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周邊 > 鶴壁 > 正文

《河南日報》大篇幅報道鶴壁這倆村

來源:鶴壁網(wǎng)編輯:李茗茜發(fā)布時間:2020-09-03 10:01:25

  8月31日,《河南日報》行走中原欄目以《淇竹柏尖》為題報道了鶴壁市淇濱區(qū)上峪鄉(xiāng)竹園村、柏尖山村的歷史文化。

  原文如下

  

  淇水湯湯,蜿蜒在太行山的峽谷,急促而從容。數(shù)千年前,漫山遍野的竹林,蔥郁茫茫。有風(fēng)吹過,竹葉流水一般起伏著,先人們用竹子做著最早的弓箭,或者生活工具。沿著淇水而茂的竹子,不僅是北方最壯觀的竹林,更是我國竹文化的起源。

  現(xiàn)在,這里仍然留下淇竹的一個符號。在鶴壁市淇濱區(qū)上峪鄉(xiāng)境內(nèi),山巒下臨河而居的竹園村和山頂上的柏尖山村,合并為一個行政村柏尖山村。

鶴壁柏尖山

  淇竹名傳天下,譽滿古今。“邠(bin)葦載《頌》,淇竹傳《詩》。”“《詩》詠淇水,《騷》美江干。”淇竹文化和中華竹文化,由此開了先河。柏尖山下的竹園,正是千年前茂盛竹林的一角,竹文化拔節(jié)生長的河岸。竹文化是一個獨特的存在,追溯它的源頭,竟起自淇河岸邊。《詩經(jīng)》中《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淇奧》以“瞻彼淇奧,綠竹猗猗……綠竹青青……綠竹如簀(zé)”起興,描寫了淇河兩岸的淇竹風(fēng)光,歌頌了衛(wèi)國第11代國君衛(wèi)武公的美德,賦予綠竹以人的精神、道德、情操,教人做世間君子,剛正不阿,光明磊落。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松、竹、梅被譽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

  

  太行山蜿蜒到柏尖山時,山巒已趨平緩,站在柏尖山村的村口東望,隱約可見遼闊的華北平原。村口是一棵歷經(jīng)滄桑的古柏,歲月已經(jīng)在泛白的柏籽上落下了數(shù)百年的風(fēng)塵,孤獨的老樹仍然繁茂生長,多少人已經(jīng)在樹下走散。村中的白龍廟見證著村莊的古老。白龍廟在村西緊靠淇河的坡地上,有山門、拜殿和后宮。山門為懸山頂,有一人多高,瓦當(dāng)為獸面圖案,山門做工精細,每道磚縫都經(jīng)過細心打磨。據(jù)村中老人介紹,該廟建成后,又建了戲樓,戲樓建成于1416年,推測白龍廟至少已有600年的歷史。拜殿是一座南北為墻、東西各靠兩根柱子支撐的亭式建筑,寬約6米,進深約4米,上方為卷棚頂。四個石柱的柱礎(chǔ)約有半米高,上下略粗,中間略細,形如燈塔。柱礎(chǔ)上方雕刻有斜形線條,如同蓮花;中間雕有四條細細的石柱,如同燈體;下面雕有三角形圖案,又配以別致的花形。殿內(nèi)立著數(shù)塊石碑,一塊石碑上刻“柏尖山威惠督龍王廟重修碑記嘉慶二十三年七月初一立”,另一塊石碑上刻“敕封柏尖山威惠督龍王廟重修碑記大清光緒十七年三月十五日立”。與拜殿僅有半米之隔的是后宮。正門上方有塊石匾,上書“威惠督龍”四個字,模糊不清,相傳為皇帝所賜。山頂之上的村莊,許多的房屋保留著原始狀態(tài),斷墻和塌屋裸露著古老歲月的痕跡。如今,遠來的人駕車而至,會不會驚擾了這里的安靜?

古老民宅

  

  從柏尖山沿山而下,近水的竹園村隱在山坳里。小村因竹而名,印證著歷史深處的竹濤如海。村口的新竹正在拔節(jié),仿佛是久遠的回歸。竹園村與桑園村相鄰,兩村歷史同樣悠久。早在商周時期,桑園村負責(zé)為王室種桑養(yǎng)蠶,繅絲織綢;竹園村綠竹成林,以為王室造箭為業(yè)。竹園村的歷史可以遠溯到2000多年前,那時屬于春秋早期的衛(wèi)國。從竹園村沿著淇河向南,曾經(jīng)有衛(wèi)國第十世國君衛(wèi)武公所建的淇園,它是我國第一座皇家園林。淇園當(dāng)初的景物結(jié)構(gòu)、建筑形式無從查考,但它“綠竹茂盛”則是肯定的,是我國最早的綠竹栽培地之一。南朝《述異記》記載“衛(wèi)有淇園出竹,在淇水之上。《詩經(jīng)·淇奧》云‘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是也。”西晉文學(xué)家左思在《魏都賦》中稱:“南瞻淇奧,則綠竹純茂。”隋朝牛弘在《大射登歌辭》中用“烏號傳昔美,淇衛(wèi)著前名”來贊嘆包括竹園村在內(nèi)的淇園出產(chǎn)的淇衛(wèi)竹箭品質(zhì)高,說它比傳說中黃帝用過的烏號弓箭更加優(yōu)良。 “淇以北,洛之陽。買花移竹且迷藏。”從南宋魏了翁的一詩句中可知,這一帶的竹子和洛陽牡丹一樣名滿天下。 漢武帝時期,為治理黃河水患,漢武帝劉徹命汲仁、郭昌率十幾萬人堵瓠(hù)子口(今濮陽縣西南)決口,將士負柴填堵仍然堵不住,于是劉徹下令伐淇園之竹以堵決口,最終堵住決口。這次治理水患雖然成功,但由于大面積砍伐竹林,對淇河沿岸竹林造成了嚴重破壞。東漢時期,河內(nèi)太守寇恂在淇河沿岸伐竹,造箭百萬余支,支援劉秀北伐燕國。包括竹園村在內(nèi)的淇河沿岸的竹林再次遭到嚴重破壞。到了南宋,淇河兩岸的竹子遭到南下金軍的毀滅性砍伐,竹園村竹林茂盛的景色不再。岳飛之孫岳珂詩句“北都舊產(chǎn)無淇竹,見說園池蘆葦多”,說的就是淇河岸邊竹林衰敗的景象。

  

  在竹園村,靜靜矗立著一座始建于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的深宅大院,由村民郭安元所建。

竹園村航拍圖

  院落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從前到后依次拔高,氣勢恢宏,5座庭院同在一條直線上,除第五座庭院的堂屋沒有后門外,其他堂屋都有后門,形成“九門相照”的格局。郭家是當(dāng)時的大戶,“九門相照”建造十分不易,5座庭院共21棟建筑、61間房,歷時37年才建成。“九門相照”院落內(nèi),大門上方刻著“半耕半讀”“勤儉人家”等字樣的匾額,由此看出郭安元對后人的勉勵之意。這座大宅院幾乎全由條石砌成,墻上斑駁的石縫,墻下厚重的青苔,向世人訴說著百年滄桑。 “九門相照”院落廂房的外窗是圓的,且被分成五部分。郭家的后代說:“這是為了防止土匪偷襲,一方面可以用來觀察敵情,另一方面可以開槍還擊。我爺爺說幾十年前,土匪經(jīng)常來這里搶錢、搶糧,有時候還綁人,搞得大家人心惶惶。有一次他發(fā)現(xiàn)土匪偷羊,趕緊開槍,差點兒打中土匪,嚇得他放下羊就跑了。”院落的大門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即上門閂后,摁住內(nèi)部的小木片兒才能將門閂拉開,從外面用刀片等工具是撥不開的。如果有不知機關(guān)的外人進來,也是出不去的,設(shè)計十分巧妙。郭家“九門相照”對應(yīng)的,是村東山壁上的九曲棧道,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九道拐”。竹園村四面環(huán)山,村前臨河,出入不便,村里只有一條山間羊腸小道可供村民出入。郭安元就領(lǐng)著自己的家人,用了一個冬天,整日上山砍伐荊條,換來銅錢,開始了修筑九曲棧道的工程。而今,棧道依然九道彎曲,歲月的皺紋刻印在了堅硬的巖石上。淇水不息,太行不枯。柏尖山村和竹園村帶著千年的印記,訴說著現(xiàn)世的靜好。勤勞的村民早已開始種植大片的竹林,期待著早日恢復(fù)淇河岸邊綠竹茂盛的景象。

?2018中原新聞網(wǎng)站版權(quán)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一区漫画 | 亚洲七月丁香婷婷婷综合 | 亚洲理论中字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播放在线网站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午夜人成视频在线男人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