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圓夢小康,記者走基層,蹲點采訪桑園村。鶴壁市廣播電視臺鶴壁網、無限鶴壁客戶端、廣電鶴壁微信小編一行5人,5個采訪點,8名采訪對象,4篇報道,為您全景展示走向小康生活的桑園村。
如今,桑園村的旅游、休閑、娛樂、觀光等項目運行良好,并逐步形成完整的服務鏈條,可以說桑園村闖出了淇濱區旅游新模式,通過生態旅游助力脫貧攻堅,帶動了桑園村及周邊群眾脫貧致富。
桑園村第一書記趙志勇介紹說,桑園村位于鶴壁市淇濱區上峪鄉西部,距鶴壁市中心22公里,轄東桑園、西桑園、沙店口、王家窯四個自然村。居住面積0.5平方公里,村域面積3平方公里,荒山面積3050畝、耕地面積304畝。建檔立卡貧困戶14戶25人,2017年底整村脫貧。
由于桑園村發展旅游助力脫貧的有力推進,原本靠外出打工賺錢的村民于2017年12月份回遷81人,全村現有112戶、253人。桑園村“兩委”干部7人,市派第一書記1人。村黨支部成員具有較強的領導能力、工作能力和凝聚力。
近年來,桑園村著力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改善了村容村貌,還借助淇河及周邊秀美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淳樸的鄉風民情,發展以鄉村旅游為主的旅游扶貧項目,助力當地村民脫貧增收。
桑園村第一書記 趙志勇介紹說,2019年桑園村集體基本已達60萬元,其中小吃街分紅18萬。桑園村目前打造了返鄉青年創業羊肚菌基地、桑葚園的出租、桑產品銷售、觀光車運營、小木屋等一系列集體項目。
小木屋可自營、可出租,每個小木屋的保底收入是5000元每年。馬楊蘭現在還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她們家原本是貧困戶,后來經過村兩委的幫扶,開始經營小木屋生意,如今日子越過越好,他們一家就是小木屋的受益人。
桑園村村民 馬楊蘭:小吃街建立以來,村集體分紅每人3000元,我們家3口人,分的就比較多點。分配了后面的這個小木屋,每年收入差不多也能上萬吧。教育方面,學校會給資助金,村里有申請了“雨露計劃”,每年就1000多元,特別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貧困戶的關懷。
提到桑園村,我們立馬就會想到一個地方——桑園小鎮,桑園小鎮產業扶貧項目,于2016年8月先期啟動,是淇濱區上峪鄉緊抓國家旅游扶貧開發政策,精心打造的旅游項目。
桑園小鎮總經理 王少軍:桑園小鎮規劃總面積約180公頃,累計完成投資6億元左右。經過高標準謀劃建設,明確休閑旅游、產業配套等功能區定位,建成了商業街、民宿、滑雪場、玻璃棧道、高山滑水等項目,舉辦了世界杯音樂啤酒節等系列主題活動,形成了“一帶兩心三區”的旅游發展格局。自2017年“五一”開園以來,游客總量超過560萬人次,綜合收入2億元。現如今桑園小鎮已成為鶴壁發展的一張名片、豫北休閑旅游的必選之地。
桑園小鎮商業街內有特色小吃、民俗民居、手工藝品、手工作坊等,帶動周邊近200個村民就業。
淇河谷項目可以說是桑園村在旅游開發扶貧項目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景點了,淇河谷景區位于鶴壁市淇濱區上峪鄉西部桑園小鎮,占地面積180公頃,是一個集特色小鎮、藝術旅游、文化旅游、觀光旅游等為一休的綜合旅游景區。
淇河谷景區工作人員 劉玉龍:景區內以商業街區和民宿酒店區為主,設有高山玻璃漂流、5D玻璃棧道、懸崖網紅秋千等游樂項目,營收情況一直挺好。自18年4月份建成以來,每天游客量都是飽和狀態。咱們員工都是周邊貧困戶或村民。大概能帶動就業200余人。
商業街區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民宿酒店區以服務中高端度假游客為主,集住宿、餐飲、會議為一體,打造生態綠色主題。遠離城市日益擁擠的生活空間,來到被淇水環繞的桑園村,將升華您對理想生活狀態的詮釋。
在發展過程中,桑園小鎮始終堅持扶貧與扶智、“輸血”與“造血”相結合,讓當地村民主動參與進來,通過資產入股、轉移就業、商戶與村民結對幫扶、產業鏈帶動等途徑增加群眾收入,帶動桑園村及周邊群眾脫貧致富。桑園村在2017年底就已經實現整村脫貧,脫貧攻堅 圓夢小康,我們也希望美麗的桑園村在各級政府的正確引導下能夠越來越好,老百姓的日子能夠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