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既是老板又是工人。
□記者 岳珂 文/圖
今年33歲的李廣大學畢業后先后到安陽、臨沂、福州、蘇州等地工作;2014年,在外闖蕩多年的李廣和妻子高美最終選擇了創業的起點——鶴壁;如今,他們的事業正穩步向前。
8月13日上午,李廣和高美在自己的工作室向記者講述了他們創業路上的喜怒哀樂。
在外打拼多年,最終來鶴創業
李廣和高美是大學同學,大學時期兩人就萌生了創業的想法,還利用課余時間創辦了美術專業補習班。2009年大學畢業后,高美選擇了繼續深造,李廣則選擇進入社會。“我們要創業,理論和實踐一個也不能少,我考研深造,李廣先到社會上試試行情。”高美告訴記者。
此后3年,李廣先后到安陽、臨沂、福州、蘇州等地工作,一直在家裝行業里兜兜轉轉,主要做家裝的工藝玻璃這一行,他當過工人、做過銷售員、當過總經理。李廣嘗遍了人生百味,社會閱歷也越來越豐富。
幾年打拼下來,李廣敏銳地察覺到家裝市場的變化。“工藝玻璃這一行在走下坡路。”李廣根據經驗分析后認為,家裝主體人群的變化是行業變化的根本原因,工藝玻璃的目標客戶以前大多為60后、70后,而80后、90后對家裝的理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對價格敏感,同時更注重個性表達,工藝玻璃這種老舊的家裝材料很難滿足他們的需求。
認真分析行情之后,李廣決定抓住這個機會。2013年,高美研究生畢業,兩人回到湯陰老家完婚。婚禮結束后,李廣一家人從湯陰來淇濱區游玩。在鶴壁游玩的這幾天,李廣感到這座城市的環境好人也善良,加上離老家近,他和高美決定從鶴壁出發,在這兒創業。
一個酒柜帶來第一位顧客
李廣在創業的同時,還兼任一家工藝玻璃門店的店長。從業內角度分析,定制家具是一個不錯的方向。考察過市場后,李廣定制了一個酒柜,放在店內用。“一方面我覺得這個酒柜非常好看,另一方面我希望用這個酒柜招攬客戶,順便評估家裝客戶對定制家具的看法。”
沒多久,李廣就遇到了一位特殊的客戶。“他是一名退休教師,本來想按照傳統家裝風格給孩子裝修新房,他看到酒柜后跟我聊了很多,我們聊得非常投機。最后,這位客戶委托我給他家做定制裝修。”李廣說。
雖說在家裝行業摸爬滾打了多年,但定制家具對李廣來說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李廣從設計到選料再到加工都是一步一步摸索,最終的成本遠超他和客戶簽協議時談的價格。但李廣還是按照合同收費,這一單賠了近1萬元。不過,這位客戶對李廣非常滿意,給他介紹了幾個要裝修的親友,李廣的客戶逐漸多了起來。
這件事給李廣帶來了信心,也堅定了他創業的決心。李廣發現,如果家具設計好以后找工廠代工,很難控制質量。為了維持來之不易的好信譽,李廣和高美借錢建起了自己的廠房。
既是老板也是工人
工廠建起后,一切慢慢步入正軌。有個特別有趣的現象,最初幾年,李廣的客戶幾乎都是老客戶介紹的。“大多是這一單還在給客戶做著,客戶已經給我聯系好了下一單。我的客戶都是我的朋友!”說起這一段故事,李廣非常自豪。
“不能為了賺錢就不講良心了,工作本身也是一個交朋友的平臺。”高美說,他倆在創業之初就定下了規矩,給客戶做單子,要按照樣板間的標準來做,這樣根本不用擔心口碑的問題。
客戶越來越多,李廣并沒有躲到辦公室里,還是堅持在一線工作。“有時候我特別擔心他。”高美說,很長一段時間里,李廣都是一大早出去忙,次日凌晨一兩點才到家。工期比較緊張的時候,李廣還要充當安裝工,“有一次我去客戶家找他,客戶家在四樓。李廣身子懸在樓外安裝一個部件,最關鍵的是,這個工作本不在我們的服務范圍內。”高美說。
盡管這幾年李廣在創業路上遇到不少挫折,但他從來沒有跟家人聊過這些。“工作哪有一帆風順的,有挫折才說明事業在發展。”李廣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家人,“幾乎沒有陪過孩子,這是我對家人最大的虧欠”。
好在李廣的事業正在穩步發展,他不僅還清了債務,還在鶴壁買了房,日子越過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