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人要走斑馬線。”“雨后路滑,注意放慢車速。”7月19日早上6點,鶴壁市山城區城市管理局三中隊隊員劉新國來到楓嶺公園門口當文明交通勸導員,協助疏導交通,勸導行人和非機動車遵守交通法規。
楓嶺公園位于山城區朝霞街與山城路交叉口附近,人流密集,車流量大,有時還會出現交通擁堵的現象。“我上班時發現,這里有些小攤販甚至跑到斑馬線上擺攤兒,機動車不禮讓行人、行人闖紅燈等不文明交通行為不少見。我想著,要是有人在路口提醒一下大家就好了,所以我來了。”劉新國說,從今年2月底開始,他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6點左右趕到楓嶺公園門口協助疏導交通,風雨無阻,7點50分左右去單位上班。“有時候單位需要加班,我就堅持前一天晚上加班把活兒干完,不影響我第二天去路口。”
劉新國的妻子馬素霞告訴記者,她家孩子今年參加高考,她本想著讓丈夫多陪陪孩子,也不想他每天那么辛苦,便反對他到路口當文明交通勸導員。
可是,劉新國在路口忙了三四個早上,回來高興地跟馬素霞說,許多司機看見他后不等他說話就停車禮讓行人,小商販也能主動按順序擺好攤位,闖紅燈的行人一看見他舉起小紅旗就停下腳步,還有人給他送礦泉水表示感謝。“我這才意識到,他做的是有意義的事,孩子也說要把他當榜樣,我改變了原來的想法,我得支持他。”馬素霞說,從那以后,她每天早起為丈夫準備早飯和熱水,讓他安心當文明交通勸導員。有時候,劉新國在路口被質疑“多管閑事”后覺得委屈,馬素霞還勸他:“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下去,大多數人是理解你的。”
“劉新國到路口協助疏導交通半個月我們才知道這件事,同事們都很佩服他。”劉新國的同事陳明磊說,劉新國幾乎把所有休息時間都用在服務百姓上,除了在路口協助疏導交通,劉新國還義務幫空巢老人修理家電,到農村、敬老院為老人理發。
淇河晨報曾多次報道過劉新國的事,他和同事馬強自備工具,組建敬老義務維修隊,專門免費為山城區老人維修自來水管以及暖氣、熱水器等設施,被評為2018年度“鶴壁好人”;他還和其他幾名同事趁周末上街維修公益廣告牌、健身器材等公共設施。
“我被評為‘鶴壁好人’,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而且,我是一名退役軍人,還是一名黨員,為老百姓服務是我該做的,雖然辛苦,但我很充實、滿足,我會堅持下去的。”劉新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