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正是植樹的好時節。晉城各級農業部門抓住有利時節,在全市選擇100個試點村推行庭院經濟模式,示范帶動全市美化農村人居環境,促進農民節支增收。
“庭院經濟”是農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圍為基地,以家庭為生產和經營單位,為自己和社會提供農業土特產品和有關服務的經濟,具有“短、平、快”效益的經濟模式,既可亮化農家,又可節支增收。
在陽城縣北留鎮杏王村村,240戶農民利用農村戶廁改造后的空余地面和閑置土地,采用“果樹套種小菜園”的方式,栽種了12000余株櫻桃、冬棗和桃樹,戶均50株,預計可兩年見果、三年見效。“我的門前栽的有紅豆杉、櫻桃樹,不僅能凈化空氣,還能美化環境,它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近兩年會有一定的經濟收入。”村民王興富說道。
作為晉城市政府促進農民增收的十項舉措之一,為了把這一實事項目切實抓緊抓好,晉城市財政安排資金300萬元進行獎補,晉城各級農業部門組建專家技術團隊,深入各縣進行技術指導。首批100個試點村以旅游村、貧困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村、農林文旅康試點村為主,力爭打造不同類型各具特色的庭院經濟發展模式,示范帶動全市農村庭院經濟發展。
晉城市農業農村局調研員、高級農藝師王晉旭表示,當前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候,將力爭在三月底四月初高質量完成種植任務。