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愛菊照顧高位截癱的丈夫。(資料圖)
記者 岳珂
“丈夫去年心臟病復發(fā),做心臟手術放了7個支架。”9月2日,提起近況時,2019年度“河南好人”張愛菊有些沉悶,“不過還好,女兒上大二、兒子上高三,他們都很孝順,是我的精神支柱。”
任勞任怨照顧癱瘓婆婆7年
張愛菊出生于淇濱區(qū)上峪鄉(xiāng)上莊村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父母老實淳樸、厚道正直。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的熏陶下,張愛菊自幼就正直善良、尊老愛幼。1998年10月,張愛菊和孫貴兵結(jié)為夫妻,婚后二人非常恩愛。孫貴兵一家也是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雖然婚后的生活并不算富裕,但兩人相敬如賓。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4年,張愛菊的婆婆突發(fā)腦出血癱瘓在床。之后,張愛菊就承擔起照顧婆婆的重任:做飯、梳頭、洗衣、洗澡、倒便盆……老人心情不好時拿她撒氣,她忍著、讓著,把委屈往肚子里咽。這一照顧就是7年,直到2011年婆婆去世。
命運沒有對這個家庭給予太多眷顧。婆婆去世4年后,張愛菊的公公患上了食道癌。張愛菊又把照顧公公的重任擔了下來,那幾年,她總是把家里好吃的都端給公公和孩子,自己和丈夫省吃儉用,勉強維持生計。
公公患癌癥,丈夫高位截癱
2015年5月,張愛菊的丈夫?qū)O貴兵在一次高空作業(yè)中,不幸從3米高的腳手架上跌落,導致高位截癱。接到消息,張愛菊的腦子一片空白,家里的頂梁柱倒下了。經(jīng)過一年多的治療,負擔不起高額醫(yī)療費的孫貴兵只能回家養(yǎng)病。全家的重擔都落在了張愛菊的肩上,她一邊打工一邊照顧丈夫、公公,同時還要撫養(yǎng)一對兒女。
如今,在張愛菊的悉心照料下,她的公公和丈夫精神狀態(tài)非常好。左鄰右舍無不為張愛菊的堅強而感嘆:如果沒有張愛菊這份孝心和堅強,這個家早就垮了。受媽媽的感染,張愛菊的兒女十分孝順。“再熬上幾年,等兩個孩子大學畢業(yè),就能為我分擔點兒負擔了。”盡管生活十分困難,但張愛菊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鶴壁是一座溫暖的城市,張愛菊的境遇一直牽動著很多市民的心。對于張愛菊這樣敬老愛幼的模范,鶴城人從未忘記。也許捐助的不多,但每一份恩情張愛菊都銘記在心,“熱心人很多,謝謝他們”。如果您被張愛菊的事跡所感染,不妨伸出援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幫一下張愛菊,讓她在被生活困擾的同時,能感受到更多的來自社會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