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艷艷 實習生 劉思佳
“太感謝你們了,要不是有你們的幫忙,我這工資還不知道啥時候才能要回來。”8月5日,山城區(qū)居民熊書存拿著錦旗來到山城區(qū)司法局激動地說。
熊書存介紹,今年1月16日,他受雇于曹某某到北京市海淀區(qū)某工地從事水電工作,當時口頭約定春節(jié)期間(共15天)的工資為每天260元,其他時間的工資是每天200元,另外還有生活費補貼。到那兒以后,工地上除了每天給生活費外,工資是一分錢也沒給過。”熊書存說,他多次找曹某某索要工資,但對方均以各種理由推脫。
“后來因為農忙,我只好先回家。此后,我多次跟對方聯系索要工資,對方總說‘明天就給’,但一直沒給。”熊書存告訴記者,最后曹某某把他的電話和微信都拉黑了,“欠了兩個月的工資,家里就指著我打工掙錢生活,孩子上學還要用錢,你說我能不著急嗎?”
7月初,熊書存在無奈之下,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到山城區(qū)司法局下設的靜熙調解工作室申請調解。
調解員王靖熙在了解了相關情況后,立即聯系曹某某核實情況。電話中,曹某某承認拖欠熊書存工資一事,但要求熊書存必須在兩日內返回北京結算,過期將不再處理。“當時我母親正在住院,我根本沒法兒去。”熊書存說,之前因為要工資,他和曹某某鬧得很不愉快,曹某某說話不算數,他是真的不敢再相信對方了,便希望對方通過轉賬的方式支付工資,并把收據傳真給對方,但遭到了對方拒絕。
“因雙方當事人堅持己見,互不相讓,致使熊書存情緒激憤,我們便求助河南文碩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為熊書存分析事實,講解相關法律法規(guī),使其明確了哪些屬于自己的合法權益,如何依法依規(guī)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王靖熙說,此后,他們在河南文碩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幫助下,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多次聯系用人單位進行調解。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最終用人單位同意支付拖欠熊書存的1.35萬元工資。
8月3日15點37分,在收到工資到賬的信息后,熊書存拿著手機露出了笑容:“工資終于要回來了,我這心里的石頭總算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