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是邯鄲市主城區實施封控管理的第8天,社區居民繼續自覺居家,配合防疫工作。生活物資及時送達后,我們看到居民紛紛刷屏點贊社區干部,贊譽不絕的背后是他們的堅守崗位、夙夜奮戰。記者采訪了叢臺區東柳街道廣廈社區書記未超英,來看看“疫”線社區書記的一天。
每個人都使出了100%的精力
家住廣安小區的趙先生告訴記者:“我們社區雖然是個大社區,但居民進行核酸檢測時排隊有序,防疫政策在線上通知很及時,訂的蔬菜也能及時送來,這都要感謝我們社區的未書記。”群眾口中的未書記正是叢臺區東柳街道廣廈社區書記未超英。
4月15日凌晨4點多,未超英就開始協調準備當日社區核酸檢測所需物資。“清晨天冷,我們工作人員5點半準時集合,采集核酸的棉簽、試管,收納垃圾的垃圾桶、酒精等所需物資在核酸檢測前都已到位”,未超英告訴記者。
廣廈社區下轄廣安、廣廈、滏東苑、國土局家屬院、長安公寓、菊香苑、書香苑、龍湖御景8個小區,共有83棟樓,388個單元,4827戶,常住人口1萬余人。
雖然社區只有6名工作人員,并且有的小區有物業,有的小區沒有物業,但每個人都使出了100%的精力,在未書記和她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廣廈社區逐漸形成群防群控機制。
“自去年年初以來,我們社區為了開展更精準的疫情防控,到群眾中招募志愿者,依靠群眾,組建了單元長和管理員微信群,黨員帶頭做隊長,網格化管理社區,效果非常好”,未超英介紹說,目前廣廈社區有志愿者200多人,志愿者、物業、居民共同構筑了群防群控的屏障。
哪里都有未書記的身影
早上6點到10點,核酸檢測期間,廣廈社區設置25個采集臺,未超英會挨個在各個采集臺間查看,是不是有人員擁擠的現象,是不是排了長隊,哪里人少就及時調整、安排分流。
“為我們的志愿者點贊,掃碼錄入信息的人因穿著防護服都沒被認出來,其實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鄰居,這么多天來沒有出過失誤,他們也仿佛成了訓練有素的醫護人員”,未書記對志愿者的積極參與表示感謝。
一會兒,未超英又走到另一個采集點,發現這個點位上的棉簽、試管不多了,馬上安排志愿者送來足量的棉簽、試管,保證采集不斷檔。
一有消息,居委會立即發送到廣廈管理員群,單元長和樓層管理員馬上轉發到各自的群內,居民很快得知動態。“很方便,很及時,我們知道什么時候有什么樣的防疫消息,就會馬上配合”,廣安小區居民這樣告訴記者。
6點到9點半左右,未書記在各個群發送通知,把她看到的需要改進或提醒的,都發到里面,倡導大家積極遵守相關防疫政策。居民有序做完核酸采集后,未超英再安排社區工作人員將樣本分批送檢,一上午時間基本上就過去了。
居民訂的菜有時候下午到,有時候晚上到。近兩天,訂菜的居民增多,一天最多時有2000份。“第一次菜送到了居委會,我在群里喊菜到了,發現大家蜂擁而至,這樣不行,后來我們想辦法讓小區保安把菜送到各自單元門口,每個單元樓2名志愿者協助,大家守秩序了,沒有聚集,速度就跟上了”,未書記欣喜地告訴記者廣廈社區的“分菜經驗”。
這是份接地氣的工作
未超英從早到晚接到很多電話,每天會遇到居民各種情況需要她處理,用她的話來說,這也是這份工作最接地氣的地方,一到崗位她就立刻融入角色,成了多為群眾辦實事的社區書記。
“自封控管控以來,接到家里病人病危、病人放化療、家人去世火化需要出去的電話,我馬上安排出小區;有分娩的孕婦,也會馬上聯系醫院。”未超英說,每天事情太多了,印象最深的是個別想出去的居民,我要一一地做工作,勸導他們不出門。
“小區里有個大學生來串門,被封控在里面,目前回不了家,無奈之下,他自己在車里睡了3天。我知道情況后,讓小伙子加入了我們志愿者隊伍,晚上睡在居委會,小伙子表現不錯,很積極”,未超英向記者介紹了這位特殊的志愿者。
“封控就是為了減少流動,不能隨意進出,減少傳播的風險。”“好吧,只能自己先克服了,不給居委會和政府找麻煩。”這是發生在廣廈社區居委會的一小段對話。
“前兩天,我們的群里有位住戶求助,說孩子的奶粉喝完了,想購買。該怎么辦?政府安排統一配送果蔬產品,對口的沃爾瑪超市里沒有奶粉這項購物”,未書記告訴記者,她不肯放棄,私下里找到沃爾瑪負責奶粉區域的經理,為此單獨付錢,為孩子買了一桶奶粉。
采訪中,由于連日的忙碌,未超英顧不上喝水,嗓子沙啞了。當記者表達關心時,她表示,“我精力還可以,雖然是6個人里年齡最大的,卻也能頂得住。平常游泳、打球經常鍛煉著沒落下,身體好,沒事”。
未超英說:“我們這兒,志愿者啊,工作人員啊,提著精神確實辛苦,疫情過后希望他們能補補覺,休息休息。和老百姓打交道,能接觸到人間百態。心態調整好,應對能力提升了,雖然累,卻一點也不后悔當一名社區書記。”
邯報融媒體記者 曹楚琦/文 杜娟娟/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