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姣
隨著高考結束,懸在考生心里的石頭終于落地了,考生的心情也因此輕松起來。值得注意的是,高考過后也是一個敏感期,如果不注意及時調整心態,或許會引發一些心理問題。7月9日上午,記者采訪了鶴壁市幾位大學生和市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主治醫師黃慶燕,聽他們講述高考后調整心態的重要性。
舉例:高考過后過度放松,生活節奏被打亂
建議:放松應有度,可合理規劃學習和未來
“去年高考結束后,我當晚就和同學們去聚會了,平時打游戲、睡懶覺是常態。一個多月下來,我胖了十幾斤。”往屆高考考生王晨晨說,去年高考結束后的半個多月里,他幾乎沒在家吃過飯,每天都是睡到日上三竿,中午和親戚朋友外出吃飯,晚上和同學們聚會,直到深夜才回家。“我幾乎整個假期處于‘早上不起,晚上不睡,胡吃海喝’的狀態。大學開學前,我突然感到心慌,因為我找不到學習的狀態了,到了大學一個多月后才逐漸恢復之前自律的狀態。”
市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主治醫師黃慶燕表示, 和王晨晨有同樣心態的考生不在少數。他們認為高考結束便意味著苦日子熬到頭兒了,得好好放松一下,彌補一下自己這么多年來的艱辛。家長們則本著彌補孩子的心態,縱容孩子的種種行為。這種突然改變生物鐘的行為和考前形成反差,考生身體一下適應不了,容易造成腸胃不適、失眠、過度興奮、生活節奏紊亂等;有些考生還會因此染上一些不良習慣,甚至影響大學入學后的作息習慣和學習態度;嚴重的還會誤入歧途,造成樂極生悲的后果。
“孩子可以放松,但放松不是放縱,應把握好度,隨心所欲放松最好不要超過10天。”黃慶燕建議,高考后的假期不是人生“放大假”,以后的路還很長,考生適度放松的同時應盡快制訂后期目標,合理規劃未來,盡快從考試后的非常規狀態回歸到健康生活狀態,為大學學習生活做好準備。
舉例:估分后感覺成績不佳 焦慮到崩潰
建議:保持輕松心態,培養興趣轉移注意力
“我當年高考后估分,總覺得自己沒發揮好,情緒幾乎崩潰。”鶴壁市往屆考生林林回憶自己高考后的經歷時仍記憶猶新。
林林告訴記者,她是獨生女,為了讓她出人頭地,她的母親辭掉工作專門照顧她。她從小學習就非常努力,高三那年,她晚上12點前沒睡過覺,早上5點就起床復習。在這樣的重壓下,她感覺高考發揮不佳后出現了情緒低落、茶飯不思,難入睡、暴躁等狀況。
“那段時間我常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總想著要是沒考好該怎么面對父母。幸運的是,后來高考成績出來了,我發揮正常,考上了理想的大學。”林林說,那段經歷讓她感觸頗深,也讓她學會了自信、樂觀。
黃慶燕表示,有些學生在高考后缺乏自信,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的情緒。高考成績公布后,有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會自責、沮喪,嚴重者會導致抑郁。
“家長在孩子高考后要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要讓孩子了解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場普通考試,并降低對孩子的期許,避免問題持續發酵,影響孩子填報志愿。”黃慶燕建議,考試結束后,家長可以多問孩子想干什么,讓孩子學習樂器、繪畫、駕車等轉移對成績的注意力。
“如果出現嗜睡、沒食欲、不愿意出門、不和人交流、脾氣暴躁等狀況,孩子可能陷入了抑郁,家長要及時開導,或及時咨詢心理醫生。”黃慶燕提醒。
舉例:高考后感覺空虛、迷茫
建議:假期做兼職積累經驗、了解行業狀態以便專業填報
去年高考結束后,淇濱區的張清連續睡了一周的懶覺,但這樣的日子沒過幾天,她就發現自己心里空落落的。除了偶爾參加同學聚會,她就在家看電視、玩電腦,總感覺不知所措,仿佛一下子失去了目標,找不到方向。
“我那段時間突然不知道該干什么,整個人無精打采,直接影響了我填報志愿。”張清說,在父母的安排下,她填報了金融專業。但入學后,她才發現自己并不喜歡這個專業,真正想學的是化工類專業。
“很多考生是在父母、老師的嚴管下成長起來的,平時一心想著學習,不關注社會動態,隨著壓力的釋放,會產生空虛、無所適從的感覺。”黃慶燕說,這類學生可以適當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讓自己忙起來,比如約同學一起出游,在旅行中放松身心,交流思想;適度健身,在酣暢淋漓中宣泄心情;試著幫父母做些家務,為大學獨立生活做準備……
“可以找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積累經驗;也可以學習外語,為大學的英語四六級考試做準備;還可以多了解行業狀態,以便專業填報。”黃慶燕建議,高考后放假期間,家長要提醒考生注意交通安全、預防溺水、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等,讓孩子平安、順利度過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