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朱向陽
“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有兩個多月沒能正常生產,但我們主動調整生產和銷售計劃,上半年完成產值9643萬元,與去年同期持平。”7月22日,位于鶴山區姬家山產業園區的鶴壁元昊化工有限公司負責人宋志強說,“多虧了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園區企業順利渡過了難關。”
“今年1至6月,鶴山區姬家山產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0.6億元,同比增長3.1%,另完成投資8.8億元,實屬不易。”姬家山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王翔輝介紹,他們秉持“差異化發展、專業化集聚”的理念,現有入駐企業31家,其中工業類企業29家,配套類企業2家,目前全部運轉正常。
招商:“圍繞產業鏈, 打好服務牌,引得企業來”
“我們緊緊圍繞開放招商提質發展、外資外貿外經提升、主導產業鏈式發展整體目標,聚焦重大項目、重要平臺、重要環節3個重點,努力招大引強。”鶴山區商務局副局長肖萬紅介紹,他們通過集群招商、精準招商、以商招商,積極消除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實現了疫情防控與招商引資“兩手抓、兩不誤”。
在不久前舉行的2020年鶴山區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新簽約項目7個,涉及煤炭物流、精細化工、清潔能源等行業,總投資50多億元。
其間,多次受到嘉獎的招商能手中山北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李曉莉作為代表與江蘇鹽城世宏化工有限公司簽訂了投資10億元的醫藥中間體項目。
近年來,由她引入的總投資5億元的元昊化工、10億元的賽科化工、12億元的鄭州鄭氏化工、10億元的全豐生物科技、10億元的河南綠康生物科技等均已成功落戶姬家山產業園區,目前都在快速發展。
“圍繞產業鏈,打好服務牌,引得企業來。”李曉莉分享了她的招商妙招兒,提前做功課了解企業情況,清楚企業需求,選擇規模大、實力強、信用好、有潛力,產品符合產業園區發展政策的優秀企業;多跑腿兒、勤協調,把企業的事當成自家事,全程提供管家式服務。
客商:“前期對接全部由街道工作人員負責,為我們省去了很多麻煩”
“作為企業方,我們很樂意看到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入同一園區,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降低材料運送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風險,還能共享很多基礎設施。”鄭州鄭氏化工產品有限公司鶴壁分公司總經理鄭先祥介紹,公司目前已獲得產品登記證書11個,是國內植物生長調節劑原藥登記數量最多的企業。2015年,他從37處產業園中選中姬家山產業園區進行投資。
“人生地不熟,總投資10多億元,全部是自有資金,幾乎是公司十幾年來的全部積蓄,這步走不好,很可能使企業‘趴窩’。”鄭先祥說,“外出投資,最擔心在投資建設過程中發生糾紛,但在這兒,前期對接工作全部由街道工作人員負責,為我們省去了很多麻煩。”
“當時,總部產能有限,鶴壁分公司急需投產,但手續不全。”鄭先祥回憶,“那時還沒有數字化辦理平臺,街道的同志帶著我們公司人員,先后到發改、土地、規劃、環保、消防等部門跑了近兩個月,容缺辦理完成了相關手續。”
幾天前,鄭先祥幫李曉莉拉來一位新客商。一位外地合作伙伴計劃在豫北選擇一處新廠址,將原有3處分廠合并,實現集聚發展。鄭先祥立即告知李曉莉,并牽線搭橋,邀請對方到園區考察。鄭先祥把自己4年來在園區的發展情況如實相告,加上多年合作基礎,這位客商很快決定到此投資,并轉款2000萬元,作為受讓土地的預付金。
“真心談、用心幫、熱心服務,這是我們招商引資、服務企業的宗旨。鶴山區將繼續做好相關工作,為后礦業時代實現再次騰飛加油助力。”鶴山區委統戰部部長、姬家山產業園區黨工委書記朱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