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臺區常興里社區有位好人李慶順,人人都夸他熱心腸。他展現出老黨員身上應有的擔當和責任,盡心為居民服務,盡全力配合社區工作。
“熱心腸肯定是李慶順!”
“喂,是邯鄲晚報嗎?我想向你們反映個好人好事。”一大早,晚報記者接到了何奶奶的電話。何奶奶家住叢臺區聯紡西街道常興里社區,她說社區里有位姓李的師傅,不知道全名是什么,但是提起這個人,大家都夸贊他的熱心腸。
何奶奶告訴記者,這位李師傅每天早晨把社區里的小路打掃得干干凈凈。“他還把垃圾箱擦得特別干凈,路邊長的野草也都拔了,社區看起來整潔明亮,居民都很感激他。”
李師傅到底是誰?記者帶著好奇來到了常興里社區。聽說記者是來了解一位姓李的師傅時,正在忙碌的社區工作人員抬起頭齊刷刷地說:“那肯定是李慶順!”緊接著,便都打開了話匣子,你一言我一語夸起了他。
常興里社區書記趙小紅告訴記者,常興里社區屬老舊小區,一共有17個院,沒有物業,正式的社區干部只有三位,管理起來實屬費勁。2019年,社區治理實行“三長”聯動機制,通過公開選舉、鄰里推薦、居民自薦等方式推選每個小區的樓院長、樓棟長、單元長。李慶順被黨校家屬院全體住戶一致推選為院長。趙小紅感嘆道,“有李慶順這樣勤勞又有擔當的院長,我們都感到特別幸運,他們院的事情基本上都不用操心。”
“院兒里有老李頭,真省心!”
“老李頭是真的特別勤勞啊!”社區工作人員豎起大拇指說,李慶順不僅每天早晨起來打掃自己院里的衛生,其他院里的路或垃圾桶臟了,他也會打掃干凈。趙小紅告訴記者,“他三天兩頭來我們這兒,問問我們有沒有什么事需要幫忙,有時候見我們忙著,他就自己拿起掃帚和拖把幫我們打掃衛生,把垃圾桶收拾干凈,也不說話,就走了。”另一位工作人員也說:“我們放在旁邊的工作手套,李老頭都幫我們洗了,晾干之后,再拿回來,社區的工作人員特別感動。”
熱心為居民服務的李慶順,不怕麻煩,不計得失。李慶順所在的黨校家屬院一共2棟樓,住有118戶。其中,樓房80戶,平房38戶。哪家有事情需要搭把手,家長里短鬧了矛盾需要調解,大家都會找李慶順,就連旁邊院的領居家里有處理不了的事情也找他幫忙。院內的某些平房早年間用來儲存煤炭或雜物,常年無人使用,墻體裂縫,屋頂塌陷,一到夏季雨水較多的時候,漏雨嚴重。李慶順就自掏腰包,組織院內的“三長”一起把這些平房的房頂鋪平,還做了防水……
積極配合社區工作的李慶順,不怕得罪人。早些年,社區檢查院內平房是否有燃燒散煤的情況,有些住戶白天就房門一鎖,逃避檢查。李慶順知道后,晚上就帶著社區工作人員去敲門檢查。老舊小區改造治理,有些違建要先拆除。哪處是違建?又屬于哪家?怎么勸居民拆除?這些難題困擾著社區工作人員。而李慶順卻一清二楚。找出違建后,他便上門一家一家去溝通,說服他們配合社區工作。做通思想工作后,他又組織居民一起拆除。這些工作都完成了,他才通知社區工作人員:“違建都已經拆除了,你們來運垃圾吧。”
“老李頭的業余時間有一大半都花在社區服務上,居民尊重他,我們也都敬佩他。”趙小紅感嘆道,“遇著認真、仔細、責任心強的院長,覺得真省心!”
記者和趙小紅聊天時,另一位工作人員聯系上了李慶順,但他正帶著自己組織的軍樂團在農村表演,無法趕回來。記者記下他的聯系方式后,從社區出來,打算去李慶順居住的黨校家屬院看一看。
“黨性不能丟”
記者從常興里社區大門口走出來,向南走了不到二十米,右拐進一條小道。路上干凈整潔,兩邊的垃圾桶一塵不染;路兩邊還有居民用廢舊輪胎養的各種花花草草;墻上掛著五顏六色的標牌,上面寫著“自養花園”,滿滿的生活愜意感。一直沿路走到頭,來到了黨校家屬院,記者環視一圈,院內建筑設施雖老舊,卻整齊有序。快到午飯時間,不知誰家正在炒菜,油香味彌漫著整個院子,生活氣息十足。馬大哥正要騎車去接孩子,記者問他,認不認識李慶順?“我們這兒沒人不認識他,大家都非常尊重他。”馬大哥告訴記者,“我們認識很多年了,他是個老黨員,誰家需要幫忙都先找他,他也從來都不嫌麻煩。”
懷著好奇心,記者與李慶順通過電話取得聯系。講清來意后,李慶順在電話那頭謙虛地說,“這都沒什么,是我樂意做的。”李慶順介紹自己原來在石家莊當兵,后因父親生病,復員后進入邯鋼工作,現在已退休七八年了。他的父親、弟弟、侄子也都曾是軍人,所以家里人都有一種“服務他人”的擔當,他退休后作為黨校家屬院的院長,為居民提供服務,家里兒女也十分支持,以他為榜樣。
“大家把我選為院長,我就要負責。我是有著四十幾年黨齡的老黨員,雖然現在退休了,可是黨性不能丟。”李慶順告訴記者,他跟院里鄰居關系比較好,遠親不如近鄰。老舊小區居住的老人比較多,兒女有的不在身邊,李慶順就經常上門看看。有一位老人前幾年生病,成了植物人,有時候不注意會從床上摔下來,他的妻子抱不動,就經常喊李慶順幫忙。小區里有人遛狗不處理狗的糞便,李慶順打掃干凈后,也會勸對方要注意社區衛生,及時清理。停在院內的車臟了,李慶順有時間也會幫忙把車洗凈,再叮囑車主勤洗車,保持干凈。李慶順告訴記者,“自己有時候凈管閑事兒”,可居民和社區工作人員沒有一個不敬佩他,不尊重他。他在社區工作中,展現了黨員為群眾、為他人的擔當和強烈的責任感。
作為老黨員,李慶順退休之后,繼續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積極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邯報融媒體實習記者 榮志晴 圖片由常興里社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