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王玉姣
國慶假期,鶴壁市游客眾多,各景區秩序井然,處處歡聲笑語。記者采訪發現,游客已經養成文明出游的習慣,文明旅游成為假日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垃圾入箱成習慣
“把垃圾倒掉,這個紙箱我們可以帶走繼續用。”10月1日中午,從河北出發趕往甘肅旅游的劉女士一家途經京港澳高速公路鶴壁服務區,他們隨車帶著一個紙箱用來盛放垃圾。劉女士將車停好后,和家人到服務區短暫休息,他們隨身攜帶了垃圾袋盛放垃圾,吃完泡面后,他們把桌面收拾干凈才離開。
“洗手時不要把水甩到地面上,不然很容易把地面弄臟,別人踩住了還很容易滑倒。”“上完廁所后記得沖水。”類似這樣的教育,在服務區里出現的頻率很高,有些家長還教育孩子用餐后幫助工作人員清理桌面。服務區內雖然人來人往,但整潔有序。
愛護環境從娃娃抓起
“不要摘,看看就行了。”10月6日下午,淇濱區一游園內,一個小女孩兒想去摘路邊的菊花,隨行家長立即勸阻了她。旁邊有小孩兒在草坪上追逐打鬧,隨行的家長看到后及時制止:“不能亂踩草坪,要愛護環境。”小朋友聽到大人的話,立即從草坪上出來。大家紛紛通過自己的行動,自覺踐行文明旅游。
“群眾文明素養在不斷提升,文明旅游蔚然成風。”淇縣云夢山景區總經理郭海濤說,以景區內的造型花盆為例,往年節假日總有游客采摘花朵,但今年的造型花盆完好無損,景區內攀爬樹木、踩踏草坪的現象也很少見。“游客游覽景區時需預約并生成微信健康碼,進入景區時還要測量體溫、消毒。我原本以為會有游客不耐煩,沒想到所有游客都能做到自覺保持安全距離,主動配合防疫工作。”
人車都排隊,景區有秩序
淇縣云夢山的草原風情音樂節、浚縣古城的社火表演、桑園小鎮的精彩演出……這個假期,鶴壁的文化旅游活動豐富多彩,吸引了眾多游客。
記者走進云夢山景區,地上幾乎見不到果皮紙屑等垃圾,游客在游玩過程中均能自覺地將垃圾投放到垃圾桶里;在各個景點,游客們都非常自覺地排隊等候,有序賞景;在休息區,游客休息后將垃圾帶走,為后面的游客留下整潔舒適的環境。
公廁環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游客的文明程度。“大家排好隊,秩序不會亂,還能節約時間。”在云夢山景區,來自滑縣的游客胡盼麗邊排隊等待,邊組織大家有序進出廁所,公廁外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這是我第二次來云夢山了,看著整潔的環境、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我的心情非常好。”胡盼麗說。
“今年國慶假期,我們景區的游客人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3%,景區車輛也隨之增加,但各景點都井然有序。”郭海濤說。
“光盤行動”深入人心
“我們一家四口,三菜一湯完全能吃飽,真不夠了再點,不能浪費。”10月7日下午,在浚縣古城一家餐廳內,來自濮陽的范先生在點餐時說,以前出門旅行時,他都是以“豐盛”為點餐原則,而這次鶴壁之旅,餐廳里張貼的文明就餐、“光盤行動”的公益廣告提醒了他,他點餐時遵循“邊吃邊點,不夠再點”的原則。
“客人們用餐時基本上都能做到‘光盤’。”浚縣一家燴面館的服務員商小慶說,近兩年,做到“光盤”的游客越來越多,服務員也會根據游客數量提醒游客節約糧食。
“不浪費糧食也是文明旅游的重要內容,這次出來我們格外重視文明旅游,提前提醒孩子到景區要有序排隊、隨身攜帶垃圾袋、不破壞生態環境、節約糧食等。”在浚縣古城縣衙內,游客張先生說,文明旅游讓景區更美,游客的心情也更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