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衛生健康委溫馨提醒(一):怎樣判斷自己會不會猝死?經常熬夜的人,快點進來看!
當代生活節奏變快,壓力逐漸增加,發生猝死的人群日益趨向于年輕化。據中國疾病死亡人數最新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數約為54.4萬。
這個數字,遠遠高于自殺、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數,相當于每天近1500個人發生猝死,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并且搶救成功率不足1%。很多人可能對統計數字不太關心,但身邊的實際案例卻在屢屢發生。
只有心臟病患者才會猝死?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猝死的定義:“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
其中,貌似健康者是猝死的主力軍,出乎意料和發生在短時間內是猝死的鮮明特征。
現實生活中,有一種說法:“只有心臟病患者才會猝死”。猝死的大部分原因是由心臟引起的,心臟在短時間內停跳,呼吸停止,氧氣無法正常供給到身體和大腦,最終導致死亡,這種猝死在醫學上叫做心源性猝死。
所以,有冠心病、嚴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壓、腦中風和心衰的病人更容易發生猝死,但也并不意味著只有心臟病患者才會猝死。
這些患者一天中在早上發生猝死的概率最大,一周內周一發生猝死可能性最高,一年四季里冬季猝死率最高,比夏季高18.7%。
最常見的情形就是,在某個冬季早上,某退休老人公園晨練時突發心梗或腦溢血而猝死。相比年輕人,老年人更容易發生心源性猝死,主要因為老年人常伴隨心血管疾病,血管彈性降低,心肺功能往往跟不上氣溫、情緒的變化而容易誘發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