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祁凱燕 文/圖
“押上全部身家開店賣水果,我知道這很冒險,但我想試一試,想通過努力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7月20日,鶴壁市淇濱區一水果店店主姚希瑞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創業追夢的故事。
2019年之前,姚希瑞有著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當時,他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抱怨“水果這么貴,快吃不起了”。聽到這些話,他動了辭職創業開店的心思:“賣大家買得起、好吃的水果。”
四處奔走尋找一手貨源
“選址、裝修花了兩個多月時間,買冷藏設備、運輸車輛也沒太費勁,最難的是尋找貨源。”姚希瑞說,雖然加盟品牌店鋪有穩定進貨渠道,但經過層層中間商,水果的價位就會居高不下,這顯然和他的初衷背道而馳。
經過考量,姚希瑞和搭檔決定前往果蔬基地尋找一手貨源。2019年9月的一天,姚希瑞驅車8個多小時到山東壽光一個果蔬基地。第二天凌晨到達之后,他才發現當地水果種植都是統一管理,外地客商進貨需要代理商牽線。由于沒有經驗,姚希瑞被一個主動搭訕的水果販子帶著毫無目的地轉了幾個小時,白白浪費了半天時間。
“當我們準備無功而返的時候,突然在一個偏僻的瓜棚里發現了‘寶藏’。”姚希瑞說,他們無意間找到的甜瓜口感脆甜,價格還遠低于市場價,批發回來后當天就被一搶而空。
嘗到甜頭兒的姚希瑞后來又多次前往江蘇、河北等地,走進果園尋找質優價廉的水果。那段時間,他每周都會奔走在進貨的路上。“到原產地進貨不僅價格低,還能第一時間拉回新鮮的水果。”姚希瑞說,經過不斷尋找,他終于有了穩定的進貨渠道,并憑借良好口碑積攢了一大批顧客。
開啟送貨上門模式
然而,好景不長,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令姚希瑞店鋪的生意一落千丈。“看著精心挑選的水果堆在冷庫,我心里特別著急。”姚希瑞說,春節期間是水果銷售的黃金期,水果進價較高,遇到疫情只能低價出售減少損失。疫情發生后,他們打算清空庫存閉店休息。
到了大年初一,看到顧客在微信群里抱怨家里快沒青菜了,水果也所剩無幾,姚希瑞再次打開店門,當起了搬運工。“淇濱區的市場都停業了,進貨得去鄭州的批發市場。”姚希瑞說,他和搭檔分工合作,他負責進貨,搭檔負責免費為客戶配送。送貨上門的同時,他們還幫客戶購買體溫計、面粉等用品。
“特殊時期進貨不易,有次從鄭州下高速公路排隊測量體溫、登記信息等了四五個小時,我就在車上待了一夜,凌晨進貨后趕回了鶴壁。”姚希瑞說,為了確保水果優質,他幾乎吃遍了整個水果市場,最后導致腸胃不舒服;為了壓低蔬菜價格,他不停和批發商討價還價;回到鶴壁居家隔離時,他每天吃泡面、鍋巴充饑,因為上火導致口腔潰瘍,痛得不敢再吃東西。
“疫情防控期間,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幾毛錢一斤的新鮮青菜,店里的果蔬都是平價。”采訪過程中,有顧客進店選購果蔬時表示,自己是這個店的“鐵桿粉絲”。
靠優質服務留顧客
“我們一直在摸索,希望把店做大做強。”姚希瑞說,開店至今一年多時間過去了,一開始他對水果了解不多,現在已經能熟練掌握水果保存技巧、熟記水果營養成分,還研究出了熬制果醬、烘焙果干兒等方法。
談起奮斗經歷,姚希瑞坦言,辛苦是肯定的,沒有捷徑可走。他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店里,不斷尋找優質貨源、調整經營模式、站在顧客的角度考慮問題……
“不管刮風下雨,只要顧客下單我們會馬上配送。”姚希瑞的搭檔在一旁補充道,為了客戶接收方便,他們常常在中午或傍晚加班加點送貨,最終靠優質服務換來了客戶的滿意。
“沒了顧客的信任,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姚希瑞一邊說一邊挑出賣相不好的水果放在一邊。“熟客越來越多,很多客戶很少到店里親自挑選水果。即使這樣,我們也會仔細挑選,把優質、新鮮的水果帶給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