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從舞臺廣場到方寸郵票、從家傳武學到人類非遺、從中原文化到世界瑰寶,發源于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的太極拳,經過300多年薪火相傳、30余年飛速發展,已由陳氏一家的獨得之秘,成為享譽全球的文化名片。
太極拳郵票
如今,太極拳文化傳播路徑已延伸至世界150個國家和地區,其健康養生智慧也被全球4億人共享。這一幅波瀾壯闊的“太極之光 世界共享”圖景,溫縣以賽事、展演、入郵、申遺、直播、研學等方式,已鋪展了30余年。
賽事與展演讓世界聚焦溫縣
“首屆太極拳年會是太極拳發展史上的里程碑。”2023年12月17日,正是太極拳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3周年,陳家溝拳師陳朝霞說,“它的影響巨大、深遠,從縣里承辦到市里承辦,越來越多拳師走出國門,把太極拳種子撒向世界。”
陳家溝俯瞰圖
溫縣于1992年9月5日舉辦首屆國際太極拳年會,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名洋弟子參加賽事。當日,一個以太極拳界學術、理論、技術交流為宗旨的民間組織——國際太極拳年會宣告成立。新華社播發通稿:全球8000萬太極拳愛好者有了共同的家。此后30余年,連續舉辦的太極拳年會,推動賽事愈加權威、展演規模浩大:2008年,太極拳驚艷奧運會開幕式;2015年,太極拳成功挑戰世界吉尼斯紀錄賽事;2017年,世界百城千萬人太極拳展演在26個國家600多個城市涌動;2019年,“一帶一路”太極行活動燃遍30個國家;2023年,太極拳閃耀首屆中國非遺保護年會開幕式……源自溫縣的太極拳,一次又一次讓世界聚焦。
入郵與申遺讓溫縣走向世界
“猶如進京趕考,太極拳的申遺之路堪稱曲折。”原溫縣人民文化館館長閆忙種說,“太極拳健康工程系列活動的持續不斷以及太極拳郵票的屢屢發行,都是促進太極拳成功列入人類非遺的重大契機。”
外籍學員在陳家溝集體習練太極單劍。
2006年,太極拳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20年,太極拳榮登列支敦士登公國郵票;同年,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23年,中國郵政《太極拳》特種郵票首發……世界加冕、全球矚目的背后,凝聚著溫縣為申遺鈺入郵傾注的無限努力。開創“村辦國賽”先河,承辦全國武術太極拳公開賽、全國武術之鄉武術套路比賽等國家級賽事;推進太極拳“六進”活動,該縣262個行政村實現太極拳輔導站點全覆蓋,太極拳在校園普及率達100%;對太極拳歷史文獻進行挖掘、收集、整理,建立太極拳數據庫……積蘊深厚的太極拳,把溫縣推向了世界。
直播與研學讓世界感通溫縣
“搭建太極拳國際學術交流平臺,能夠更好地促進太極拳與人類健康的深度融合,讓世界共享太極拳健康養生智慧。”2023年12月初,在第三屆國際太極拳健康科學大會上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劉長旭說。
太極拳居于健康領域核心位置,是溫縣“推廣引流”“直播吸粉”“研學加持”等結出的碩果:陳氏太極拳第12代傳人陳炳在美國、瑞士等20多個國家設太極院,讓一大批“洋弟子”愛上太極拳;第13代傳人李靈慧以直播形式在線教40萬粉絲學太極拳;陳家溝“研學游”“康養游”每年吸引全球100余萬游客到溫縣學拳、觀光。
太極拳博物館
太極拳“+培訓”“+康養”“+旅游”等產業的延伸,推動溫縣太極拳療養功能升級,培育了健康、美食、醫療等領域10余種康養品牌和休閑產業;推動溫縣全域生態提升,焦作市首次向世界推介“尋根太極·康養福地”康養旅游線路;推動溫縣太極拳養生、科研、傳媒等人才質量提升,線上線下數億人“共享太極 共享健康”。
“溫縣將持續完善要素、豐富業態,推動太極拳科學化、健康化、國際化發展,促進太極拳與工業、農業、康養、研學、體育等領域深度融合,在讓‘世界太極城·中國養生地’品牌更加響亮的征程上奮勇前行。”焦作市政協副主席、溫縣縣委書記楊磊說。(崔新娟/文 徐宏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