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省鶴壁(淇縣)分會場活動現場
“說車不是車,像牛不是牛。肚里刮大風,巧把米糠分。”9月22日,在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省4個分會場之一的淇縣,朝歌民族(民俗)博物館前人頭攢動,游客們對著墻上的謎語爭相競猜。
“大家跟我來,進館里揭曉答案吧!”71歲的館長付同喜熱情招呼道。來到“謎底”扇車前,他邊搖手柄邊講解,伴隨呼呼的風聲,脫了殼的谷子從出倉口嘩嘩流出。
扇車、扁擔、鋤頭、石磨……一件件尋常人家都曾使用過的“老農具”吸引了不少人拍照。收集這些寶貝,付同喜花了15年時間,藏品已達3800多件。
“豐收的背后離不開農民的辛勞。我收集這些老物件就是想原汁原味地展示傳統農耕文明風貌,向年輕人講述珍惜糧食、顆粒歸倉的農耕故事。”付同喜說。
與博物館一街之隔的是淇縣農特產品網貨基地,這里展示的是現代的“新農具”。活動當天,不少游客在一樓大廳里通過大屏幕觀看導購員直播帶貨,更有不少農民現場“取經”。
金黃飽滿的山小米、金絲伴銀線的纏絲鴨蛋、香甜如蜜的大黃桃……一件件淇縣名特優新農產品不光擺滿了會場內外,更通過手機“上云”進城。去年,淇縣電子商務交易額達36.8億元,其中網絡交易額達8.9億元。(記者|郭戈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秦川)
《河南日報》
2020年9月23日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