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晉城訊上臺,領獎,鼓掌,合影,簇新的獎牌在手,晉江濤、王瑨璐、翟育亭等10名優秀人才在澤州縣人才工作大會上收獲了家鄉人民給予人才的最高榮耀——“澤州英才”獎。
12月31日,澤州縣召開的全縣人才工作大會對5家人才工作先進集體和10名“澤州英才”進行了表彰。縣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澤州一中、山西大陽古鎮旅游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人才工作先進集體,每家獲得獎勵3萬元;10名“澤州英”才每人獎勵1萬元。
燈光聚焦,3位受表彰者代表“澤州英才”發言。
晉江濤作為2017年鄭州大學畢業的博士生,在縣委領導和澤州縣醫院的盛情邀約下,真切感受到了來自家鄉的真摯情感,明白了澤州縣患者的切實需求,毅然決然的放棄到北上廣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走上了澤州縣醫院的介入科主任、副院長的崗位。“縣委縣政府真正做到了待遇留人、事業留人、制度留人、感情留人,這樣的地方才是智者的選擇”!晉江濤談到澤州縣的人才政策,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現任晉城市金工鑄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瑨璐巾幗不讓須眉,她身上更多的是一種不畏困境的豪氣。從一張“白紙”開始,她硬生生在澤州立起了一塊兒鑄造業的新“地標”——產值上億的晉城市金工鑄業。她說,澤州讓她感受到英雄不問來路,近者悅,遠者來。也讓她敢于冒險沒有后顧之憂。她將不負眾望,要做到扎根澤州,放眼世界,繼續為澤州縣的經濟騰飛添磚加瓦。
晉城市宇佳福旺多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翟育亭,言之切切。近年來,福旺多公司黨支部與柳樹口鎮十三個鄉村黨支部聯合成立了“農超聯合黨支部”,按照“黨建引領、農超對接、脫貧攻堅”的發展思路,三年來,公司蔬菜銷售達到1000多萬斤,與貧困村簽訂的小雜糧訂購合同1012萬元,使全鎮381戶貧困戶平均每戶每年增收了3000多元,從事蔬菜大棚種植的貧困戶,年收入達到了20000多元,每年到生態園采摘、觀光、旅游的人數達到上萬人。他將一如既往的為澤州縣農業產業化和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縣域經濟的轉型升級,離不開人才的支撐,特別是優秀人才的智力支持。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張韶華表示,這樣的表彰會不僅鼓舞了受表彰集體和個人的士氣,更激發了全縣人才創業的熱情。近年來,澤州縣在人才工作上,堅持“兩個輪子一起轉,兩支隊伍一起抓”的人才發展戰略,通過一手抓本土人才培養,一手抓高端人才引進,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筑起澤州人才集聚發展新高地。
想方設法優政策。澤州縣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強人才工作的規劃、意見、辦法和措施,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的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特別是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晉城市《關于激勵高層次人才助力高質量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和《晉城市吸引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實施辦法(試行)》兩項人才新政,結合澤州實際,10個相關縣直單位制定高層次人才工作調動、子女上學、創業就業、企業引才獎勵、住房保障等實施細則和具體操作流程,真金白銀獎勵全日制博士、碩士在澤州就業創業。
創新思路聚人才。率先在全市啟動人才發展專項基金,每年拿出1000萬元用于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獎勵;首開全省先河,舉辦“澤州工匠”評選活動并進行表彰;推出“三晉人才”專欄、青年“創客”訪談等專欄;成立澤州工匠工作室、80后青年名師工作室,在全縣營造了惜才愛才的濃厚氛圍。
千方百計引人才。先后引進“985工程”院校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畢業生36名,為澤州國有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8名;柔性引進德國、法國等外國鑄造專家13名,醫學博士2名,果蔬類專家教授23人,招才引智成效初顯。為了杜絕招來女婿氣走“兒”,該縣充分配置好現有人才資源,多種渠道加大各類人才隊伍培養力度,不斷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以筑巢引鳳的辦法吸引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來澤州發展。
優環境育人才。全面實施干部素質提升工程,組織“百名干部進高校,千名干部出太行,萬名干部大培訓”。共舉辦干部培訓班次86期,累計參訓15817人次;在全市率先非定向推選33周歲以下鄉鎮副科級干部18名;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培養計劃”,全面提升本土人才綜合素質;大力實施“311”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推薦45名優秀企業領軍人才參加北大、清華民營企業家研修班;開展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為企業培養了1000余名專業技術骨干。
“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澤州,正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聚天下英才于丹河水畔,共同書寫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華彩篇章。(徐晉芳 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