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周邊 > 鶴壁 > 正文

鶴壁市淇縣魚泉村:衛(wèi)武公淇園舊址 林姓子孫尋根地

來源:淇河晨報編輯:李茗茜發(fā)布時間:2020-07-26 18:16:17

  記者 劉倩倩 文/圖

  

  東魏石窟內(nèi)貌。

  83歲的王大林和妻子守護(hù)著王家大院。

  魚泉村的古井亭。

奪豐水庫周邊就是我國最早的王家園林淇園舊址

  魚泉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張朝祥介紹東魏石窟。

  王家大院后院的殘?jiān)珨啾凇?/p>

  淇縣黃洞鄉(xiāng)有一個因?yàn)槿妹墓糯迓洌恤~泉村。該村是林氏始祖林堅(jiān)的出生地,也是我國最早的王家園林——淇園的所在地。村北的金鐘寺,記錄著明朝嘉靖皇帝“四畝園耙和尚”的傳說故事。

  魚泉村有東魚泉、西魚泉、南魚泉(前嘴村)和北魚泉4個自然村,聚落呈三角形分布。7月21日,記者走進(jìn)魚泉村,該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朝祥組織村里近10位老人,和記者一起走走看看,講起魚泉村的故事。

  我國最早的王家園林——淇園

  “魚泉村除了魚和泉,還是淇園的所在地。”76歲的宋來根帶著記者來到魚泉村附近的奪豐水庫,指著水庫周邊的山水風(fēng)景說,這里就是我國最早的王家園林——淇園的所在地。

  淇園興建于春秋時期,是衛(wèi)國第11代國君衛(wèi)武公修建的園林。《中國造園史》評價淇園,是中國最早的王家園林,在中國造園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中記載:“淇園舊址,在淇縣西北三十五里處,即詩所詠淇澳。”《宋書·列傳第二十七·謝靈運(yùn)》記載:“淇園,衛(wèi)之竹園,在淇水之澳。”

  據(jù)史料記載,淇園有八景,即淇園竹翠、斐亭蓮芳、群峰斂碧、列柿流丹、半巖風(fēng)雨、曲徑煙霞、一壺映月、雙劍橫秋。明代嘉靖二十四年《淇縣志》記載:“淇園在縣西北禮河社淇水之澳。衛(wèi)人美武公之德,賦綠竹為興即此,至今民懷其惠,不能忘也。”淇園的范圍從衛(wèi)都朝歌西北直至太行山,即今天淇縣高村鎮(zhèn)的西北部、廟口鎮(zhèn)和黃洞鄉(xiāng)一帶的廣大區(qū)域。這一區(qū)域在歷史上屬禮河社。宋來根等老人紛紛感嘆,淇園當(dāng)初的景物結(jié)構(gòu)、建筑形式現(xiàn)在已無從知曉,但是歷代文人墨客留下有關(guān)淇園的詩詞、文章則記錄了各個時代的淇園美景。

  武公祠追憶武公之德

  魚泉村不少老人回憶,村子的半山腰原先有座武公祠,1959年當(dāng)?shù)卣诖诵藿▕Z豐水庫,武公祠及其遺址淹沒在水庫之中。“修建奪豐水庫之前,我家就在武公祠附近。武功祠里還有一棵參天大樹,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69歲的楊小羔說。

  老人們所說的武公祠,就是為了紀(jì)念衛(wèi)國第11代國君衛(wèi)武公(約公元前853年至公元前758年)所修。衛(wèi)武公是一個賢明之君,他在位55年,在他的治理下衛(wèi)國政通人和、國泰民安。

  83歲的王大林說,武公祠中曾有很多古碑。清順治年間禮部尚書杜臻所撰的《衛(wèi)武公祠碑記》中說:“公祠建于淇縣西北,山行六七里,峰回路轉(zhuǎn),若天設(shè)地藏之祠。東北岸建有斐亭,為淇園故址,祠前泉水淙淙,有瀑布聲縈回,東注入淇。”

  據(jù)淇縣縣志記載,武公祠有大殿、拜殿、堂房數(shù)間,皆系古典建筑,另有香火地66畝。石門兩側(cè)有參天白檀兩株,胸徑三尺有余。祠東北山坡上建有斐亭,祠前河塘里植有蓮藕,每逢夏季,荷葉覆蓋塘面,荷花競相開放,點(diǎn)綴其間,觀者如癡如醉。

  林氏始祖林堅(jiān)出生地

  在奪豐水庫旁的一處峭壁上,有個“林堅(jiān)洞”,當(dāng)?shù)厝艘卜Q之為“林母洞”或“安樂窩”,這里是天下林姓子孫的尋根圣地。據(jù)淇縣縣志記載,忠臣比干為了江山社稷殉難后,為保比干后代,夫人陳氏逃難,來到兩山夾一溝十分隱蔽的長林地帶,北山山腰有洞穴,陳氏在一石室住下,這就是史書記載的“長林石室”。

  不久,陳氏生一男孩。紂王四處捉拿陳氏欲斬草除根,一支軍隊(duì)的官兵搜尋到此,陳氏急中生智,指林為姓,指泉為名,為孩子起名林泉。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后,武王派人尋找陳氏母子,并賜比干之子名為林堅(jiān),希望他秉承父志,堅(jiān)貞不屈。林堅(jiān)便成為林姓的始祖。

  唐朝林寶所撰的《元和姓纂》也有記載:“武王封比干之墓,召其子于長林石室,封爵博陵,賜姓林氏,林之姓從此而得也。”

  山崖上還有“長林石室,淇園綠竹”“歷史名人,比干后人”“太行浩氣存千古,朝歌英魂留人間”等摩崖石刻。

  神秘的東魏石窟

  “我?guī)闳タ纯瓷衩氐臇|魏石窟,最近沒有強(qiáng)降雨,我們還能看到,如果下了大雨,咱們就沒有那個眼福了。”張朝祥帶著記者順著山崖而下,來到奪豐水庫水區(qū)的淺灘,只見峭壁之上有一個電腦顯示屏大小的洞口,其內(nèi)有許多雕刻精美的佛像。

  石窟內(nèi)壁并不規(guī)整,整體空間約1.9立方米,其中一面石壁正中間有一尊高約0.7米的佛祖雕像,佛祖身著法衣,盤膝跣足而坐,座為八瓣蓮臺。雖然這尊像佛的首部和雙掌已被破壞,但從殘存部分能看出工匠的杰出手藝。

  石窟頂部還有多幅造型別致的飛天圖案,洞壁四周的佛像均為坐像且整齊排列。每尊小佛像外都刻有佛龕,佛龕一側(cè)還寫有供奉者的名字。據(jù)《淇縣志》記載,石窟為東魏時期鑿刻,因窟內(nèi)雕刻有1043尊栩栩如生的石佛,當(dāng)?shù)厝擞址Q之為千佛洞。

  “石窟對面有一塊狀如虎頭的巨石,村民們經(jīng)常說,石虎想沖入石窟吃佛像,為了不讓石虎入洞,眾位神佛在石窟與石虎之間立起一塊石碑,將石虎困在對岸。這里真有一塊像石碑的天然巨石,現(xiàn)在已經(jīng)沉入水庫底部。”張朝祥說,隨著降雨,前嘴石窟可能很快就會被水淹沒,為這座千余年的石窟,蒙上一層神秘色彩。

  前嘴古瓷窯遺址

  回到村里,楊小羔等老人帶著記者來到村南的前嘴古瓷窯遺址。楊小羔隨手找到幾塊瓷片。這里的舊瓷片很多,以前村民曾用小推車往家拉,用這些舊瓷片修墻鋪路呢!”楊小羔說。

  據(jù)村民介紹,前嘴古瓷窯遺址于1985年被村民發(fā)現(xiàn)。地表有瓷片及窯具,大部分是大小不同的碗、盤、缽的碎片,顏色有土黃、灰色兩種,灰色比較多。瓷片的釉色以天青色居多,深藍(lán)、淺藍(lán)次之,灰青、灰綠較少,均屬元代鈞瓷系。

  窯具有匣缽、墊餅等。器型不大規(guī)整,胎厚質(zhì)粗,釉面有開片紋和砂眼。施釉不到底,玻璃珠狀垂釉明顯,藍(lán)釉、天青釉碗、盤晶瑩閃閃,屬元鈞瓷系。1985年,該處被認(rèn)定為縣級文物保護(hù)單位。

  而另一處窯址位于村北部,地面露出的窯址部分長45米,寬40米,地面有碎瓷片和窯具。1978年該窯址被認(rèn)定為縣級文物保護(hù)單位。

  四畝園耙和尚”的故事

  魚泉村歷史悠久,村里的老人、小孩兒都知道的“四畝園耙和尚”的故事就發(fā)生在村北的金鐘寺。傳說,明朝嘉靖年間,金鐘寺香火不斷,和尚常說寺里有一個神碾,一斗谷子可碾一斗米。十里八村的婦女聽說后,都到金鐘寺碾米。不料,廟里的一些和尚生了歹念,調(diào)戲良家婦女。

  無巧不成書,恰好嘉靖皇帝微服私訪到了金鐘寺,卻被和尚扔進(jìn)了枯井。“魚泉村有一個拾糞的宋老漢,經(jīng)過枯井聽到嘉靖皇帝的求救聲,嘉靖皇帝給了宋老漢一個魚符,讓他去淇縣西門報信。”74歲的王麥喜說,宋老漢帶著御林軍救了嘉靖皇帝,立了功得了賞。

  怎么處置廟里的和尚?嘉靖皇帝擺擺手說:“罷了!”不料御林軍首領(lǐng)以為是“耙了”,就在金鐘寺的四畝園里挖了許多坑,每個坑里埋一個和尚,再用瓦片護(hù)住和尚心胸部位,在地面上露出和尚頭部。然后命人套上牲口,拉著鐵齒耙,在地里來回耙,直至把和尚處死。

  古民居王家大院

  魚泉村還有一處王家大院,共有四處院落,分別為清朝末年王家四兄弟王懋德、王懋功、王懋修、王懋勛所建或修建,四處院落共占地約20多畝。83歲的王大林是王家大院的第五代主人,如今還居住在王家大院,守護(hù)著這座清代古民居。

  記者跟隨王大林走進(jìn)王家大院,東北角院落的門額上刻有“耕讀傳家”,西北角院落的門額正反分別刻有“行仁義事”“存忠厚心”。“我們高祖名叫王山,是從淇縣涼水泉村搬遷過來的,他靠著善良和勤勞,掙下了這份家業(yè)。”王大林坐在院中緩緩道來。

  王家大院的房屋皆為石木結(jié)構(gòu),所用石料皆從外地運(yùn)來,石質(zhì)軟綿,便于鑿銑。石塊上鑿銑的有斜紋,象征著風(fēng)調(diào)雨順,還有石點(diǎn),象征濺玉飛花。王家大院的后院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被日軍燒毀,現(xiàn)存的殘?jiān)珨啾诔蔀槟莻€戰(zhàn)火紛飛年代的記憶。

  “新中國成立初期,王家大院曾是淇縣第一師范學(xué)校的校址,這個院子的故事也不少。”張朝祥說。

?2018中原新聞網(wǎng)站版權(quán)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本大码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精品 | 中文字幕巨大的乳专区不卡顿 | 久久人精品婷婷香蕉 | 亚洲色在线影院 | 日韩专区国产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