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周邊 > 鶴壁 > 正文

鶴壁市退伍老兵的專屬記憶

來源:淇河晨報編輯:李茗茜發布時間:2020-08-03 17:26:11

  記者 王玉姣 文/圖

  周玉剛(右)和李文玉在信陽的合照(翻拍)。

  王廷生打開退伍時的軍用包。

  崔同海和他的搪瓷茶缸。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雖然我已經退伍了,但這身軍裝是我永遠的寶貝。”

  “當年退伍時,我提著這個軍用包哭了很久,上了火車眼淚還沒止住。”

  …… ……

  8月1日,不少退伍軍人在微信朋友圈曬當兵時用過的物品,慶祝八一建軍節,懷念軍旅歲月。

  對這些退伍老兵來說,珍藏的這些軍用物品是寶貝,更是專屬記憶。8月1日,記者采訪了鶴壁市幾位退伍軍人,看他們的珍藏,聽他們的故事。

  搪瓷茶缸,陪伴他走過40多年

  開發區海河路街道侯小屯村的崔同海今年63歲,他1978年參軍,1981年退伍。

  崔同海的家人都叫他“老倔”。這些年來,家人給他買過多次水杯,但崔同海堅持用退伍時帶回來的綠漆搪瓷茶缸。

  “再貴的水杯也沒我這個茶缸順手,我一天不用它心里就不得勁兒。”崔同海說,他退伍時帶回來的物品中,就數這個搪瓷茶缸保護得最好,因為從參軍到退伍,再回到地方,幾十年了,這個搪瓷茶缸一直陪著他。

  崔同海說,1978年出發去部隊前,鶴壁的武裝部門為新兵發放了搪瓷茶缸、軍裝、被子等物品。“有個新兵不小心把搪瓷茶缸摔到地上,教官批評了他,說每名士兵只能領一個搪瓷茶缸,以后刷牙喝水全靠它,得好好保護。”崔同海回憶,的確是這樣,在部隊的幾年里,軍裝和被子都發過,唯獨搪瓷茶缸一直沒有換過。這個搪瓷茶缸一直陪著崔同海,他退伍之后仍把它當寶貝,現在每次用完都放到高處,以免孩子們碰到。

  這個搪瓷茶缸上的綠色瓷漆已有多處脫落,但它在崔同海眼中是“最有面兒”的物品,家里來了客人,崔同海都會用它和客人一起飲茶、喝酒。

  這個搪瓷茶缸承載了太多回憶。在部隊期間,崔同海每天刷過牙后會將它清洗干凈,和戰友的茶缸并排擺放,大伙兒都對自己的茶缸格外珍惜;晚上站崗后,尤其是冬天下哨后,大家會倒上熱水用搪瓷茶缸暖手;夏季,戰友們聚在一起,往茶缸里倒上涼水,然后佯裝喝酒,不停地干杯,笑聲不斷。“每次訓練后,戰士們都是大汗淋漓,我們會飛奔到宿舍用茶缸喝水,有人一次能喝八九杯水,我們有時候還比賽喝水。我一看到這個茶缸,就能想起當年比賽喝水時的情景。”崔同海說,那段經歷是他最寶貴的財富,這個茶缸是見證。

  泛黃的照片,講述著動人的故事

  山城區退伍軍人周玉剛向記者說起他和戰友的合影時打開了話匣子:“這個是我們同村的老鄉,也是我的戰友,我們這張合照來之不易。”

  周玉剛今年70歲,1969年到湖北參軍,1973年退伍。和周玉剛一同報名參軍的還有同村的李文玉。“我們一起報名參軍,當時還高興能有人做伴兒,沒想到入伍后便沒了對方的消息。”周玉剛回憶,新兵入伍后,他一直在打聽李文玉的去向,但一直沒有消息。“我后來被分到了‘邱少云營’,也就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的營,這是我沒料到的,心情十分激動,就一心想著在部隊好好表現,慢慢就把打聽李文玉的消息放在一邊了。”

  1970年夏,周玉剛所在的部隊要從湖北咸寧步行到信陽駐訓,周玉剛和戰友們日夜兼程,到達信陽時腳上已磨出不少血皰。“到達信陽時,大伙兒累得不行,但還堅持往駐訓地趕,路上遇到一支部隊,其中有一個人說話有濃濃的河南口音,我抬頭一看,那人是李文玉!”周玉剛回憶,李文玉看到他也很激動,他們本想好好敘舊,但部隊有集合時間,周玉剛要馬上趕到駐訓地。幸運的是,李文玉是名鐵道兵,當時剛剛結束一處鐵路施工后到信陽,要參與當地的鐵路建設。

  “我們駐扎在不同的地方,安頓好之后,我們不顧疲憊,各自向領導請了假。我們一見面首先互敬了軍禮,又同時感慨‘當兵后瘦了、結實了’。”周玉剛說,他當時提議,趁他還沒有正式開始訓練、李文玉還沒有開始施工,倆人一起去鎮上的照相館合影留念。

  看到周玉剛因急行軍磨得滿是血皰的腳,李文玉特地借來一輛自行車載周玉剛去拍照。“拿到照片后我們各自珍藏,我后來又到武漢某部隊受訓,一直與李文玉寫信保持聯系。”周玉剛說。

  “退伍后,我和李文玉感情越來越深,我們都保留著這張照片,沒事就在一起聊當年的事。”周玉剛拿著那張泛黃的照片,講著講著,又紅了眼眶。

  軍用包,和軍旅告別的見證

  今年48歲的王廷生是開發區海河路街道侯小屯村村民,也是一名退伍軍人。

  王廷生家的柜子里有一個軍用包,里邊放著他當兵時用的棉衣、棉褲、武裝帶等。王廷生經常把軍用包拿出來曬一曬,以免發霉,他說這是他和軍旅生活告別的見證,所以格外珍惜。

  1992年,高中畢業的王廷生入伍成了一名工兵,整日進行挖掘戰事堡壘、埋地雷訓練。“埋地雷要和炸藥為伍,危險性高,需要和戰友們團結協作,我們的戰友情特別深厚。”王廷生回憶,平時誰家有困難了,其他戰友都會一起幫助;誰生病了,其他戰友會輪流為病號做病號飯。

  “我在參加軍校考試時上吐下瀉,戰友們細心安慰我,知道我喜歡吃面食,他們還專門為我做了雞蛋面,那是我吃過最香的一頓飯。”王廷生說。

  戰友們平時關系越好,退伍時越發不舍。1994年,王廷生退伍,離開部隊那天,他和戰友們擁抱、痛哭、分別。部隊發了一個軍用包打包行李,要離開的戰友一般會在離開前的早上才收拾行李,為的就是能在部隊多待會兒,多看看戰友們。”王廷生回憶,部隊當時有規定,士兵退伍時,部隊會把行李寄回家,可他堅持自己扛著行李回家,火車開動那一刻,他意識到這個軍用包是自己和部隊之間最后的回憶,他趴在軍用包上哭了很久。回家后,王廷生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打開這個軍用包,因為看到那片迷彩綠就會忍不住想念戰友們”。

  “回到鶴壁后我進入一家企業工作,可沒多長時間就下崗了。下崗那天,我打開柜子收拾東西,看著軍用包里的武裝帶和軍用棉衣,我想起了當兵的經歷,想起了戰友們常說的軍魂、軍心,這讓我有了精神。”王廷生說,那一晚,他決定投身廣告制作行業,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名廣告設計師。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婷婷爱九月久久夜夜 | 亚洲色婷婷爱婷婷综合精品 | 亚洲性久久久影视 | 亚欧一区深夜福利视频 | 视频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