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幼習武,先后練過少林、太極、武當等多個門派的武術,學習過拳擊、摔跤等搏擊術;他曾在國家和省市各類武術套路、太極推手、摔跤比賽中多次奪魁;他總結習武心得,汲取各門功夫精華,創立了講求實戰的“武技道”;他堅持三十年義務傳授楊式太極拳和傳播太極文化,用傳統武術服務民眾健康……他,就是邯鄲本土武術名家、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高曉柏。
高曉柏拳照。 (資料片)
癡迷武術,諸多桂冠加身
“對習武,我有種天生的癡迷。”高曉柏對記者說。交流中,已年近六旬的高曉柏面帶剛毅、聲音洪亮,周身散發著武者特有的精氣神。
1993年,高曉柏在我市舉辦的拳王爭霸賽中獲得重量級“拳王”稱號,而后各種賽事獎項如雪花般飛來:1998年,他在第五屆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比賽中獲太極散手第一名;2009年,在香港第二屆國際太極推手比賽中獲80公斤級第一名,同年獲第六屆永年廣府太極拳年會擂臺爭霸賽擂主;2013年,獲北京國際武術文化交流大會太極推手重量級冠軍,并贏得“王中王”稱號……從武以來,高曉柏以實力一路收獲著金牌、獎杯。2017年,他被邯鄲學院正式聘請為太極拳學院客座教授。
“在各種榮譽和身份頭銜中,我最認可和看中的是武術家、太極拳名家和太極拳客座教授這三項。”高曉柏說,“這是對我武術人生的充分肯定。”
“所謂武術家,既要通明理論、深諳套路、精于實戰,還要通曉器械、博采眾長……”談及對武術家、太極拳名家內涵的理解,高曉柏娓娓道來。
數十年的學拳、傳拳生涯,使他對武術競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感悟,于是,創立一門能充分展現技擊精妙的武道之想法油然而生。2008年,他擷取太極拳等各門武術之要,精心創編了集技擊養生于一體、剛柔相濟的36式拳術——“武技道”。“‘武技道’的練法可快可慢,也可拆開單練,除了技擊含義豐富外,還有極佳的健身功效。”高曉柏說。
癡心不改,三十載義務傳拳
高曉柏演練的楊式太極拳松沉兼備、舒展靈動、功力深厚。把傳統武術特別是太極拳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享受身心健康,是高曉柏最大心愿,傳拳授藝也成為他畢生孜孜以求的事業。在高曉柏三十年授拳生涯中,除了門內弟子,他對大眾始終大開方便之門,堅持義務傳拳,不收一分錢。
從1993年起,每天清晨,高曉柏都會去滏陽公園北側的竹林里先練功、再教拳。那時,想跟他學功夫的人、慕名而來向他“取經”的人絡繹不絕。他總是有問必答,毫不保留,粗略估之,受其傳授而喜練武、得健康者不下千人。
2013年,高曉柏開始在深圳設館授拳。如今,他已是桃李滿天下,親自教授的弟子便逾兩千人。“原來在邯鄲,大家對太極拳比較了解。到深圳傳拳后,當地很多人還不熟悉古城邯鄲,我教他們太極拳時,總會自豪地告訴他們我是邯鄲人,邯鄲是太極之鄉,是楊式、武式太極拳的發祥地。”高曉柏說,“能在南方廣泛傳授太極拳、宣傳邯鄲太極文化是我的榮幸,也是一份光榮且神圣的責任。”
高曉柏帶隊演練楊式太極拳。 (資料片)
畢生精力,為太極增光添彩
如今,每當高曉柏回邯鄲探親,都會馬不停蹄地為弟子、拳友們講拳。他不是到邯鄲學院授課,就是到公園和大家一起練拳、傳拳。
在他邯鄲的寓所里,布滿了沙袋、兵器等練功器械。而在他的書柜里,武術類、歷史類、中醫類書籍非常豐富。“中醫和武學淵源頗深,研究中醫對我創編‘武技道’,以武養生,調解學員慢性病助益很大;歷史能豐富思想、提升認知,‘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嘛。”高曉柏說。
采訪中,高曉柏告訴記者,在外教拳的這些年,沒少遇到找他“切磋”的挑戰者,有傳統武術習練者、散打運動員、退役特種兵……都被他用武技化解。“身上沒功夫,傳拳這碗飯就吃不硬氣。武者就應當功夫強、為人正,多為傳統武術增光,為太極之鄉添彩。”高曉柏說,“我會以畢生精力傳播邯鄲文化、太極文化……”
邯鄲日報記者 邢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