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祁凱燕
“昨天我收到一個郵費到付的包裹,因為我最近沒有網購過,所以拒簽了。后來我才知道,這是一種新型詐騙手法,因此想給大家提個醒,今后當遇到類似情況時,一定要小心。”8月5日,淇濱區的張女士聯系本報記者反映。
張女士介紹,8月4日上午,她收到一個郵費到付的包裹,包裹上顯示的寄件人是“韓先生”,發貨地址在深圳,標注的郵寄物品為某名牌“彩漂劑”,郵費9.9元。“我在深圳那邊沒有朋友,所以看到這個包裹后我挺納悶兒的,再加上我最近沒有進行過網購,所以就拒收了。”張女士說,后來她越想越奇怪,便在微信上發了朋友圈,詢問是否有朋友給自己郵寄過物品。“沒想到有好幾個同事也收到了這樣的包裹,且上面的信息一模一樣,有人支付完郵費后拆開包裹發現,里面是一個化妝品空瓶。”張女士說,隨后她通過上網搜索發現,這是一種新型詐騙手法,且已有不少人上當受騙。
當日上午,記者采訪了淇濱區新聞巷快遞管家的一名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快遞包裹內的物品只要不是違禁品,且收件人與發件人的信息完整,都是可以正常郵寄的,因此建議廣大市民,在接收此類郵費到付的包裹時要謹慎。“當收到貨到付款的包裹時,市民要先確認下是不是自己網購的包裹,如果是自己網購的包裹,就聯系賣家確認其寄件方式是否為到付;如果不是自己網購的包裹,市民可以通過掃描快遞包裹上的條形碼查詢寄件人的具體信息,查看是不是自己朋友寄給自己的包裹。若‘到付件’不是自己網上購買的物品,也不是朋友郵寄的,市民要果斷拒收,以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