位,統一向社會發布,使大學生能帶編上崗,以便調動他們到農村工作的積極性。“新時代的大學生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王書芳代表說,在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的形勢下,大學生也應該到廣大農村地區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既是一種使命,更是一種社會責任。
邯報融媒體記者 劉昆/文 邱勇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