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一個個重大項目落地開工,發展動能持續增強;一項項改革舉措不斷推出,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一樁樁民生實事惠及百姓,城市品質持續提升……如今在鶴壁市山城區,全區上下按照“12361”工作布局,抓項目、拼經濟、謀發展的干事熱情空前高漲,心齊、風正、勁足的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謀篇布局落子 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7月22日,全國首顆超低軌道試驗衛星“乾坤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該衛星使用的推進劑“氙氣”,是由位于山城區的河南納新氣體有限公司研制生產提供。
在距離納新氣體2公里的新拓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普普通通的淀粉通過一個個密封管道、一條條生產線轉化成葡萄糖—中間體產品—粗成品—成品,銷往世界各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山城區聚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科技成果轉化“兩個關鍵”。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省級創新平臺14家、市級創新平臺3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76%。培育高質量創新主體,科技型中小企業45家,高新技術企業14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家。
狠抓“三大重點” 項目建設蹄疾步穩
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營商環境事關全局,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
全力比拼招商引資。深入開展招商引資“五比五拼”行動,成功舉辦了“全力拼經濟招商當先鋒暨‘五比五拼’”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累計簽約項目40個、總投資298億元。
加快推進重點項目。深入開展“項目建設提質年”活動,前九期“三個一批”滾動實施項目67個、總投資423.96億元。15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9.7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萬人助萬企”活動,圍繞“產業鏈規模、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優質企業、發展環境”開展五大提升行動,區四大班子領導帶頭包聯54家重點企業,為全區278家企業配備185名服務管家,幫助企業解決難題190個,滿意率100%。率先實現政務服務辦理事項線上線下全覆蓋,1221項政務服務事項100%可實現“最多跑一次”和“不見面審批”。率先建成全市首家公職律師涉稅爭議咨詢調解中心和稅費服務調度中心,企業辦事便捷度和滿意度顯著增強。
提升品質內涵 城市更加宜居宜業
“太漂亮了,我們小區經過改造,顏值大大提升了!”昔日斑駁的樓房墻體如今粉刷一新,山城區朝陽小區居民劉鵬每天的心情都是美美地。
近年來,山城區扎實推進城市更新,賦能城市品質蝶變。城市創建現場觀摩成績持續走在全市前列,湯河橋街道奔二巷社區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全省四個、全市唯一。朝陽南社區、廣場社區被命名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朝霞南社區被命名為第四批河南省家風家教示范基地。
內外兼修提品質。鶴壁山城區從群眾的急難愁盼出發,補短板、提形象,累計改造老舊小區64個、背街小巷74條;新建改建城市游園66個,新增城市綠地面積150余萬平方米,人均綠地面積提升至15平方米,生態底色更足;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累計投入8.08億元,完成37個社區“一刻鐘生活圈”建設;改造提升農貿市場3家,新建和改造公廁15座,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提高,群眾享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紅利。
增進民生福祉 努力實現共同富裕
灰色的墻壁,黃色的原木連廊,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走在山城區石林鎮的集鎮上,古韻氣息撲面而來。通過小城鎮建設,石林鎮各項功能更加完善,紅色旅游蓬勃發展,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鄉村振興的美好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農業固本、產業富民、商貿興鎮,山城區按照這一發展思路,投資2000萬元建成百菇小鎮食用菌產業幫扶基地,打造“億萬南瓜”鄉村振興示范基地;充分發揮柳江、博龍等畜牧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投資800余萬元用于種雞養殖和畜禽糞便處理等產業發展;依托紅色石林小鎮和鶴鳴湖自然風光,投資2200萬元,打造釋林書屋、黨性教育實踐基地、產業服務中心和水云間高端民宿等,持續提高農民收入。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按照“治理六亂、開展六清”標準,累計發動群眾6.2萬余人次,清理農村生活垃圾約9344噸;加快推進鄉村振興PPP、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建設,不斷補齊農村環境衛生治理短板。
今年以來城鎮新增就業3816人、新增技能人才3135人,在全省率先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區,投入資金5000余萬元改善義務教育階段辦學條件。成功舉辦中國·鶴壁2023全國山地自行車邀請賽、河南·鶴壁2023“善行山城”馬拉松賽、全國電動沖浪板聯賽,實現以賽興業、以賽興城。全面構建“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高標準建成7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和62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率先完成區、街道、社區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全覆蓋,構建了全鏈式醫養結合新模式。深入開展“6+3”和“五個一批”安全治理行動,全區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強化黨建領航 砥礪奮進再創佳績
產業發展欣欣向榮、城市顏值不斷刷新、民生福祉持續增進……一份份優異答卷的背后,凝聚著山城區基層黨建工作迸發出的強大動能。
截至目前,全區開展“支部書記講黨課”“土味微黨課”等460余場次,依托“石林會議”舊址等紅色資源開展學習教育1600余場次,縣級領導干部開展對策性調研31次并解決具體問題17個。
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持續提升。推進“五星”支部創建,組建5支督導組常態化赴全區各鎮(街道)督導指導,確保村(社區)各項創建任務落地見效。實施“金雁”計劃,培樹出張桂芳、唐風花等“頭雁”標桿,激發干事創業內生動力。抓好村集體經濟發展,組織63個村黨組織與40個中小企業成立聯合黨支部,吸納黨員450名,建立工業、種植、養殖、文創四大產業支部,形成“紅色聚合”特色黨建產業優勢,帶動村集體年均增收80余萬元。
人才服務管理提質升效。持續推進“才聚山城”人才計劃,遴選出“山城領航者”“山城后備軍”“山城名師”等7個領域優秀人才42人;創新開展“人才服務月”活動,引進博士后3人,掛職博士2人,副高級以上職稱15人,潛力人才864人,高技能人才771人。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下一步,山城區將進一步凝心聚力、敢想敢拼、真抓實干、奮力趕超,加快建設新時代高質量富美山城、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鶴壁實踐中走在前當先鋒。(薛小磊 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