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的退伍老兵李世國,退伍后在老家??h王莊鎮(zhèn)聶村當了36年村干部。他在村委會黨支部副書記的崗位上,任勞任怨,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贏得了村民的信服。前幾天的一場大雨,為了轉(zhuǎn)移一位村民,李世國差點把命搭上。
8月13號凌晨兩點,天降暴雨,熟睡中的李世國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
浚縣王莊鎮(zhèn)聶村黨支部副書記李世國說:“一打電話我隨時起床,我就說,你出來,你千萬不能在屋,一分鐘都不能在屋里面。我就一直叫她出來,她說,大晚上的,我往哪去啊。我說打個傘蹲在恁院里也不能在屋里面,就這我隨時開著三輪就過來。”
原來村里的一位叫田社云的婦女家中的房子年久失修,因為雷暴天氣,大雨沖刷浸泡,有倒塌的危險。這位村民一人在家居住,半夜兩點鐘求助無門的她打通了李世國的電話。
??h王莊鎮(zhèn)聶村村民田社云說:“要是白天我能出去,這黑夜里,我到那兒,我一個婦女我也害怕。”
浚縣王莊鎮(zhèn)聶村黨支部副書記李世國說:“過來當時下得特別大,不到三點下得特別大,玻璃上面啥也看不見,我憑著路熟,往這邊來。當時這股水,都正跟這邊流得厲害,我一進來以后,我這車飄起來了。它飄起來以后向南沖,我往這邊還得擰,一下闖到那個地方,闖到那兒一進水就沉下去了,沉下去以后到我出來的時間,水就到我這兒了,已經(jīng)到我這兒了。”
記者看到路邊就是一處大坑,村民說坑有三米多深,如果車被沖到坑里,人十有八九就會沒命了。就是路面上,水深也達到了李世國的胸口。當時大雨如注,漆黑一片,靠著地形熟悉,李世國才游出了急流。
浚縣王莊鎮(zhèn)聶村村民 李希芳說:“把車淹了,他不顧自己的車,冒著大雨,拿著雨傘,又到村民家,把村民安置在一個妥善的地方,安全的地方。我看到他的車在水里淹著,我心里也有點感動,我就拍了個照片,留著做個記錄。”
浚縣王莊鎮(zhèn)聶村村民田社云說:“那你不感謝人家,我說這村里的干部,把我救這一命。”
雖然把人安置好了,可是自己的車因為水深推不出來,李世國就把它扔到了水里兩天。之后,村民們自發(fā)地用繩子將車拉了出來。
??h王莊鎮(zhèn)聶村村民鄭書學說:“咋覺悟高,群眾找著都辦事兒,啥時候叫啥時候動,好干部吧。”
李世國是??h王莊鎮(zhèn)聶村村委會黨支部副書記,目前因為書記空缺,他代理著書記的工作。他平常在村里待人熱情,辦事公道,誰家有個事兒,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世國。今年初春,積雪融化后的積水將村里的一條道路沖毀。這條路是村民的必經(jīng)之路,而且正對著村小學的門口。
??h王莊鎮(zhèn)聶村村民劉贊說:“今年下那一場大雪的時候把那個簸箕嘴一下子沖爛了,因為我在這兒守著,一塌方下去我就立即趕緊給干部反映這個情況,也就第一時間就過來。沖毀了那水就是流不過去,連這路馬上就要沖斷了。”
浚縣王莊鎮(zhèn)聶村黨支部副書記李世國說:“我來這兒一瞧,我說不行,這絕對得修,不修的話,路也保不住,再一個沖著往那兒太快了很了就,再加上學校,都是學生在這兒上學。這個地方假如不修的話,是最危險的地方,因為三個村向外出,都是從這個地方過。后來隨時就召開了村兩委會,干部召開了干部會,干部在那兒商議,咋辦,現(xiàn)在村里窮沒錢咋辦。”
李世國就想著自己出錢修,但是前幾年老伴兒生病早已經(jīng)將家里的積蓄花得一干二凈,最困難的時候,李世國甚至在醫(yī)院撿別人丟掉的餅充饑。家里頭又有一個又瞎、又聾、又啞的弟弟需要他照顧,根本就沒有多余的錢拿來修路。思來想去,李世國從親戚那里東拼西湊借了4000元修了路,
??h王莊鎮(zhèn)聶村黨支部副書記李世國說:“關系到村民的出行,再一個關系到學生的出行,咱是一個干部,又是一個黨員,你說你不給前走行不行?不行,根本就不行。”
記者問:“當時是花了多少錢?”
李世國回答:“這我給你說六千,我現(xiàn)在給了人家四千了,還欠人家兩千塊錢。”
今年疫情值班期間,李世國作為村里的干部,吃住都在卡點,煮泡面是家常便飯。剛開始值班的十幾天,村里沒有用來保暖的帳篷,他就把自己的三輪車開到卡點,在零下幾度的氣溫下,他將一條薄薄的被子裹在身上,縮在三輪車狹小的空間里堅持值班。
今年69歲,當了36年村干部的李世國,退伍不褪色,一直以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高標準要求自己。他在基層、在家鄉(xiāng)默默的發(fā)光發(fā)熱,用無私奉獻,為民服務的精神澆灌了家鄉(xiāng)這方熱土,他的這種精神贏得了村民的認可和尊重,
浚縣王莊鎮(zhèn)聶村村民李希芳說:“平常李書記待人非常溫和,誰家有啥事兒都是隨叫隨到,幫忙都是一馬當先。”
??h王莊鎮(zhèn)聶村村民鄭現(xiàn)忠說:“一般人都做不到,有的說說中,真做不到,像人家李支書,真能做到。”
(鶴壁廣電融媒體記者:張斌 實習記者:郭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