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王玉姣 劉倩倩 文/圖
鶴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古城街道高村村的閆國海是一名護河員。今年6月,水利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聯合開展尋找最美河湖衛士”活動,我省上報了7名“最美河湖衛士”,其中就有閆國海。
被提名參加全國“最美河湖衛士”評選,閆國海有什么特別之處呢?8月9日,記者跟他一起去巡河、撿拾垃圾,了解這位護河員的工作。
住在淇河邊,喝淇河水長大
8月9日下午3時許,氣溫正高,記者在南海路淇河景觀大橋下見到了閆國海。他滿頭大汗,手里拿著一袋垃圾。閆國海每天下午2時會準時到所負責河段撿拾垃圾,一年四季,風雨無阻。
“我們這些在淇河沿岸的人對‘母親河’的理解更深刻,我是喝著淇河水長大的,對淇河有很深的感情。”當記者問他為什么要當護河員時,閆國海這樣說。
閆國海今年64歲,是土生土長的高村村人,高村村緊臨淇河,閆國海的老家距淇河僅幾十米遠。“俺村1973年才打了水井,在那之前,我們都是到淇河里挑水吃。”閆國海說,后來他到河北參軍,最懷念的就是淇河的水,探親回家,一放下行李就往河邊跑,捧上一口淇河水喝了,心里才踏實。
退休后當護河員,為保護淇河出份力
閆國海退伍后到淇縣工作,在廠里踏實肯干最終成為廠長。退休后,他經常到淇河邊散步,看到有人在淇河里電魚、扔垃圾等就會上前勸阻,但換來的經常是“多管閑事”的指責甚至謾罵,閆國海依然堅持勸阻不文明行為。
“只要對淇河有好處,我挨點兒罵算啥,我當時就想啥時候能名正言順地保護淇河就好了。”讓閆國海高興的是,隨著河長制的全面推行,各地設立鄉、村級巡河員、護河員,他在2016年成為一名正式的護河員,負責南海路淇河景觀大橋下到高村南段的淇河,長度近2000米。
一件馬甲、一把垃圾鉗、一個垃圾袋、一張工作證是閆國海的裝備。剛開始,看到他去工作,不少村民調侃他“從廠長降成撿垃圾的了”。閆國海沒有生氣,他堅持每天提前上崗,早上6時30分到崗,中午11時30分下班;下午2時上崗,6時30分下班;晚上8時許再到所負責的河段巡視一下才能安心休息。
閆國海的工作內容是撿拾垃圾、巡視公共設施、清理沿河道路兩側的雜草、制止危害淇河的各類不文明行為。他上崗一個月后,所負責河段的環境就有很大改善,村民們不再調侃他,而是說“咱村有個河領導了”。
撿垃圾也要“爬高上低”
工作時,閆國海要想辦法撿拾河內垃圾。雖然相關單位為他準備了橡皮艇,但有些水草密集處還是不能到達。閆國海就自費購買了加長的抄網,沿著河壩撈垃圾。抄網損耗嚴重,每隔兩個月就得更換一次。
沿河撈垃圾不僅要忍受酷暑和寒冷,還有一定的危險性,有時還需要“爬高上低”。閆國海負責的河段內有一段長約500米的“難路”,那段路一側建有河壩,只留了很窄的步道。
記者和閆國海到實地體驗護河員的工作。來到目的地后,記者才知道,所謂的步道只是寬約30厘米的臺階,目前淇河水位下降,水面距離臺階約2米。
閆國海在前面一邊走一邊撈河里的垃圾,記者緊隨其后,很快就滿頭大汗。前行了大約100米,臺階變窄,僅有約10厘米寬,看著一側的河水,為了不給閆國海添麻煩,記者停住了腳步,閆國海獨自小心翼翼地往前挪,同時還得撿拾垃圾。
“水位升高時會更危險,我雖然有時候也會害怕,但我得對得起護河員這個身份。”閆國海說,他有時候還要扛著滿滿一袋子垃圾在這臺階上行走。
積累了豐富的“勸人”經驗
閆國海在巡河過程中常會碰上在淇河洗澡、非法網魚、洗車等現象,他上前制止時經常會遭到對方的拒絕,他逐漸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
“護河不能怕得罪人,還要講究方法,對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方法。”閆國海說。
有一次,一對老年夫婦拿著沐浴露到淇河洗澡,閆國海發現后上前制止,但對方不聽勸阻,執意要下河。閆國海則邊脫衣服邊說,若他們非要下河,他也會跟著跳到河里將他們拉出來,對方見狀就離開了。“有的老年人‘倚老賣老’,你就要比他更‘橫’,但也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方式。”閆國海說,對于年輕氣盛者,他一般會先勸阻,若對方不聽,他便選擇報警,對方一聽就離開了;對于小朋友,一句“我去告訴你家長”便能將其嚇退;對于說啥都不管用的人,閆國海會選擇“跟班式”戰術,一路跟隨對方說教,直到對方不耐煩離開為止。
“受委屈、受累我都不怕,挨罵了也不往心里去,只要能護住淇河就行。”閆國海說,這樣的心態讓他練就了一副“厚臉皮”。
先后救過3名落水者
每到暑期,閆國海就會放棄午休到河段巡視。“有些孩子會趁著家長午休到河里玩,這非常危險。救人也是護河工作的內容,我得堅持巡視。”閆國海回憶,在工作期間,他先后從淇河里救出3名落水者,為了便于救人,他一年四季都穿著泳褲。
2018年,閆國海看到兩個年輕人在淇河學游泳,他在岸邊勸阻,但對方不聽。突然,其中一個人跌進水里,可他不會游泳,一下就沉了下去,另一個人見狀想要去拉同伴,也掉到水里掙扎起來。閆國海趕緊跳入水中,先后將兩名落水者救上岸,其中一名落水者已經昏迷,閆國海對其進行了急救,最終成功挽救了落水者的生命。
還有一次,閆國海正在岸邊撿垃圾,聽到有人喊“救命”,他迅速趕到現場,看到一個10多歲的男孩兒在水里掙扎,他二話不說脫衣下河,成功將人救起。
一副熱心腸,感動身邊人
“他(閆國海)是個閑不住的人,這附近河邊公園的垃圾不歸他負責,可他每天都會去撿。”高村村村民劉蘭芳告訴記者,閆國海是個熱心腸,去年,閆國海負責的河段附近修路,路況不好,他忙完工作就在路口幫助過往群眾推車,還每隔幾天騎著三輪車把附近的垃圾箱清理干凈。閆國海看見游客在河邊游玩時沒有椅子,就自費購置了桌椅放在河邊的涼亭里。
“他大年初一吃完餃子后還去巡河。”閆國海的妻子張同枝說,剛開始家人怕他辛苦,反對他當護河員,但拗不過他。為了護河,閆國海這幾年從未外出旅行過,“他說一天不看淇河心里就不得勁,我們現在也不阻止他了,只是提醒他注意安全”。
“住在淇河邊,我幸福;能保護淇河,我驕傲。只要我走得動,我就得天天看著淇河!”閆國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