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燕華在陪歡欣玩。
歡欣被撿到時,身上裹著一條藍色的褥子,褥子里有一塊紅布,紅布上面寫著她的出生日期。
□記者 李明英 文/圖
“我想幫女兒找親生父母。”7月16日,鶴壁市淇濱區大河澗鄉石鼓溝村孫燕華向記者求助,她3歲的養女歡欣(化名)患上噬血細胞綜合征,需要做造血干細胞移植,孫燕華希望找到歡欣的親生父母做配型,多給女兒一個活下去的希望。
老人半山腰撿到一名女嬰
7月16日,記者見到了34歲的孫燕華,她提及女兒的遭遇便淚流滿面。
2017年8月22日(農歷七月初一)早晨5點左右,孫燕華的母親田女士去大河澗鄉牟山山頂的廟里上香,走到半山腰經過一片柏樹林時聽到一陣嬰兒的啼哭聲,她便和同伴過去查看情況。
田女士說,半山腰的柏樹林離上山的路不到10米遠,其中一棵柏樹下放著一個用藍色褥子包著的女嬰,女嬰正在哇哇大哭。田女士和同伴仔細檢查了褥子,在里面找到一塊紅布,紅布上寫著“出生2017年農歷后6月28日零(凌)晨1點15分”,應該是女嬰的出生日期。孩子哭個不停,心有不忍的田女士想著自家閨女孫燕華還沒有兒女,和同伴商量后,就將女嬰抱回家給女兒孫燕華撫養。
女嬰患病,養父母心焦
孫燕華夫婦很喜歡這個孩子,給她起名叫“歡欣”。
歡欣在家人的精心呵護下快樂成長。今年2月26日,歡欣突然發燒了,孫燕華以為孩子感冒了,便給孩子吃了點兒退燒藥,可直到次日孩子的精神也不見好,反復發燒。孫燕華和家人便帶著歡欣去醫院。在醫院治療了半個月,歡欣依然高燒不退,而且一直檢查不出病因。
孫燕華夫婦非常著急,帶著歡欣轉院到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治療。在那兒住了近半個月,歡欣退燒了,孫燕華便帶著歡欣回家。可到家第二天,歡欣的小便變成茶色,肚子大得嚇人,我趕緊帶她回到醫院。”孫燕華說,經過一系列檢查,歡欣被確診患上噬血細胞綜合征。
“我給一位學醫的親戚打電話咨詢,親戚說這種病死亡率很高。”孫燕華難過地說,病因找到后,歡欣開始接受化療,如今病情暫時得到控制。
急尋孩子的親生父母做配型
看到精神狀態一天比一天好的歡欣,孫燕華夫婦感到很欣慰,但也很發愁。“孩子是撿來的,之前我們想給孩子下戶口,去福利院問領養手續,可對方說我們不符合條件,這事就擱那兒了,孩子的戶口到現在還沒辦下來。”孫燕華說,因為歡欣沒有戶籍,無法辦理醫保,他們為了給歡欣看病花光了積蓄,還欠下了外債;現在每個月要給歡欣用兩次藥,醫療費高達近萬元。“歡欣5歲以前病情反復,很有可能要做骨髓移植。我都不敢想,萬一孩子要做骨髓移植(造血干細胞移植),醫療費怎么辦。”
“我們夫妻倆配型不成功,我們準備把孩子的信息申請錄入中華骨髓庫,也想找找歡欣的親生父母。”孫燕華說,他們不是為了討要醫藥費,只是希望歡欣的親生父母能夠出面做配型,給孩子一個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