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主任醫師孫建新。
□記者 王玉姣
“生活中很多人受便秘困擾,但是不少人認為便秘是小事,出現便秘時自行使用藥物就能解決,誰料引發了大出血。”近日,鶴煤總醫院肛腸科副主任醫師孫建新提起科室常見病癥時這樣說。
哪些情況屬于便秘
孫建新表示,在不使用瀉劑的情況下,一周內自發性排空糞便不超過兩次或長期無便意的可懷疑患有便秘。便秘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表現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太困難,或合并一些特殊的癥狀:如長時間用力排便、直腸脹感、排便不盡感、甚至需用手法幫助排便。
對于引發便秘的原因,孫建新介紹,正常排便需要含有一定量膳食纖維的胃腸內容物以正常速度通過消化道各段,及時抵達直腸,并能刺激直腸肛管,誘發排便反射,排便時盆底肌群協調活動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個環節障礙,均可引起便秘。
膳食纖維攝入不足、不良排便習慣、不合理使用瀉劑、環境或排便體位改變、妊娠、營養障礙是引發便秘的一般原因。此外,結腸良惡性腫瘤,直腸或肛管出口梗阻,肛裂、肛管或直腸狹窄、內括約肌失弛緩等疾病也會引發便秘。
“由于引發便秘的原因眾多,便秘可能是某種疾病的一個癥狀,若久拖不治會使病情加重。”孫建新提醒,患有便秘的患者應到正規肛腸科進行檢查,確診病因,科學治療。
患者靠藥物排便導致大出血
鶴煤總醫院肛腸科近日接診了一位因便秘引發大出血的患者。50多歲的張先生便秘近10年,“我基本上是三四天排一次大便,上一次廁所需要半個小時,排便量卻不大。”張先生說,幾年前,他開始靠開塞露幫助排便,即使這樣排便量也沒有明顯增加,腹部還會有痛感。
一周前,張先生排便困難時不自覺用力,結果肛門處瞬間流出大量鮮血。他趕緊向家人求救,家人帶他來到鶴煤總醫院肛腸科就診。“患者來時鮮血已經濕透了褲子,出血量預估超1000毫升。”孫建新說,經過檢查,張先生是由于長期便秘,糞便質地較硬引發肛門梗阻,排便時糞便撐破肛門,從而導致大出血。
類似張先生這樣的患者,孫建新每年都會遇到幾例,其中有不少患者戴著一次性手套幫助排便,結果不小心摳破肛門,引發大出血。“有一位患者因出血量大直接暈倒了,若不是家人及時發現,后果不堪設想。”孫建新提醒,一般情況下,便秘可分為慢傳輸型便秘、排出障礙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患者若自行通過瀉藥、灌腸等手段排便可能造成藥物依賴,對直腸、肛門造成損害,引發不良后果。
科學治療是關鍵
“我們治療便秘的原則是根據便秘輕、中、重程度和病因及類型,采用個體化的綜合治療,幫助患者恢復正常排便。”孫建新表示,他們會根據引發患者便秘的原因,確定非手術或手術兩種治療方案。
非手術治療主要是采用外用或內服藥物治療便秘,另外要引導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加強排便生理教育、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和運動、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建立正常的排便反射。同時指導患者盡可能避免藥物因素,減少諸類藥物可能引起的便秘。
此外,該科室還會針對不同的類型制訂具體的治療方案。如對于以直腸內脫垂等為代表的松弛型便秘,提倡采用胸膝位提肛鍛煉,必要時應用硬化劑注射;對于以恥骨直腸肌綜合征為代表的痙攣型便秘會首選生物反饋治療,使排便時腹肌、盆底肌群協調運動,輔助以熱水坐浴、擴肛治療。
“對于結直腸腫瘤、巨結腸、結腸無力等疾病引發的便秘,我們會考慮手術治療的方法,但是要根據患者的狀況制訂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孫建新表示,便秘是個復雜的病,科學治療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